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慈善理念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应当树立“资本精神的财富观、超越性的大爱精神、契约精神、责任与权利并重”的四大基本慈善理念.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以“仁爱”为中心 ,构筑起包括民本思想、大同思想、义利观在内的慈善思想体系。汉唐时儒家文化中关于慈善的理念得到进一步阐发 ,其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 ,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慈善伦理的构建和慈善事业的实践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影响。儒家文化中慈善思想的另一重要源头是《礼记》、《周礼》,其中关于古代礼仪的记载成为后世慈善组织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3.
台湾慈济功德会的慈善理念主要源于其创始人证严法师。我们尝试从证严法师的师承、个人的早年修行作为背景来分析慈济慈善的人间化和行动化的理念。其次,从具体的慈善理念展示出慈济慈善的普世性特质。为了使这些理念具有一定的理论参照,我们尝试将其纳入到中国禅宗的理路,以显示其与传统精神的耦合;其次通过东西方慈善文化的比较,说明慈济慈善是对二者的融合。慈济慈善的关键是区分了出家众和在家众的弘法职责,将慈善作为引导在家众修菩萨行的方便,给予佛教入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明生 《中国宗教》2014,(6):50-52
佛教界通过大力宣传佛教慈悲精神,培育社会大众的慈悲价值观,提倡慈善管理思想和理念,完善组织的管理制度,弘扬佛教爱他利他精神,赢得了新时代的青睐,在世界文明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明生。  相似文献   

5.
佛教教义中包含了丰富的慈善思想和理论。缘起法、慈悲心、业报论、布施观和福田说共同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佛教慈善思想理论体系。缘起法是佛教慈善理念建立的理论基石,慈悲心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主导核心,业报论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价值规约,布施观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践行路径,福田说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价值依归。佛教慈善思想理论体系是佛教四众弟子创建济贫救世、积德行善、利乐有情的慈善组织的理论支柱,也是佛教徒及信众完善人格、成佛得道、涅槃寂静的精神依归,更是中华慈善文化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郑筱筠: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宗教是慈善事业中的常青藤,慈善是中国宗教的理念,慈善活动是宗教慈善理念的外显化和社会化,是宗教慈善理念的社会象征符号。佛教慈善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历史上,历朝各代的佛教都有兴办义学、开设义庄、造船义渡、修桥补路等多种领域的慈善福利事业。近年来,大陆佛教界相继成立佛教希望工程编委会、慈善功德会、慈善超市等慈善形式,而港台地区的台湾慈济功德会、佛光山和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等也积极践行慈善事业。佛教如此,其他宗教也是如  相似文献   

7.
<正>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仁慈的真主在《古兰经》中教导我们说:"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作一个小蚂蚁重的恶事者,将见其恶报。"(99:7)还说:"如果你们行善,那么你们是为自己而行善"。(17:7)慈善是一种精神理念,慈善是一种道德行为,慈善是一种社会责任。敬主爱人、共襄善举、倡导慈善、力行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宗教界公益慈善实践基地"的打造过程,也是宗教界培育公益慈善理念,塑造公益慈善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要求,在国家宗教局的组织动员下,全国宗教界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宗教界公益慈善"聚沙成塔、撒豆成兵"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帮扶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努力把三都县打造成为"全国宗教界公益慈善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培育社会慈善理念方面的作用与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善理念是和谐社会内在的道德基础,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也经历了传承与断裂、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政府对慈善理念的培育,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引导与协调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我国在培育现代慈善理念时应重视慈善文化建设与慈善政策法规建设中的政府职责,加强对我国传统慈善文化的宣传,促进传统慈善文化与国际慈善文化的融合;加快慈善事业基本法的立法进程,加强对慈善事业监督、约束的法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仁慈的真主在《古兰经》中教导我们说:"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作一个小蚂蚁重的恶事者,将见其恶报。"(99:7)还说:"如果你们行善,那么你们是为自己而行善"。(17:7)慈善是一种精神理念,慈善是一种道德行为,慈善是一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12,(10):36-37
佛教慈善,首重对人类心灵境界的提升,注重增强人们对于自身境遇的心理缓释能力。上海市玉佛禅寺在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时始终秉持通过慈善举措,帮助困难者脱离心灵上的煎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的理念。为了推动慈善事业朝着更加专业、有序和规范的方向发展,2008年5月,玉佛禅寺成立了觉群慈爱功德会。作为玉佛禅寺专门的慈善机构,觉群慈爱功德会立足"精神慈善",以"日行一善,快乐365天"为慈善理念,号召广大信众及爱心人士,每天捐出一元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推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向前发展。觉群慈爱功德会的宗旨是:让做慈善的人心理没有压力,在完全自觉、十分自愿、轻松自在的状态下帮助别人;让享受慈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以"慈善"为主要内容的人间佛教运动在中华大地不断开展,太虚大师当年的振臂呼吁终于得到真正响应。社会各界对"慈善"越来越关注,尤其是身体力行慈善实践而对之有深刻体认的有识之士围绕"慈善"提出了新的见解,如多年从事慈善活动的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理事长妙贤法师提出了"现代慈善理念":"现代慈善理念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价值观,是以人权和人性化为基础而产生的大慈大善大爱。现代慈善理念  相似文献   

