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人的发现与堕落 中世纪末,从遥远的古希腊漏下的人本主义之光,终于照亮了"黑暗的中世纪".借着这亮光,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惊喜地发现了在上帝阴影下生活了一千多年的"人",于是,莎士比亚喊出了那句激动人心的口号:"人是万物的灵长".  相似文献   

2.
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是二维创作,艺术家运用画笔等工具,通过调整明暗和色彩等因素来创造丰富多彩的画面。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舞台美术则是由舞台、布景、道具、灯光等成分以及由空间、形状、光色、质感、活动等因素所构成的空间与时间的综合体。戏剧空间呈现出来的是立体画面,可以看作是"织在时间上的画面创作"。  相似文献   

3.
在艺术觉醒的魏晋南北朝时代,顾恺之在画论中第一次提出了"传神论",他是最早将此观点应用到绘画当中的。其中"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思想理论成为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主要依据,对中国的绘画创作及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从"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出发,对顾恺之的"传神论"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结合他的画论,试图探析人物画创作中是如何通过传神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动人。  相似文献   

4.
浅析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作了一次新的解读,对审美教育作了辨正,并发掘席勒审美教育理论中所蕴含的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审美教育是"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是"培养我们(作为具体个体)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的教育.审美教育通过文化教养,充分而又全面地发展人的感性和理性,使人的理性与感性.思想与情感、理智与身体得到有效协调,使社会文明、文化的符号概念(语言文学、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等)与"这一个"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建立具体切实的联系,并将这一文明、文化有机地内化到具体"这一个"人的精神意识里.  相似文献   

5.
卢梭创造了自然的人性,席勒将这时代的灵魂带往世界,赋予自然以生命。自然的人性在其作用中成为人性的自然,其法度是美和崇高。在审美尺度下的世界呈现为理想,美的人格是理想世界的公民。艺术作为知的形态与哲学交相辉映,共同谱写时代的真善美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李科林 《世界哲学》2009,(5):143-152
哲学是为了寻求关于人的真理,或者,哲学是人的思想所留下的轨迹?康德提出思想是朝向真理前行,是为了认识人自己。然而,康德哲学所塑造的人的形象在德勒兹眼中却成了人自由的羁绊,是对于思想的束缚。为了理解思想在康德和德勒兹之间的转变,论者在这里考察了德勒兹对于康德的理性主义的批判,以及德勒兹对于思想自由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教育思想,过去的研究家大多只注意孔子的德育思想和智育思想,不注意孔子的美育,本文专门论述孔子的美育思想,补过去的不足之处。孔子对弟子的审美教育是通过学《诗》和音乐教育来进行的。文中对理学家把“《诗》教”看成是纯粹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朱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进行分析,并有所批评。孔子是很重视美育的。教育应包括德、智、体、美四育,才是完全的教育。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孔子的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应该吸收他的美育思想,来充实现代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8.
<正>禅宗思想以超越理性和逻辑的光辉,给艺术创作带来许多启示,追求禅境的艺术传达,气韵生动、动静相生、虚实相间都是禅宗思想的体现。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成果,在唐代成为凝聚中国智慧的思想模式,为中国继诸子百家后下一个思想高峰——宋明新儒学奠定了基础。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禅宗思想的浸润下,将儒释道三家合流,  相似文献   

9.
景健美 《天风》2023,(2):19-21
<正>关于诚静怡的研究,学者刘家峰着手较早1,他认为,重视19世纪到20世纪前半期“中西新教合作建制” 2模式下的中国教会及其教会领袖的研究,对20世纪前半期基督教中国化的研究十分重要3。查时杰评价,诚静怡是天生的教会领袖人物,并且认定中国教会应当走向自立与合一的道路,他不屈不挠地为这些理想奋斗到了鞠躬尽瘁的地步4。  相似文献   

