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上升为社会的普遍问题。探讨独生子女的个性心理特征并实施教育这一课题,也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国外对独生子女的研究,本世纪初就已开始,近十多年来更是一个热门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他们从医学和个性心理学角度出发得出独生子女在性格方面必然比非独生子女差的结论。二是认为独生子女并非“问题儿童”;他们同广泛的家庭环境联系起来认为独生子女并非“天生”、“必然”具备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前一论点停留在独生子女本身的研究,后一论点注意用联系、发  相似文献   

2.
对独生子女自我中心问题的异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蓓晔 《心理科学》1997,20(3):226-229
本研究对青少年后期的中国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特征作异质分析。实验一,让198名17—18岁的独生子女被试接受内外控制中心县表的测试,结果发现,“非明确倾向独生子女”较具“外控者”的特点。实验二,教师和8位同伴用一个自我中心─—社会性量表评估实验一的每个独生子女。同伴评估表明,“非明确倾向独生女”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特征,表现出比较强的合群愿望;而“非明确倾向独生子”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教师评估却未反映出性别因素和明确倾向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独生子女合群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科文 《心理学报》1985,18(3):40-46
目的与问题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独生子女已成为我国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长期以来,不少人一提起独生子女总离不开“孤僻”、“不合群”等形容词,因而担心提倡“只生一个”会造成畸形的一代,变态人格的一代。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是从这种观点出发而极力反对独生子女家庭的。马卡连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姊妹,因而也就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相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享受的经历,这不利于儿童发展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不少人显然把兄弟姊妹关系视为帮助  相似文献   

4.
独生子女非智力人格因素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是否有差异的问题,是独生子女特异性的核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界长期以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自独生子女问题研究先驱、美国心理学家博汉农(E·W·Bohannon),首先揭示独生子女人格特异性以来,美国的霍尔(S·Hall)、德国的内怀特(E·Neter)和苏联的布隆斯基等人的研究,无一不强调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异性,视独生子女为“问题儿童”。  相似文献   

5.
如果让人们描写一下独生子女的特点,不少会用“孤僻”、“不合群”之类的词来形容。在人们对独生子女的各种成见中,最突出的就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容易变得孤独、难相处。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有关研究却向这种传统的观念提出了挑战。独生子女的实际状况是否能证实那种似乎颇为流行的否定性评价呢?对这个问题的探讨,除了其内在的科学价值之外,还有着日益增长的实践意义。近年来,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研究。总的来看,虽然发现独生子女确实有一些性格特征上的毛病,但并没有发现其有特别不合群的倾  相似文献   

6.
四二一忧思     
记得一报刊称:拜倒在孩子脚下的父母称孩子是“小皇帝”。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已有几千万独生子女出生。“小皇帝”就是指这一代孩子。 “小皇帝”,确切地说,就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父母用全部精力供养起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地患上了“四二一”综合症的孩子——独生子女们。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家家  相似文献   

7.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已有的研究得到了许多不同的结果.有的研究者发现独生子女除智能优秀外,其它方面如健康状况、社交能力等均不如非独生子女.在性格上也存在特异性等;而有的研究者根据对成人独生子女的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在智能、性格特点、社会性行为等方面均比非独生子女要好.我国对独生子女的研究是近十年才开始的.现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有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内部存在个别差异,其差异程度甚至超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本研究旨在这一结果基础上,研究独生子女内部的差异与家庭中哪些因素相联系的,以便为寻找独生子女差异性形成的家庭内原因及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美国社会学家沙里尔·霍克为寻找“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对于孩子和父母有没有坏处”这一问题的答案,对201位独生子女的父母和105名独生子女,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认为只  相似文献   

9.
1992年8月,中日两国的孩子在我国举行了“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一幕“夏令营”的较量,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引起了学术界、教育界的重视,不少专家撰文呼吁“要重视独生子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问题近些年,独生子女家庭显著增多,年轻的家长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培养自己的子女,幼儿智力开发受到普遍重视。适应这种需要,早期教育经验在社会上迅速传播,许多家庭以此为参照标准进行着各种教育实践。但是由于家长既要扮演“慈母”(包括父母双方)的角色与子女保持十分亲昵的情感联系,又要扮演严师的角色与子女拉开一定的情感距离。而两种角色的关系往往很难处理得当,所以许  相似文献   