13.
王丽心  郭芳玲 《法音》2013,(6):51-55
多年来,河北省佛教协会积极引导广大佛教徒、社会爱心人士,发扬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的精神,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积极践行佛教的慈悲理念,行菩萨道,拔苦予乐,同耕福田,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卓有成效,获得社会人士的广泛赞誉。在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会长常辉法师的率领下,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12,(10):1
金秋9月,国家宗教局在江城武汉举行了"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经验交流会暨宗教慈善周启动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取得的显著成绩并提出了殷切希望。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发表讲话,对贯彻《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精神提出明确要求。会议总结了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主要成绩和经验,提出必须倡导理念先行,必须完善体制机制,必须重视专业运作,必须体现特色优势,必须加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0,(9)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上的致辞中曾期待"佛教界继续弘扬‘和合’精神,彰显‘慈悲’情怀,感化人们心灵,帮助解决难题,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内心的和谐共生。"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在中佛协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曾要求佛教界"发扬佛教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优良传统,秉承和谐理念和慈悲精神,探索服务社会的方式和途径,取之十方用于十方,节俭办教,参与社会救助,兴办公益慈善事业。"党和政府对佛教界的支持和期待,为佛教界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社会氛围。作为非公募基金的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依托于北京龙泉寺,以践行佛教理念,传播慈悲精神为宗旨,成立三年多来,不仅在赈灾、助学、济困、倡善等多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通过开展系列的慈善公益活动,探索出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民间组织参与救灾的运作模式和方法,发展了上万人的志愿者队伍,极大地弘扬了佛教慈善的理念,得到了党政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本刊特刊出这篇介绍仁爱慈善基金会的文章和该基金会相关活动的珍贵图片(见中插彩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明生 《法音》2012,(9):27-29
慈善是佛教徒践行佛法的行化之门,其源头乃是本自佛陀的出世本怀。尤其在中国佛教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佛教慈善理念的开展与实践贯穿着整个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良好的慈善形象和社会功能,是当前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世界人民沟通的和谐平台。所以,强调和探讨慈善理念的回归与当下之实践,对佛教慈善事业在未来的行化度世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佛陀本怀的慈善理念《华严经》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意思是说,一切诸法都是从心地流出,对诸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本着“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发扬优良传统,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旨,不断创新,积极推进普陀山佛教公益慈善活动的规范化运作,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全面提升普陀山佛教公益慈善品牌,增强了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慈善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本文旨在对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关系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主要从慈善文化的内涵及理念、中西方慈善文化内容的比较、慈善文化在社会转型期的作用以及如何推进慈善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求在理论与实践上给予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胡发贵 《学海》2006,(3):154-157
从道德视角来审视,慈善包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和人文诉求,体现了对生命和人的价值的敬畏。慈善之爱表现了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的人道精神;展现了一切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关爱所有人的博爱情怀;体现了超越一切功利考量的无私奉献精神;折射了从动物到人的伟大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20.
<正>慈善是一种善的交流平台,是有智慧让慈善发展成生态,做慈善的人要认识到别人为什么会这样痛苦,让慈善可持续发展,让慈善构建一种人文的精神,构建成为大家互助互爱,团结友善的一个有生命力的平台。一、慈善是学佛的根本做慈善工作是佛教徒学佛的根本,也就是说弘法的目的是在利生,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利生,而做慈善就是利生的重要内涵。我比较大胆地提出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