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具有西夏文化元素的民宿,重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需求后,进行具有西夏地域性特色文化符号的应用,以体现西夏独特的文化特色。基于此,文章以符号学为基础,以宁夏地区的自然、人文文化为依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梳理、深度挖掘、重组,并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融合当代设计语言,重新阐释西夏文化元素,使之运用到民宿设计中,彰显地域历史文化,以期为宁夏民宿设计对西夏文化元素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旅游业成为了很多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民宿能让游客体会到一个地区的生活习俗,感受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但在民宿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房屋样式风格同质化严重,缺乏地域性的思考。文章基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视角,研究闽南地区民宿的风格特点,结合环境、人文、社会发展进行闽南山景民宿的设计创作,为民宿发展方向提供借鉴的同时,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宿型酒店发展与第三产业兴起有密切关系,"民宿"作为一种极具乡土文化、地域文化的建筑类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同时它自身也通过现代市场营销策略成为乡土文化、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更大范围内向消费群体展示特色旅游资源。同时,"民宿"作为一种家庭单位自发形成的副业项目,在设计层面不能仅仅以"住宿"为目标,还要充分展示出人文特色、地域情怀。以民宿型酒店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乡土文化、地域文化展开研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广大设计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无锡梁塘河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展开作业,根据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与多种元素相互交融,力求打造一个温馨、宜居、亲民的生态环境。湿地公园作为一个大型的设计项目,不仅要重视其功能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更要传达出景观设计的艺术效果。多种符号的塑造可以丰富地域文化的内涵,使之与经济、政治、文化高速发展的城市相碰撞,彰显别样的整体公园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卓 《美与时代》2021,(2):46-47
文章以"青景竹韵"主题民宿设计方案为例,探讨将非遗元素运用于主题性乡村民宿空间设计的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土文化的精华。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大众旅游兴起,在乡村旅游中体验当地文化也成为广大游客的普遍需求。主题性乡村民宿设计中融入当地非遗元素,能提升民宿的文化体验感,增加民宿的价值和独特性,且能促进非遗的传播、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的又一热门选择,随之带来了大量的民宿改造设计需求。然而这些旧建筑在进行再改造时,如何平衡村落原有物质形态与现代化设施间的关系,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突出当地地域特色文化间的度,成为了民宿未来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民宿的改造设计,围绕它们的现状及矛盾点进行分析,结合有限理性原则,针对当前中国的民宿改造设计,希望探索出一个适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进,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直接刺激了乡村民宿业的自我完善和创新。文章以康养型民宿村落——"花迹·无想山居"为例,提出乡村民宿建设应该重点思考的传承当地民居建筑特色、延续当地乡土文化、保留乡村生态气息、融入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为我国乡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和民宿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刘慧 《美与时代》2024,(1):109-111
通过分析中国海盐博物馆IP视觉形象的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取当地核心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归纳演绎或重构,形成新的设计元素,将其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融入博物馆IP形象设计中。以地域特色鲜明的海盐文化、湿地文化为博物馆IP文化主题,打造中国海盐博物馆IP形象,促使地域文化与博物馆IP结合,提升博物馆IP的文化内涵。将创建地域博物馆IP形象设计体系,作为中国海盐博物馆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新思路,推动中国海盐博物馆和盐城城市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将绵竹年画元素应用于民宿设计中,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提升绵竹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的影响力,满足现代人对于民宿空间环境的精神需求。以“耘·栖”民宿设计方案为例,从设计学角度出发,分析将绵竹年画元素运用于主题性民宿空间设计中的途径与方法。绵竹年画题材、种类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较高的艺术价值。对绵竹年画进行分类、元素的提取设计,结合民宿的主题及现代工艺、材料,将其应用于民宿各个功能空间及产品设计中,能实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合理应用,使年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为民宿增添人文气息,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节假日等空闲时间出门游玩。在人们游玩的过程中,住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随着民宿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人们的住宿又多了一个全新的选择。民宿绝不仅是一个住宿的地点,在更多的时候,民宿代表着这个地区的文化特色,游客们可以从民宿的建筑风格上窥见当地的文化底蕴,因此,保持文化真实性是建设乡村民宿的基本准则。要想做好乡村民宿文化真实性的保护,就要从多方面抓起,从保护当地的文化氛围、民俗结构做起,增强乡村旅游业的文化底蕴,为游客留下一个完满的印象。文章从文化真实性的角度出发,简要地谈一谈乡村民宿建设的新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乡村田园生活越发被消费者青睐,民宿产业也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投资方向。民宿设计旨在让民宿成为有生命力的文化艺术作品,形成一种文化符号,成为设计师的研究对象。文章从民宿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出发,探讨民宿设计的原则,进而得出地域文化背景下民宿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乡村旅游成为了当下热门的旅游形式,也是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自信的表现,旅游环境的打造也更加追求高品质性。文章以苏州市望亭镇"稻香小镇"民宿空间环境设计为例,针对当地现有旅游环境问题,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特色民宿空间设计方法,探索符合现代需求、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的旅游环境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怎样展现城市的特色,有效地保护本土文化已经成为最关键的问题。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假如能够通过保留、重现、明借、象征、重构等手法,优化植物配置,选择体现当地文化和园林功能的植物种类,将这些地域特色元素融入到园林绿地景观中,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展现城市的特色,有效地保护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今,人们已不再只追求物质层面的满足,还追寻精神层面的享受,这种情况在无形中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基于此,现阶段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建筑风格等都成为能够促进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乡村的民宿景观,不仅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且具有历史、文化、科研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是传承地域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分析基于地域民俗特征的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概况,并探讨其设计原则和表达手法,同时以德化古杏山舍民宿为例,进一步研究传承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民宿多元化景观设计策略,例如民俗特征的传承,景观的整体化、生态化、创新化、人性化设计等,以更好地提升现代乡村民宿景观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城市的建设始终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环境的规划、公共艺术品的呈现、人们对视觉世界追求的高度都体现着一个地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层次。文章结合宿迁市政建设分析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运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于该地域的人文特性、形象风貌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承载着人类的历史文明,还改善了城市的公共环境,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城市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以及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丰富多样且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彰显城市地域特色的有效手段。文章以安徽省明光市为例,从地域特色中汲取营养,探索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云南藏族风土民居建筑是其民族文化实体化的表现,其所体现出的形式美、"因地制宜"的结构美、"和谐"的空间美中,蕴含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彰显着云南的地域文化和历史风貌,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与一定的传承价值。文章基于云南藏族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从云南藏族风土民居的特点入手,探索其在形式上、结构上、功能空间上的建筑美学内涵,掌握其建筑特点与民族元素,从而为传统云南藏族风土民居的更新以及在设计中多元素的融合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浙江省一直致力于在城乡接合部建"小而精"的特色小镇,文章在于探讨"特色小镇"街道景观风貌营造的策略,通过对小城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整合并梳理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传承小城镇的传统地域文化元素,彰显小镇独特的自然人文魅力,系统总结出一套"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的方法和路径,为今后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民宿作为新型的住宿行业设施,政策法规、行业规范仍然不健全。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结合当地特色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民宿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住客的实际需求,健全法制法规,促进乡村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解决目前乡村民宿产业的相关问题,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振兴、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期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常德作为一个新三线城市,乡村旅游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凭借地域文化特征进行文旅资源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乡土文化逐渐衰落。将文化创意引入村落,用精神引领物质文化建设,发掘与开发常德地区的民风、民俗、建筑形制等传统文化资源,用"文创+艺术激活","文创+影视演艺","文创+特色节庆"以及"文创+山水民宿",活化传统村落品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旅产品,既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形式,又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