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觉启动效应及其脑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仁来  许杰 《心理科学》2001,24(1):81-84,107
该文从三个方面对知觉启动效应研究进行了回顾:(1)知觉启动的一般特征:(2)刺激的物理特征与知觉启动之间的关系;(3)知觉启动的神经解剖基础及神经机制。该文指出.知觉启动主要加工刺激表面的物理特征;刺激的大小、位置、颜色、模式等特征尽管对知觉启动有影响.但刺激的形状和结构等特征对于知觉启动更重要;知觉启动主要受枕部皮层的调节。最后,讨论了几个有关知觉启动机制的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2.
时间知觉的脑机制:时钟模型的困境和新导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神经系统是通过类似于时钟的方式来实现对一段时间的知觉的,并认为多巴胺能系统(基地神经节)和时钟的快慢有关。与多巴胺信号有关的药物的动物实验的结果以及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患者的行为表现被看作是支持以上看法的证据。然而,最近的大量研究对这个理论提出了挑战,结合行为研究和脑机制研究的新成果,研究者提出了知觉信息可以通过神经活动状态或加工中的能量消耗来表达。  相似文献   

3.
传统认知心理学对视觉错觉的解释存在局限性。认知神经科学在移动错觉、轮廓错觉、颜色错觉研究中的一批新发现,可以综合并概括为一种视错觉发生的神经关联重叠机制。该重叠性表现为错觉与相应的真实知觉具有本质上相同的神经活动,即错觉与真实知觉享有共同的神经关联,没有只对错觉反应而不对真实知觉反应的特定神经关联物,而错觉神经活动的特别之处是在真实知觉发生的相同脑区有更强烈的激活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感觉阈限附近的视觉刺激的知觉不总是一致的。为探究这种视知觉不一致的现象及其神经机制, 一些研究者关注刺激前脑内自发alpha神经振荡(8~13 Hz)对视知觉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刺激前alpha振荡能量的降低能提高被试的探测击中率, 但不能提高知觉精确度; 而刺激前alpha振荡的相位能预测被试能否成功探测刺激。刺激前alpha能量被认为调控了视皮层的基础活动强度; alpha能量的降低反映了皮层基础活动的增强, 进而提高了对较弱刺激的探测率。刺激前alpha相位则被认为调控了皮层兴奋和抑制的时间; 大脑在刺激呈现时的不同状态(兴奋/抑制)决定了最终的知觉结果。  相似文献   

5.
试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唐征宇 《心理科学》2000,23(3):370-370,369
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 ,是当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过去二十年中 ,运动心理学界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了解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身体锻炼能对人的心理发生影响 ,这已经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至于这种影响是如何形成的 ,它的机制如何 ,涉及的面包括哪些 ,不同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一般认为 ,大脑血流量的增加 ,使得向大脑提供的必需的营养物也增加 ,从而有益于有机体的认知功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氙间隙技术 (Xenonclearancetechniques)对人类进行研究 ,发…  相似文献   

6.
翁纯纯  王宁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9):1478-1492
在探索时距知觉的脑机制的过程中, 相对于人类被试相关研究, 动物研究可以提供较多的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单个神经元电生理学以及光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证据。目前较为常用的时距知觉动物研究范式包括时间二分法、峰值间隔法以及低比率差别强化法等。根据不同的研究需求, 动物研究的范式常会进行调整。对时距知觉的动物研究的探讨将基于两方面展开:(1) 常用的时距知觉动物研究范式的介绍及比较; (2) 基于动物研究范式的时距知觉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旨在为深入探索时间知觉的心理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瞳孔大小是眼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并影响他人的心理与行为。一方面, 瞳孔变化受到自上而下的知觉与注意、情绪与动机、心理努力、社会认知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 大瞳孔能引起他人更多的积极评价和积极行为。瞳孔的神经机制(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自适应增益理论解释了瞳孔与心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原因。瞳孔测量(pupillometry)作为一种有效的眼动追踪方法有助于理解瞳孔与心理的关系, 研究者在测量瞳孔时需要关注无关变量(如亮度、注视位置), 原始数据处理(如基线校正、眨眼处理)及瞳孔指标选取(如瞳孔直径、震颤频率)等问题, 未来研究应继续探讨瞳孔与其他心理之间的关系, 并探索更有效地处理和使用瞳孔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阈下知觉研究中觉知状态测量方法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近百年来围绕阈下知觉研究一直争论不休的觉知状态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全面回顾,通过比较和分析在主观阈限和客观阈限以及不断改进后的其它觉知阈限测量方法条件下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并结合有关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认为这种状况本身就否定了有关意识与无意识关系的排它观点。今后的研究应该跳出这一陷阱,并从无意识知觉如何影响有意识的行为以及阈下知觉的神经活动指标等方面开辟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知觉学习是指训练或经验引起的知觉上长期稳定的改变,揭示了成年大脑也具有可塑性。以往知觉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知觉学习的属性,如知觉学习的特异性、迁移性和时间进程等。近年来随着fMRI、ERP技术的应用和电生理、心理物理学技术的提高,知觉学习神经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不仅把知觉学习包含的脑区从初级视皮层扩展到了V4等视觉信息加工通路的中间阶段,而且还揭示了与注意等相关的高级脑区的作用;不仅研究在知觉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皮层区域变化,而且还探讨了知觉学习引起的细胞水平的变化,为大脑可塑性问题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国外最新研究动态:社会认知神经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chsner K N. Current directions in 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2004, 14: 254~258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旨在阐述社会性、情绪性的体验与行为的心理和神经基础。作者按照信息加工处理的不同阶段,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总结。首先讨论了社会线索的知觉与识别:研究发现杏仁核与某些情绪性面孔的知觉相关,但注意资源、目的相关性以及个人评价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杏仁核的活动。接着讨论了社会性归因与判断,发现当人们进行社会性推理时(比如推测他人心理状态),内侧前额叶皮层会有激活,但该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