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形容词核查表对465位中德两国中学教师关于创造性学生核心特征的内隐观特点进行考察,探讨其是否具有领域特殊性。得到以下结论:中德教师创造力内隐观既存在所有社会人共享的普遍核心特征,也存在自身领域的独特性。中国教师更倾向于将集体主义、幽默感、符合道德成分的“合作性”看作是创造性学生的特征,而德国教师更倾向于将艺术性、个人主义看作是创造性学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255名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编制了创造力形容词表,并结合个别访谈法,考察了中学教师的创造力内隐观.研究结果发现:教师的创造力内隐观主要涵盖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两个方面;教师一致认同高创造性学生有28个重要心理特征,其中,最重要的10个特征依次是想象力、喜欢思考、富有洞察力、自信、内部动机强、好奇心、关注新事物、透过现象发现规律、逻辑推理能力、发现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因素分析把教师内隐观会聚成了5个因素:新颖灵活的思维风格、好奇且善于质疑、逻辑思维、问题发现、自信进取的性格.  相似文献   

3.
创造力内隐理论是指一般公众(专家和外行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所形成的,且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个体头脑中的关于创造力概念、结构极其发展的看法。创造力内隐理论研究是近20年来人们极为关注的新趋势之一。该文从创造力内隐理论的提出和新进展两个方面,对近20年该领域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简要评价了研究的现状,并对创造力内隐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教师心理健康内隐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边玉芳  滕春燕 《心理科学》2003,26(3):483-486
本研究在对3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中小学教师认为的教师心理健康的30个特征。以此基础上编制了正式的调查表,以杭州市12所中小学的464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要求他们对各特征的重要性进行评分。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认为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具有道德品质、人际关系、责任感、自我效能和情绪、创造力、工作态度和素质六方面的特征;中小学教师普追认为比较重要的心理健康的特征有责任心、爱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工作认真踏实、待人处事客观公正、积极进取、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性别、年龄、学历等因素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内隐观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师生的内隐智力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对聪明男女中学生重要特征的评定中,中学教师对于智力的理解多集中于与认知有关的因素,并且评价所涉及到的方面随被评价对象年龄增长而调整;中学生对于智力的理解多集中于与人际交往有关的因素,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更加看重内在特征的趋势;中学教师与中学生的内隐智力观存在一致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对聪明特征的评定因被评价对象的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为教师和学生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基于目标导向理论和内隐认知理论,探讨了团队目标导向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内隐协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参加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的100个团队的有效数据,得出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能够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力,团队绩效规避目标导向能够负向影响团队创造力;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对内隐协调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内隐协调分别在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内隐追随理论,是个体心目中既存的关于追随者的特质和行为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当前组织行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的概念。内隐追随理论与X-Y理论、内隐绩效理论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内隐追随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可归纳为认知分类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及联结主义网络模型等。现有研究还对内隐追随理论的测量、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未来研究中,可能会注重开发更有效的测验工具,深入探索影响内隐追随理论形成的因素,采用多种方法进一步澄清变量间的因果联系,以及加强内隐追随理论的本土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师生的校园暴力内隐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自编问卷对2386名中小学生和50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师生普遍认可比较严重的身体攻击和性骚扰为校园暴力,不太认可言语攻击为校园暴力。学生的内隐观存在性别、城乡和年级差异,教师的内隐观基本不受性别、城乡、年级和学历影响。教师比学生更认可身体攻击为校园暴力,而学生比教师更认可言语攻击、财产破坏和一般性的体罚为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9.
分别对大、中、小学生被试进行IAT、EB、CFII测量,以探索是否存在内隐自卑.结果表明,大、中、小学生的三种测量都表现出显著的内隐自卑效应,备年龄学生都存在内隐自卑.  相似文献   

