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两种示踪剂(美兰、纳米炭)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早期乳腺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纳米炭组、美兰组,术前10分钟~20分钟将两种示踪剂经乳晕周围及肿瘤周围皮下注射,美兰0.5ml~1.0ml、纳米炭0.2ml~0.5ml,首先行SLNB,然后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病理检查为标准,分别对SLNB的灵敏度、准确率、假阴性率等进行评价。结果,110例患者均找到了蓝染(美兰47例)或黑染(纳米炭63例)淋巴结,其检出率相同,均为100.00%。纳米炭组与美兰组的灵敏度分别为92.86%、100.00%,准确率为85.71%、85.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米炭组假阴性率为7.14%,美兰组假阴性率为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米炭及美兰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行SLNB是可靠的,两种示踪剂在SLNB中的灵敏度、准确率及假阴性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探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再手术中应用纳米炭对甲状旁腺保护和引导颈淋巴结清扫的作用与价值。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116例D T C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纳米炭组)64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在术中先向残余甲状腺或癌灶或肿大淋巴结内注射纳米炭0.1ml~0.3ml不等,对照组不使用纳米炭。观察两组辨别甲状旁腺的个数与准确性,以及在颈淋巴结清扫个数的差异。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无差异。观察组使再手术的D T C患者的甲状旁腺识别率为92.2%,辨别出3个及以上甲状旁腺比率为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3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中央区与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的个数比较,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增加术后并发症,而且,其一过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并发症尚有下降趋势(P<0.05)。纳米炭对DTC再手术中的甲状旁腺的识别率和区域淋巴结的黑染,使甲状旁腺易于识别和保护,有利于更为彻底清扫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尚可降低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研究多西环素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采用MTT技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Cyt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多西环素组细...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3 383例,筛选出符合IMPC为实验组,同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本组IMPC 167例,占同期乳腺癌4.94%,年龄29岁~80岁,中位年龄54岁.淋巴结转移者共135例,占80.8%,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共105例,占62.9%,HER2阳性率58.7%,与ID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为一种少见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淋巴管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生物学行为.应与其他类型肿瘤进行鉴别,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观察苏合香丸对膝下段股一胭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共34例患者,随机分为苏合香丸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术后处理,苏合香丸组加用苏合香丸口服。观察术后第1、2年的疗效评价、踝/肱指数及彩超检查通畅率。两组患者术后第l、2年总有效率中药组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中药组A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测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探讨其在先心病合肺动脉高压中的意义。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并被确诊为先心病的患者63例,其中肺动脉压力正常者(B组)21例;轻中度P H (C组)20例;重度P H (D组)22例,另收集健康正常对照组20例(A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半乳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广东省韶关市铁路医院收治的轻度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40%,NYHAⅡ级)患者共6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之上加用螺内酯(20rag、Qd),B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于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抽血行EI。IsA法检测血清骨桥蛋白、NT—proBNP水平以及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骨桥蛋白、NT-proBNP水平、LVEDd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血清骨桥蛋白、NT—proBNP水平下降更明显,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235,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432,P〈0.05)。提示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螺内酯可以改善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骨桥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3(Tim‐3)是 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Tims)家族中一个重要的成员,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主要参与机体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与过敏、哮喘、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多类疾病相关。炎症性肠病(IBD )是一组反复发作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近年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PCR法对19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组织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基因突变检测,分析EGFR基因突变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56例(28.1%)存在EGFR基因突变,其中27例(13.6%)为外显子19突变,25例(12.6%)为外显子21突变,2例为外显子18突变,1例外显子20突变,1例外显子18和20的共突变。另外,除广东及安徽省铜陵市外,辽宁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及主要突变类型与其他地区相符,常见于外显子19、21突变,其中腺癌、不吸烟患者突变率更高,更适宜EGFR-TKI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0.
