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经》千百年来一直在基督徒的灵性生命与信仰实践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全能的父创造了这个世界,作为基督徒,我们相信上帝,我们相信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为我们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从死里复活;我们相信圣灵保惠师与我们同在;我们相信末世必有审判;我们相信永生。因为这些基本信仰皆来自于《圣经》。  相似文献   

2.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7,(10):30-32
"独一、圣洁、大公、使徒的教会" 我们在上两期探讨了《尼西亚信经》有关圣灵的位格和工作的教导.然而《尼西亚信经》在宣认了圣父、圣子、圣灵后,还继续紧接着宣认"我们信独一、圣洁、大公、使徒的教会."有些读者可能会疑问:基督徒崇拜、信靠、委身的对像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教会不是上帝,只是一群有特定信仰的人(基督徒)组成的团体,为何会在信经中出现?为何谈过父、子、灵之后,仍要提到教会?难道教会是基督徒的信仰对象?  相似文献   

3.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9):24-25
这个专栏过去三期探讨了《尼西亚信经》的第一段落,谈论了我们对天父上帝的信仰。今期开始我们进入了《尼西亚信经》的第二段落,这段落论及我们对主耶稣基督的信仰。相比起其它段落,第二段落篇幅明显最长。这个不难理解,因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就在于对耶稣基督的信仰;这是我们信仰的独特性。我们基督徒不只是“信上帝”的人,更是“信耶稣”的人,是基督的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承认“信仰与理性之争”已经不再是20世纪神学讨论的焦点,那并不意味着它退出了神学思考的核心范畴。相反,它所包含的实质内容,褪去中世纪论争的形式,却在新的结构中继续影响和推进二十世纪以来神学思想的发展。这就是天主教神学家谢列贝克斯《信仰的理解》(谢列贝克斯著,朱晓红等译《信仰的理解:诠释与批判》)的出发点:“一、在二十世纪,一个相信天国的《圣经》信息的基督徒如何理解这些信息,如何断言自己这种当代的、崭新的解释就是基督徒的理解途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7,(12)
基督徒如何在今日社会实践信仰体现价值,一直是本刊所关注的视角,我们在寻找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通过记录他们朴实的原生态经历与你分享基督徒五彩缤纷的创业人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18世纪北美大觉醒运动产生的背景,介绍了爱德华兹生平,分析了爱德华兹神学思想中的加尔文神学的因素,指出《信仰的深情》一书对今日的基督徒的规箴作用。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如何看待理性在信仰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在上帝面前拥有一种圣洁、深沉的信仰情怀。  相似文献   

7.
<正>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自信耶稣以来,我的信仰历程就与圣经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和合本》圣经不仅领我认识神,也帮助我信仰成长,引导我人生道路。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在我信仰成长经历的不同阶段中,都有圣经伴我一起度过。  相似文献   

8.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5):22-23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11)
正[问]基督徒在与人分享福音时,常常做见证,即讲蒙恩的经历,确实很有效果,不少人因此而接受信仰,但我想更全面地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做见证?王玫姊妹[答]王姊妹,你好!做见证是我们基督徒在经历上帝后的一种自然流露和生活体现,就如同人们通常乐意将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见证"是基督徒话语体系中的常用词之一,我们可以从见证的原初含义、圣经范例与信徒本分三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爱国是基督徒的世间使命王怀茂在《中国天主教》2003年第3期撰写题为《爱国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也是基督徒的世间使命》的文章。文中谈到,爱国是人类公认的道德准则,对基督徒而言,爱国与爱教是统一的,是基督徒“爱德”的重要表现。爱国不但是遵循“上主”的意志和“诫命”,更是基督徒必须的道德修持和在世间“积德立功”的最具体的表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基督徒最基本的爱国,更是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听从“天命”的高尚道德修持和纯正的信仰表现;爱教首先要从爱自己的祖国、民族和社会这个根基开始。因此任何教会…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20,(7)
正[问]大多数在意自己信仰的基督徒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问"为什么我是一个基督徒"?有时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会问及此事,我们却不知如何简单明了地回答,请指点迷津。一群困惑的信徒[答]你们好!这是一个极富意义又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对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无时无刻不可忘怀是非常好的,这种自问或被问都十分有助于我们深化信仰。20世纪有三位神学家牧者就曾对此写过自我反省性小传,即莫尔特曼《为什么我是一个基督徒》、汉斯·昆  相似文献   