11.
学会独立     
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处可见“长不大”的孩子。缺少独立性可谓独生子女的“通病”。我们许多期望孩子成才,扶助孩子成才的家长们,包揽了孩子力所能及的很多事情,以至养成孩子事事依赖别人,独立性差。长此以往,这些依赖性强  相似文献   

12.
高层次社区独生子女心理卫生的调查与分析丁绪芳,寿季卿,王国良自从我国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发生在内蒙古草原上,中日两国孩子在夏令营中的较量,中国孩子暴露出的许多弱点,更...  相似文献   

13.
慕道 《天风》2011,(1):46-47
中国人在重视子女教育的时候,过去注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念,强调责罚的重要性;现代家庭大多在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中,又时兴一种完全反对责罚,提倡“赏识教育”的观念来。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社会,"一对夫妻一个孩"的核心家庭结构成为主要形式。"新空巢"现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空巢家庭"是指随着最小的孩子长大,因求学、就业、结婚或其他原因离开家庭,使原有家庭进入大部分时间只剩下父母两人单独居住或夫妇中的一人居住的阶段[1]。"新空巢家庭",则是指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后出现的一批以独生子女的父母为家庭成员的中年"空巢"家庭[2]。  相似文献   

15.
关于青少年应对风格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天津师大编制的应对风格量表对江西省4072名从小学五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了解青少年应对风格现状及其发展特点,以及性别、独生子女、城乡等因素对应对风格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而言,青少年应对风格倾向“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较少采用“注重情绪表达的策略”;在初一年级前后,个体采用的应对方式最为多样化;男女生的应对风格差异在高中后较为明显,男生更倾向于采用“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女生更倾向于采用“针对情绪的身体策略”;城镇学生的应对方式比农村学生更为多样化,并且更倾向于针对问题本身的策略;家庭收入只对“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产生影响,高、低两端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是否独生子女在应对风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1问题提出独生子女政策在中国实施已长达18年。“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在中国的城市地区极为普遍。在这样的家庭形态中,父母对孩子倾注了全身心的爱,这种对孩子的爱.在世界上都极为罕见。但由于受传统儒教“养不教,父之过”“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极其严格,并且对他们的发展寄予很高的期望。由于这种过高的期望,加之父母对家庭教育缺乏经验,同时中国妇女普遍参加社会工作,这一切,必然影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态度、而作为独生子女,面对在生活上对自己倍加关心,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寄予很高期…  相似文献   

17.
郭黎岩  杨丽珠  刘正伟  宋涛 《心理科学》2005,28(5):1068-1072
本研究对辽宁省六所小学544名儿童自信心发展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儿童进行自信心养成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自主教育系列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自信心发展;儿童自信心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不均衡状况;小学高年级女生自信心发展水平高于男生;双亲家庭儿童自信心发展水平优于单亲家庭儿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自信心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二大关于把科技、教育作为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之一的方针鼓舞下,安徽省心理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合肥市召开。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徐联仓、南京防治病医院院长陶国泰教授应邀分别作了题为“心理学为实践服务的新领域”、“企业管理心理学”、“儿童心理卫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学问题”等专题报告。安徽师大李铮介绍了“七十年代苏联心理学的变  相似文献   

19.
吃剩菜     
项黎 《天风》1996,(5):38-38
在家,剩菜常常是先生抢先吃了。今天先生晚上有课,不回家吃晚饭,剩菜当然只能有三口之家的另外二位——我和宝贝儿子吃了。但宝贝儿子一上桌就看到了剩菜:捣碎的蛋黄、蛋白和半块排骨,便嚷起来:“妈妈,我不吃这剩菜。”在“独生子女”的特殊政策时期,“小皇帝”、“小公主”的教育也极有其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的今天,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是独生,孩子容易受到溺爱,产生“唯我中心”的不良心理。他们习惯于享受特殊待遇,对家长不尊重,任性发脾气,事事只想自己,不顾别人。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是很不利的。为了纠正儿童“唯我中心”的不良心理,把只知“受爱”转化为“给人以爱”,使他们能成长为新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马场道小学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了“心中有他人”这一研究课题在三年一班进行实验,试图通过调查,了解小学生在“心中有他人”方面道德行为的现状。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使他们懂得在同学之间要互助友爱,在家里要尊敬体贴父母和长辈,在邻里要和睦相处,主动帮助他人。从而使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逐步树立起“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