穆勒五法的两种补充形式及其在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100021)陈青川穆勒五法(也叫求因五法)是逻辑学上著名的寻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它通常是指求同法(也叫契合法)、求异法(也叫差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也叫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  相似文献   

11.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采用三维适型或调强放疗技术,按不同照射范围分为累及野照射和预防野照射2个组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照射野对预后的影响。 67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累及野照射组37例和预防野照射组30例。累及野照射组照射范围包括化疗前CT所见肿瘤及转移淋巴结范围,预防野照射组照射范围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纵隔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技术,放疗剂量为DT50Gy~66Gy/5周~6周。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82.1%,局部复发率为29.9%,远处转移率为56.7%,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8.7%、36.2%和20.1%,分组比较以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病例急性放射性肺炎和食道炎发生率分别为5.4%、16.7%和2.7%、20.0%,累及野照射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预防野(P<0.05)。  相似文献   

12.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瑞芬太尼在胸科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应用。选取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78倒,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试验组采用Dex、瑞芬太尼和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I组),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和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Ⅱ组)。试验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Dex联合瑞芬太尼在胸科手术麻醉中能够安全有效地抑制双腔气管插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明显减少患者在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观察妊娠晚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母婴合并症的影响。最终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1月期间共325例妊娠晚期孕妇分为病例组(A组,n=65)和正常对照组(B组,n=260),观察两组之间母婴合并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在年龄、住院日、血压、体质量指数(BM I)、心率、分娩时孕周、血糖以及血脂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B组相比较,A组发生母亲合并症及胎儿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提示妊娠晚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增加母婴合并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观察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将62例DNⅣ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银杏提取物20ml、试验组应用α-硫辛酸300mg,分别加入250ml生理盐水每日一次滴注,共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ys)等及一般临床资料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取10例CPT病变骨膜作为实验组,以10例正常骨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CGRP、VIP的表达。结果显示,CGRP、VIP在CPT的骨膜中较对照组表达减弱。因此,CGRP和VIP在CPT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CPT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4受体(CXCR4)和趋化因子7受体(CXCR7)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CXCR4与CXCR7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二者在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疾病组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癌中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XCR4与CXCR7之间呈正相关。Westernblot结果提示二者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高于癌旁及甲状腺腺瘤。CXCR4和CXCR7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IGFBP-2及IGFBP-6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IGFBP-2及IGFBP-6蛋白的阳性表达及mRNA的表达量在三组组织中均存在异常表达情况,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IGFBP-2、IGFBP-6的阳性表达在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存在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可以把二者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在心内科治疗心理障碍患者的可行性,我们应用汉密尔顿量表评估400例到心内科就诊的患者,对诊断为焦虑或抑郁状态的患者分为两组(心内科干预组,心理科治疗组),随访半年,观察焦虑或抑郁状态的缓解情况。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入选符合心理障碍诊断者71例,占就诊人数的17.75%。到心理科治疗患者30例,在心内科门诊治疗患者41例,半年随访评估,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6.7%和79.4%(16.7%vs79.4%,P〈0.05)。因此,在心内科门诊对就诊的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调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区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应用状况。通过对原住院患者随访,对内科门诊、专家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服用阿司匹林的有关资料,根据阿司匹林的应用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为服药组:患者规范或不规范服用阿司匹林;2组为未用药组:患者从未服阿司匹林。共1885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925例、冠心病711例、冠心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存249例。患者来自住院随访患者567例、内科门诊882例、社区门诊436例。全组1885例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组为1226例(占比例为65.1%),其中,规范服用阿司匹林957例(50.8%),不规范用药269例(14.3%),未服用阿司匹林659例(34.9%)。阿司匹林在本调查地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率较高,用药的依从性较好,但和阿司匹林规范化应用的专家共识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探讨鼻咽癌患者常规放射治疗(CRT)与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疗效和常见副反应,为鼻咽癌患者放疗方法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5月行CRT和IMRT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共56例,比较IMRT和CRT组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晚期放射性损伤.IMRT组和CRT组在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急性毒性反应如:口干、吞咽疼痛、听力下降、皮肤和黏膜反应的发生率CRT组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损伤中口干、皮肤纤维化发生、吞咽困难等方面CRT组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视力下降和脑损伤的发生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RT技术相比较,IMRT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急性毒副反应和晚期损伤的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Q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