10.
内隐关系评估程序(implicit relational assessment procedures,简称IRAP)是Barnes等人于2006基于关系结构理论(relational frame theory,简称RFT)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测量内隐态度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判断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被试通过对目标词进行关系判断,从而考察个体的内隐态度.本文主要阐述内隐关系评估程序的由来、关系结构理论与内隐关系评估程序的操作,并对内隐关系评估程序的性能和应用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社会效度的方法,对中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认知、人格等许多方面;2.在创造性内隐观上,高中生和初中生差异显著,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男生和女生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总体上,还表现在许多具体的特征上;并且,各因素间交互作用显著,一种因素对创造性内隐观许多方面的影响通常会随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发现不仅加强了我们对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了解,还使我们认识到创造性内隐观的可塑性,这对我们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创造性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剑  郭德俊 《心理科学》2003,26(2):263-267
本文介绍了关于创造性研究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它们对于环境因素影响创造性行为产生的观点,强调了环境因素与创造性行为关系的动机中介作用的思想,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探索环境影响因素的结构与动机中介的机制是进一步研究创造性行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创造力研究杂志》2013,25(3-4):427-438
ABSTRACT: A social validation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across two cultures to examine the implicit theories of parents and teachers. Adults (N = 150)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dia were rated on 68 adjectives for creativity and desirab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groups distinguished between indicative and contraindicative aspects of creativity and, for the most part, viewed creative traits desirably. These results were qualified by the adjectives that received high ratings for creativity but significantly lower ratings for desirability. These provided evidence that creativity and desirability are related yet separate constructs and that parents and teachers recognize that some traits associated with creativity may be undesirable. Multiple analysis of variance (MANOVA)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dia for intellectual and attitudinal clusters of adjectives, p < .001; however, parent and teacher differences were not found, p > .05.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implicit theories are influenced by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expectations.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131名中小学数学教师为被试,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编制了数感结构选项表,考察了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数感结构内隐观。结果显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数感结构内隐观所涉及的范围广泛,经因素分析可以把它概括为6个因素。它们分别是:数学运算、数学认知因素、非书面计算能力、理解数与运算的意义、对数的认识与直觉、数符号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对48名基层领导干部的访谈和631名基层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通过访谈初步研究了基层领导干部的隐创造力概念,并在访谈基础上,通过因素分析等方法,编制了中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创造力人才特点量表。研究发现,中国基层领导干部对于创造力的理解更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而非“无中生有”。在他们看来,创造力就是如何将现有的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在既定条件的约束下,用独特的方法来解决公共服务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老问题,并取得成效。中国基层领导干部的创造力人才特点包含工作灵活、激励带动:掌握新技术、敢于突破、善于学习5个维度,各维度之间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6.
内隐记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内隐记忆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内隐记忆研究中两种主要的实验研究范式;任务分离范式和加工分离范式。同时,归纳与评价了四种主要的内隐记忆模型:阈限说、激活扩散理论、多重记忆系统理论和迁移恰当加工理论最后提出了四点内隐记忆研究对于教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Whereas some individuals use active coping strategies and are able to adaptively cope with their pain, others use passive strategies and catastrophic appraisals, which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displays of pain behavior and negative pain-related outcomes. To investigate attribution-based implicit theories as a potential underlying mechanism that might affect coping success, we hypothesized that pain patients with an incremental implicit theory of pain (i.e., view pain as malleable) would have more active coping strategies, lower levels of pain expressiveness, and better pain-related outcomes than those with an entity implicit theory of pain (i.e., view pain as nonmalleable). Patients with chronic back pain undergoing a functional assessment completed a variety of self-report measures and participated in a pain-inducing physiotherapy procedur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ose with an incremental theory of pain used more active coping strategies, displayed less pain behavior, and reported better pain-related outcomes (e.g., lower levels of depression) than individuals with an entity theory of pain. The findings suggest implicit theories of pain may represent an underlying social-cognitive mechanism linked to important coping, emotional, and expressive reactions to chronic pain. Identifying such a mechanism may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pain.  相似文献   

18.
外显知识对运动技能内隐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菲  张智君 《应用心理学》2005,11(2):138-142,148
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外显知识对运动技能内隐学习影响的研究。提出外显知识对内隐学习存在影响,但其作用的大小及其性质取决于外显知识的呈现时间、内容、内隐规则的可觉察程度、认知负荷以及压力等因素。提供外显知识既可能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可能激发与任务规则无关的注意过程,阻碍内隐学习。外显知识可影响行为,却不一定能被有意识地提取。外显知识对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动作模式均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关于高创造性者的特征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本研究采用社会效度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认知、人格的许多方面;2.经因素分析把大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因素,分别是:道德品质、才情、异常人格、独创力、探究、自主敢为性、思维发散性、知识经验、勤勉、问题发现、智力、自强,其中道德品质和勤勉为中国大学生所特有。3.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在上述诸因素上内隐观总体差异显著,并且二者交互作用总体显著,在各具体因素上内隐观有些也存在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自我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严格的实证研究方法,可以促进自我理论的深入发展。目前,内隐社会认知的自我研究已经成为自我研究的新生力量。文章最后对该取向的意义和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