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弊     
我的父母望子成龙,他们从牙缝里挤出3万元赞助费,让我上了一所重点中学。我又喜又忧,喜的是我能和那么多好学生同堂为友,忧的是这所光辉学校里,我是个赝品。  相似文献   

2.
正梅贻琦是天津南开学堂的第一批学生,也是首批清华招考的留美公费生。其同学徐君陶回忆,当时发榜时,前来看榜的学生都纷纷挤向红榜,急切地寻找自己的名字,继而或喜或悲,再相互以各自流露出的表情找"同道中人"。唯独年少的梅贻琦别具一格,他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站在一旁看榜,脸上不喜不忧,别人完全看不出他是否被录取。  相似文献   

3.
贫穷的坚守     
道光十七年(1837年),二十七岁的曾国藩进京会试却名落孙山,只得怏怏返乡。途经金陵时,他在书店无意间发现了一套梦寐以求的《明史》。一问书价,他又喜又忧。喜的是,袋里的银子正好和书价相等;忧的是,买了《明史》便无钱回家。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道教目录学则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南朝刘宋著名道士陆修静因对道教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与成就,从而成为南朝道教的一代宗师,名震朝野,故在道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所著《三洞经书目录》是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道教目录学著作,是书开创的道教典籍以“三洞”分类的分类法,既具划时代意义,又对后世道教目录学产生重大响影。因此,陆修静在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的贡献与历史地位应当加以研究和肯定。作者认为,陆修静对中国道教目录学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完全可与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的刘向、刘歆父子和佛教目录学史上的道安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文化既广泛兼融中华古代宗教信仰和诸子百家学术思想,又自成体系。其思想博大精深,其历史源远流长;名真高道辈出,经典著述浩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广大道友、宗教工作者和读者的需要,在广泛积累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中国道协和苏州道协联合四川道家文化研究所、茅山道协研究室、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室等专家学者共同组织编写的大型道教工具书《道教大辞典》,将由华夏出版社推出。全书近300万字,精装十六开,估价75  相似文献   

6.
浙江台州在唐宋两代出了两位著名的道教名人:唐代杜光庭,宋代张伯端。《中国道教史》和其他一些史籍中,记载了二人对祖国文化和道教学术的巨大贡献。杜光庭(850—933)是晚唐至五代时期人,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载:“括苍人,字宾圣,道号东瀛子。”杜光庭原是儒生,喜读经史,工词章翰墨之学。唐懿宗时应试万言科不中,功名无望,入天台山修道,人称“宗庙中宝玉大圭”。后来文章诗词闻名朝野,经友人推荐,唐僖宗下旨召见。赐紫服象简,授麟德殿文章应制,出入禁中。  相似文献   

7.
服饰与情绪     
每一个人都有心理烦恼,情绪不佳的时候,如果能够学会运用服饰调节自己的情绪,那将帮助你尽快摆脱心绪烦乱的窘境,恢复理智的、愉快的生活。 情绪欠佳又称为情绪低潮,是一种使人心烦、消沉的心境,对个人心理状态有不良影响。中国有句古话:“喜者见之而喜,忧者见之而忧”,说的就是积极的心境能使人精神振奋,朝气蓬勃,有助于学习和工作。消极的心境则使人萎靡不振,心烦意乱,感到人生枯燥无味,甚至迁怒于其他不相关的人或事,既不利于工作学习,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影响家  相似文献   

8.
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于1983年率先在国内高校中招收宗教学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宗教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到目前为止,本所已招收中国道教、道教与中国古代科技、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宗教理论与当代宗教、中国佛教研究等方向的15届硕士生56名和中国道教、中国佛教、道教与中国文化方向的9届41名博士生。现已有M名硕士生和17名博士生毕业,均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有的已成长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所内现有在读硕士12名和博士生.24名。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在宗教学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突出@中言…  相似文献   

9.
正虽然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国人对于道教的学术研究不算早。就历史研究而言,最早有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傅勤家女士的《道教史概论》。1934年,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许地山先生的《道教史》上册,但该书仅介绍了先秦至西汉道家与神仙方士的情况,并未正式接触东汉以来的制度道教,只能算是道教前史,相当于道教思想渊源与社会文化背景的考察。1937年,傅勤家女士又出版了新的《中国道教史》。这三部书,可谓是我国道教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已经搭起了道教史的  相似文献   

10.
道教教育     
正中国道教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2018年12月29日,中国道教学院举行2016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经答辩委员会评议和不记名投票表决,14名学员顺利通过答辩。2019年1月7日上午,中国道教学院举行2016级研究生班毕业典礼。中央统战部十一局副局长王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兼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李光富道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孟至岭道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王书献,研究生导师强昱教授、  相似文献   

11.
论瑶族道教的教派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等国,约有300多万人。瑶族中的蓝靛瑶、过山瑶和茶山瑶等支系至今仍虔诚地信仰道教。瑶族道教因来源于早晚不同时期而形成不同的教派,道教传入瑶族各支系后,又与其原始宗教信仰融合,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不同教派。本文将据其来源、教义、道法科仪、神灵系统、经书等各方面的差异,讨论瑶族道教的教派分野及各派的特点。一、梅山派及其特点梅山派是道教在中国南方的一个支派,尤其在南方少数民族中流传甚广。梅山派之名并不见于中原道教经典,而是…  相似文献   

