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兰西与毛泽东的革命观有相同之处,但二者同中有异。一方面,二者均看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功能,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都属于总体的革命观。另一方面,二者的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历史条件的判断、两种领导权的顺序抉择和夺取文化领导权的策略选择上。葛兰西和毛泽东的革命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组成部分,是对东西方不同社会结构下革命问题的回应,分别代表了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和政治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思考。这种思考对我们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依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农民、农业、农村这"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但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的农民观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农民观,他对农民阶级的重视和他所开拓的工农联盟道路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充分借鉴毛泽东的农民观及其成功经验,是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前提。今天,我们仍必须坚持走工农联盟的道路,并且把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对于宋儒的理观研究,国内学术界历来关注的对象是北宋以理标宗的二程,以及南宋的朱熹。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丁伟志发表《张载理气观析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陈来所撰《关于张载的气观和理观》一文对丁伟志做出了回应,推进了对张载理气观的研究。从总体上看,国内学术界对该课题的研究有两个倾向,一是认为张载重气不重理,此易造成对张载理观研究的轻忽;二是对张载之理的定位不准确,认为理是张载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张载有关理气关系的言论甚少,理气关系直到朱熹那里才成为一个成熟的思考框架,故本文把焦点聚集于张载的理观部分。本文…  相似文献   

4.
民主的宪政观是毛泽东宪政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毛泽东将宪政视为民主的产物、立宪的原则和目的,在国家宪政制度架构中贯彻民主精神,在宪法中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毛泽东的宪政观对我国宪政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将宪政视同民主政治,导致宪政的重要内容--限政、法治受到忽视,宪政工具主义导致当民主与宪政发生冲突时为了民主而抛弃宪政.影响毛泽东民主的宪政观的因素主要有人民主体论、工具主义宪政观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冷战格局下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对立.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其形成过程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刻影响。但若论其民族文化渊源,则不能否认湖湘哲学对毛泽东哲学的深刻影响。这一点突出地体现于他的实践观上:湖湘哲学知行观关于"力行践履"、"以知导行"、"知行统一"等思想为毛泽东实践观提供了丰富的地域民族文化元素;毛泽东实践观关于实践的决定性、认识的能动性以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思想烙下了湖湘哲学知行观的深刻印迹。  相似文献   