12.
山中圣训是天国的布道纲领和主耶稣精辟而深刻地指明了做一个基督徒的基本条件与目标。 在训言里,主要求我们不只停留在满足最低限度的基督徒的生活,而要求我们追求更高的价值,度成全的生活,新约的生活,“基督徒的完美只有一个止境,那就是永无止境”(圣额我略·尼撒《梅瑟的生平》),因为我们是‘世上的光,地上的盐’(玛5:13—16),因而我们不仅仅是发光发热就够了,更要照亮别人。 我们信仰的生活也不应只象打打乒乓球一样,简简单单的你给我多少,就一定要回你多少,好象是一个交易一般,一个等价交换一样,那我们的信仰…  相似文献   

13.
李亮光 《天风》2014,(7):46-47
最近看到几篇关于“智商、情商、灵商”的文章,作为基督徒,颇感兴趣.我们如何看待这个“灵”的概念?圣经强调人是“有灵”的活人(参创2∶7),基督徒是不是一群“高灵商”的人?这里的“灵商”与我们信仰中常说的“属灵智慧”是不是一个概念范畴,有什么异同?在信仰层面遐想这些问题,也是一种有趣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何文波 《天风》2017,(5):8-9
<正>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经文:来10:25《希伯来书》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写给当时对基督信仰动摇的犹太基督徒。从这节经文可知,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停止了聚会,没有了教会的团契生活。其实,我们在教会生活中也会发现有弟兄姊妹经常不来聚会的情况。圣经教导我们不可停止聚会,那么,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为什么要参加教会的团契生活呢?  相似文献   

15.
魏真 《天风》2010,(8):62-62
<正>很多甚至是每个虔诚的基督徒都经历过,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却听不到上帝的声音,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上帝却袖手旁观……以致因此对上帝失望。近日读了杨腓力所著的《无语问上帝》(Disappointment withGod)一书,作者将信仰的疑问  相似文献   

16.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法,信仰是名词,指所信的内容,可说是基督教信仰的教义.基督徒相信上帝创造世界,相信耶稣基督拯救我们脱离罪恶和死亡的权势,相信圣灵在教会和信徒生命中工作等,都是信仰的内容.教会聚会中的唱诗、讲道、祷告、礼仪,以至教会提供的各种教导,以至神学工作者的著作等,都涉及以不同方式表达的信仰内容,而<尼西亚信经>就是对基督教信仰内容的权威性表白.信仰的内容乃是教会对信仰的对象--三一上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高英 《天风》2004,(4):31-34
1、圣经观与释经学 圣经观是指一个基督徒对圣经抱有的整体看法和对圣经所持有的根本态度。基督徒的圣经观是建立在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圣经话语的基础上的。—个基督徒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就有什么样的信仰表达。也就是说,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实践,取决于他(她)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取决于她(他)如何解释和理解圣经。 当前中国基督教会正在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调整、更新我们的圣经  相似文献   

18.
张磊康 《天风》2022,(5):59-59
一次团契活动结束之后,我与团契里的一位弟兄交流,他向我讲述了 自己在家庭、信仰以及服侍中的疑惑与挑战.当我听到他分享自己经历的时候,我想到身边也有一些弟兄姊妹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面对极大的挑战.每一个基督徒都有自己的十字架,都有自己要承受的环境与苦难.很多基督徒在 自己的信仰经历中或是安慰别人时,常祈求上帝带领他们摆脱这样的困境,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应当如何面对当下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个全国性社会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三个面向:基督徒的规模和格局、基督徒的人口及社会分层特征、基督徒的社会心态。分析显示,2010年基督徒占我国成年总人口的比例大致在1.9%至2.2%之间,相对应推算全国基督徒总规模为2568万至2936万人。基督教在我国汉族地区已经成为仅次于佛教的第二大宗教。与佛教徒相比,基督徒的活动更为绵密、组织化程度更高、信众对宗教信仰的重视程度也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基督教在我国已经形成“全国存在,局部聚居”的格局。在信徒特征上,基督徒的女性比例很高、年龄结构偏老、居住在农村的信徒相对多。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基督徒的个人收入、受教育水平、职业地位不仅低于无信仰群体,也在各宗教中排名最低或几乎最低。尽管如此,基督徒平均的信任度、公平感、幸福感、精神健康程度与无信仰群体没有显著差异,甚至在社会底层,基督徒的社会心态比无信仰群体更积极。  相似文献   

20.
正基督徒所信仰的基督教是什么样子?基督徒所信的耶稣是什么样子?该书用大量的历史事实,冷静平和的分析,卓越的推理,揭示了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耶稣如何从人变成了上帝之子,被抬高到了与无所不能的上帝的位置,又进一步如何变成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该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基督徒与非基督徒都能够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