10.
11.
在近代主客二分的哲学体系里,主体性的规范通常被认为是自由现实化的障碍。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打破了这一传统,他的绝对精神融主客为一体,人的自由意志受制于绝对精神的控制,人们不能脱离社会整体去获取个体的自由,这一点为马克思所继承。但马克思认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不是在精神层面实现的,而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从而将黑格尔的精神实体改造为实践主体,生产者是现实社会价值创造者同时也应该成为价值享用者,社会制度的设计应该有利于超验的自由照进现实世界。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现实物质生产的一员,人只能而且必须通过群体的现实力量逐步实现现实自由,他认定发挥人的主体意志改造客观世界能够获得自由,但反对用施蒂纳式主观个体化眼光来看待现实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1877—1927),中国近现代之交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在文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音韵学等多种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卓著成果。在美学与文艺理论领域,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都有开山的地位。他的学术经历屡变,其学术路径大致是:西洋哲学——文学(填词)——戏曲——古文字、古史及训诂音韵——西北地理及辽金元史。王国维研究文学、哲学,主要集中在其学术生涯前期,大致是在1901年至1911年,即王国维转向治史之前。 一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王国维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王国维的美育思想也打上了西方思想的烙印。王国维早期的美学和文学理论西化的痕迹特别明显,因为他是站在西方思想的立场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的美育思想不仅是后世儒家美育思想的滥觞,而且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基础。经过孔子、孟子、荀子对美育的发展,存心养性的心理觉察与化性起伪的礼乐教化,成为中国传统美育的两个最基本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野口勇是一个跨越国界的艺术家,一生中他完成了一系列景观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日本传统造园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的高度结合。我国在经历了古典园林的艺术高峰之后就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在近年来现代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亦步亦趋、附庸风雅。野口勇在艺术上的不凡成就与中国当代园林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并列而谈,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对中国现代园林艺术乃至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易健 《美与时代》2006,(2):17-20
审美教育,其具体操作原则既要遵循审美活动的规律,又要遵循教育活动的原则。科学地将二者融合起来,要遵循“自由性原则”,交流性原则,体验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深远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画家根据曹植那篇婉转动人的《洛神赋》而创作的,以人物为主,画面中洛神和诗人曹植置身于美妙的自然山川中,山水作为人物的背景,并没有独立开来,是早期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种古老的画法非常典雅,勾勒填彩,青绿着色,虽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正是这种不成熟才显得这幅名作更加稚拙可爱、曼妙无比,给我们山水画创作提供许多借鉴空间。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审美公共性的关注,一是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提出。特别是后者,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而且还具有普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美育的起源,在中国直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氏族社会。传说神农造琴,舜弹五弦琴而治天下。既有乐器,就要有乐章。黄帝《咸池》、颛顼《六茎》、帝喾《五英》、尧帝《大章》、舜帝《箫韶》禹帝《大夏》……三皇五帝有关这方面的传说,载于周秦两汉的典籍、史书、诸子,不胜枚举。但其真实性如何?历史(穴乌)远,问题复杂,是专门家继续探讨的课  相似文献   

19.
大环境可以影响甚至是同化一个人。巨大的差距会让人失去前进的动力,不确定性会使人具有强大的动力。美术活动的实现大概分为创作、展示、交流、思考、交流几个过程。只有通过这几个过程的美术活动才称得上是完整的美术活动,美术展览则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教育环境方面,美术馆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功能并不是强制性学习,而是通过观赏者的个人意愿选择性接受,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育上学生被迫学习的弊端,发挥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美术馆内的知识涵盖面广,学科涉足多,不同学科之间又有交叉融合的现象,建构出了相对立体的教学框架。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和蔡元培是中国倡导美育的先行者,都受到了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建立"完整人格"意义上的美育思想的影响,体现了早期美育思想的精髓。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的美育基本上是围绕艺术教育展开的,旨在培养学生在音乐、图画、手工等艺术科目上的专业技能和审美素养,这几乎将艺术教育完全等同于美育,即便是在当下的一些美育工作者的心目中依然如此认为,这与最初王国维倡导的美育为塑造"完全之人格"的目标,以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思想都已有所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