12.
<正>恭诚聘请各位专家学者为中国道教学院的特聘教授。这不仅是为我们中国道教学院增光添彩,更是为学院今后的健康发展、提高办学水平、走向规范化办学、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培养道教人才,是道教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道教协会历来十分重视道教教育事业发展和道教人才的培养。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中国道教协会早期举办过道教知识专修班、进修班,1990年又正式成立了中国道教学院,到今天也已经  相似文献   

13.
<正>由齐鲁工业大学赵芃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山东道教史》于近日出版,这是中国道教区域历史研究又一部力作。《山东道教史》将山东道教的形成、演变与发展置于中国道教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研究,梳理了方仙道、黄老道等早期道教组织和早期道教著作《太平经》在山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14日,是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名录中,上海道教音乐榜上有名,可喜可贺.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落实,道教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契机."修庙建观"、"著书立说"、"妙音缭绕",一派生气勃勃的太平景象.  相似文献   

15.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文化的丰富体系中,存在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之处。近年来,北京市道教协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道教文化的当代诠释,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道教教义教规阐释《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可道、可变之“道”,有不可言说、恒常之“道”。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名前外交官,我目睹了现实中的各种矛盾,人类经常处于矛盾和不安之中。然而,道教博大精深的智慧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药。我们在比利时成立了道教协会,定期为比利时的道教爱好者举办道教体道班,邀请中国的高道大德赴比讲学,比利时的道教爱好者也作出了许多努力,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加强道教在比  相似文献   

17.
年级学生姓名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备 注91级唐大潮中国道教卿希泰王志忠中国道教卿希泰92级姜 生中国道教卿希泰张松辉中国道教卿希泰93级苟 波中国道教卿希泰张桥贵中国道教卿希泰94级詹石窗中国道教卿希泰张 钦中国道教卿希泰潘显一中国道教卿希泰95级陈 霞中国道教卿希泰张泽洪中国道教卿希泰盖建民中国道教卿希泰赖宗贤中国道教卿希泰台湾考生96级吴 琳中国道教卿希泰黄小石中国道教卿希泰吕鹏志中国道教卿希泰陈昌文中国道教卿希泰柏登基中国道教卿希泰台湾考生97级刘 宁中国道教李 刚汤伟侠中国道教李 刚香港考生萧进铭中国道教…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向称儒、释、道三家(或称三教).自汉魏以来,史家多以"道家"一名混称老、庄之道家与张陵之道教.而"道学"一名既可指称"黄老之学",又为"宋明理学"之代名词.近世以来,学术界引入西学的概念,严格区分"哲学"(Philosophy)的道家与宗教(Reli-gion)的道教.而另外又有以"道学"之名涵盖"道家之学"者.而自19世纪以来,西方汉学界又以英文之Taoism或法文之taoisme统称中国的"道家"与"道教".于是,"道家"、"道教"与"道学"名称的内涵界定与使用范围遂成为学术界多年以来致力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宗教文化与历史学的角度,通过考察道家思想衍变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即先秦老子之学与庄子之学,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道教重玄学与宋元道教内丹心性学,来探索"道家"、"道教"与"道学"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笔者主张,"道家"一词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狭义的"道家"概念,就是确指自先秦老、庄之学,秦汉黄老之学至魏晋玄学的道家学术流派;另一种是广义的"道家"概念,就是既包括原来先秦自魏晋的"道家"学术流派,也包括东汉以后创立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这样,既对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哲学的"道家"与宗教的"道教"作出了明确的区分,更为重要的是表明了我们尊重自身文化传统的学术立场.至于"道学"的名称,笔者认为无论从历史的层面还是现实的层面都易于与原有的文化现象"理学"发生混淆,为学术长远计虑,使用似宜慎之.  相似文献   

19.
慧能禅宗与全真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流派。禅宗的形成是外来佛教大量吸收和融摄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成果,是佛教彻底中国化的标志,是佛教中影响最大又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而产生于金元时代的全真道则是一支立足于道教而熔铸儒佛思想的新兴道教流派,其兴起标志着中国道教三教合一思想交融的完成,标志着道教理性化、哲理化的最终实现,其教理教义代表了后期道教发展的最高成就。以慧能禅和全真道之心性论思想的梳理、比较为契入和要旨,力图深化禅宗尤其是加强道教的心性论思想的挖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道教和谚语     
我将中国道教信仰和民间口头文学联系起来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其间经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李养正先生鼓励与支持,撰写成《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一书,于91年交付文津出版社,作为“道教文化丛书”的首册在海峡对岸的台北市出版。问世后激起的热烈反响超出我的预料,旅居海外多年的民间文艺学家谭达先,在《民间文学论坛》上刊出长篇书评《喜读刘守华的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兼谈道教与谚语、谜语的关系》,此文特别吸引我的地方,并不在于它的那些溢美之词,如称本书“达到了独创、新颖、深刻的境界,给中国道教与民间文学研究打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