6.
彭华 《现代哲学》2011,(6):120-124
朱熹的女性观是其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恪守儒家正统女性观,认为女性与生俱来的品质、智能与男性不同,男女有别是万物安的基础。女性应恪守贞静专一、知礼守节、服从丈夫、孝顺舅姑、勤俭持家、敦睦家人的妇德规范,加强明人伦的道德培养和接受女功教育以便宜其室家。朱熹也看到男性与女性活动领域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女性在家庭中有着独立的职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众多儒家仅将女性观停留于言说层面不同的是:朱熹为官之时,多次制定地方性律法,来重整儒家伦理纲常,将这些理念进行推广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民粹派人民观的研究,分析了民粹主义把农民当作历史主体的原因在于俄国历史上农民具有革命精神和当时低下的工人阶级发展的状况,评述了民粹主义关于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科技伦理责任观基本内容论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时代,科技伦理失责问题日渐凸显,迫切需要构建科技伦理责任观,科学明晰科技伦理责任观的基本内容。本文认为科技伦理责任观的构建包括责任目标、责任主体、责任对象、责任原则和责任规范等基本内容,并对之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由人民民主的实质、实现形式、工作路线、工作方法等内容构成的毛泽东的民主观,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史上极富创造性(当然也有局限性),其认识论根源在于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认识的社会氛围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认为,团结指的是主体之间在交往共同体中互相尊重,彼此负责并包容他者的关系,它以正义为基础并以普遍语用学和主体间性为前提;霍耐特认为,团结是个体对共同体做出的贡献和成就得到认可和重视,而对共同体产生的休戚与共的忠诚感,它是主体间性基础上的承认的第三种模式.通过对二者团结观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与哈贝马斯语言理论相比,霍耐特承认理论更具现实性和可行性,实现了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1.
命运观     
该著通过对命运原理、命运观原理、命运的微观机制、命运的宏观机制、中国传统命运观、西方传统命运观、自然科学家命运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命运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命运观的分析,历史和逻辑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命运观发端、演变、成熟和发展的理论轨迹和马克思主义命运观所建树的理论业绩。这对于人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命运观在命运观史上所完成的革命变革的实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归类的解释观和跨范畴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冬梅  刘志雅  刘鸣 《心理科学》2002,25(5):608-609
归类问题是认知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归类研究的理论主要有两种:相似观和解释观,前者主要认为相似性是归类的理论基础,而后者认为仅以相似性来归类是有局限的,认为相似性不应是归类的依据,而应是归类的结果,归类主要是根据对归类结果的合理解释。解释观在80年代后得到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许多实验的支持,它能很好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目标范畴归类和跨范畴分类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论毛泽东、邓小平解决“三农”问题思路异同杨基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说到底是个农民问题。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作为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改革的成功与否亦与之密切相关。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把握住了中国革命和改革的这个战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研究综述杜江南自由,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和长期探索的课题,也是一个充满歧义、纷争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我们确立正确的启由观和批判各种资产阶级自由观的锐利武器,为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掌握和运用,兹将理论界对此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主要涵义(一)认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实践自由观,自由的产生、发展及其实现都有赖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自由的本体。有的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自由的本质首先要从人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来看。自由始终是和劳动这二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由是人类主体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类的自由程度始终不能超过对客观事物认识和改造的程度。自由作为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一直都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解放开辟道路。自由既不是人的自然属性,也不是思维的先验特征,它始终是社会劳动的属性,始终是社会实践内在的本质规定①。(二)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自由这一范畴,主要具有两种涵义:一是认识意义上的自由,一是社会权利意义上的自由。从认识论的意义来看,自由这一范畴,主要反映人与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自由就是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在毛泽东同志和全党运用新闻武器来指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报纸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毛泽东同志根据人的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认为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范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报刊是人类作为主体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报刊…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差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运用问卷调查法,结合人格特质词分类法,对140名大学本科新生的性别角色观进行了研究。发现:(1)男女大学生都把勇敢和善良分别放在男女性别角色正价特质的第一位;虚伪和自私分别放在男女性别角色负价特质的第一位。(2)男女大学生在善良是男女性别角色共有正价特质,负责、真诚、稳重和善良是男性角色正价特质,温柔与真诚是女性角色正价特质的重要性认识等方面有显著性的性别差异。在男生认为的男性角色的主要正价特质中女生只认为勇敢、坚强、真诚、稳重、负责是男性角色的主要正价特质。男生更认为温柔是女性角色的正价特质,女生更认为真诚是女性角色的正价特质。(3)男女生都认为势利、自私、虚伪、刻薄、饶舌是女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但男生把势利是放在女性角色负价特质的第一位,女生把自私放在女性角色负价特质的第一位;男女生都认为势利、自负、自私、粗鲁是男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但女生比男生更认为自负与懦弱是男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男生认为势利比自负更是男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  相似文献   

17.
批评家作为文学批评的主体,在考察批评家时不可避免地需要从主体论的角度出发以考察其人格观。"人格观"这一概念于我国近代首先由王国维发扬,基于其"赤子之心""境界"说理论的核心与其"儒""道"并行的人格模式中,表现为对"内美"与"修能"的推崇,以作品中映射出的主体生命力为审美偏好。考察与发扬王国维的人格观,是构建王国维文学批评观,有效地参与我国当代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之风潮。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由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过程:五四运动以后,毛泽东逐渐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将中国革命视为世界受压迫民族革命的一部分,选择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来解决中国革命的普遍性问题;而随着实践中对中国国情认识的逐步加深,毛泽东将农民问题视为中国革命的特殊性问题。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道路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的探索,对于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年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内涵深刻,意义深远。其奋斗向上的人生观,是“恰同学少年”上下求索、矢志追求的主体力量。其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奋斗观,是对湖湘文化优秀传统的传承与弘扬。其“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的革命初衷和理想诉求,是人生与社会的至高境界。其艰苦奋斗的价值观,是革命者和革命精神的政治本色。青年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是一个思想独特而又敏锐的作家,对女性有着自己的独特关注。20世纪80年代她创作了一系列以爱情的突围为题材的情爱作品。但她很快从高涨的女性自我意识张扬的欢呼声中走出来,冷静的思考潜藏于其中被解构的因素,这就是90年代的两部作品《米尼》《我爱比尔》中所表现的她对女性解放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