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华美学精神以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以及相互间的和谐统一为本质属性。艺术美学不只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还是一种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一种植根于生命的本源、源于生命最深处的人生情怀和生命精神,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中华美学精神,所以阐扬和追求中华美学精神必将成为艺术美学的核心价值所在。在艺术美学研究中,既要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理论品质进行梳理和阐扬,又要以审美的方式传播和彰显真善美的力量和价值追求。从审美价值层面,宏观上观照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不难体会到中国艺术是艺术家追求自我生命和宇宙普遍生命的和谐统一,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就是以生命为本体的最高真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工程师伦理思维的培养是解决当前工程行业伦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伦理思维是工程师职责本质的回归,其内在地蕴含三个维度:工程活动合规律性的"真"、合价值性的"善"以及合精神与情感性的"美"。求"真"是求"善"与求"美"的基础,求"善"是求"真"的价值范导,而求"美"则是求"真"、求"善"的最高旨意。作为求"真"、求"善"与求"美"三者价值指归的统一体,伦理思维有利于工程师建立新的工程观,建造有益于公众福祉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工程。  相似文献   

3.
巴尔塔萨思想的最为独特之处在于,他以"美"作为其神学论证的开端,并将"真"在先、"善"次之、"美"最后的传统顺序颠倒过来,以"美"、"善"、"真"的顺序展开其思想架构。[1]虽然巴氏着力恢复美这一"存在的先验属性"在神学中的重要地位,但他不是在现代美学框架下讨论问题,也无  相似文献   

4.
<楚门的世界>和<天下无贼>两部影片是电影史上的经典喜剧作品,其在带给观众笑声和欢乐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中西美学之比较的浓厚兴趣.西方美学立足于艺术和科学、美与真的一致,强调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本质.中国传统美学则以儒家美学思想为主体,以德和仁为内容,主张美与善的统一,其审美活动通常具有政教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5.
“中和美”与“和谐美”是先秦儒家哲人与古希腊先贤在各自不同的历史境遇中,针对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而分别独立建构的美学话语体系。把外在的宇宙精神与内在的个体修养融合在一起,使外界的宇宙之“和”立基于人类本性内部,从而把“美”的追求与“善”的设定统一起来,这是儒家“中和美”的独特品性;古希腊先贤则从个性的独立发展,个体欲望的满足出发,把数学和形式逻辑作为其和谐美学理论的基石,使审美与认识相结合,把古希腊的和谐美学同客观自然之“真”统一起来,形成了西方美学的科学理性传统。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境界"说美学是一种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文艺美学理论。其基本特点在于,审美活动、审美感受、感觉是身体主体性的一种切身性的形式时空、生命时空的"不隔""真切感"身体感感受、感觉。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和"能感之"与"能写之"就是一种身体主体性建构的体现。在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审美活动过程中,身体主体会产生一系列身体感感受、感觉:"境界"("意境""气象")"不隔""真切""工"(即"美")"爱"。因此,王国维的身体主体性美学才是"可信"而又"可爱"的生命美学。从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者说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学术视野上讲,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除了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美学以外,没有一个美学家的美学理论能够真正深入到如此深的生命境界。因此,未来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就是两个"回到"与两个"转向":回到鲍姆嘉通,回到王国维。转向"身体现象学"、转向"默会致知论"的后批判实践哲学和思维现象学。  相似文献   

7.
瑞士天主教神学思想家巴尔塔萨以其独特的神学美学观念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从神学的立场出发对美进行了重新定义,肯定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美不是独立于真、善之外的,而是与这两者密不可分的,因为上帝正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以道德心灵为基础,揭示了中国人文美的内涵与特质。他的美学接续了儒家美学的美善合一传统,以真善美的融合为理论目标,以人格美与人文风俗美的双极并建为实践目标,在现代中国生命美学、境界美学的向度之外,开出了人文美学的方向。唐君毅站在人文美学的立场上,重释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人文价值,探索了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可能路径,强调以美达善、以美成人、以美化成人文世界,努力寻求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社会之间的有机统一,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好人"的评议和推广活动时至今日,需要研究和说明"中国好人"之"好"的实质内涵。"好人"之"好"的标准应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其间,"真"是"好"的前提条件,"善"是"好"的价值所在,"美"是"好"的社会期待。跟进"中国好人"的评议活动开展相关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方用 《现代哲学》2016,(1):122-127
朱谦之的唯情哲学以"情即自然"为核心,倡引主情意的"自然主义的新生活"。他以"真"规定"自然"并将"真"建基于"情",以不断进化的"真情之流"为宇宙生命、天地万物之"自然",以"直觉"为人之"自然"、为格物致知的不二法门。朱谦之以"情"拯救、复活、沟通人之内在自然与万物之外在自然,以自然为善、为美,进而从自然出发论进化、自由、平等。这些洞见不仅确立了"自然"的根基地位,也为20世纪中国哲学重思"自然"开启了新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美学理论的园地里可以说是一片"混乱",也可以说是一片"繁荣",各种各样的理论标新立异,甚至耸人听闻。我的一个学生就"发明"了一个"美的定义"——"美是亵渎"。我读后不知其所云,甘拜下风。读近几年一些美学新秀的著作,多有这种落伍的感觉。我本人读过不少中西古今的美学著作,我所信服的理论总是那些与我自身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具有悠久的汉文化传统的徐淮大地,睢宁地区的汉文化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地方的行为方式,间接影响到睢宁地方的艺术创作之中。所以睢宁儿童画的精神内核是追求自然以求"真",关爱生命以求"善",这正是构成美的基本成分,拥有了"真""善",便有了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文艺的伦理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要求真、善、美的统一,但善和美存在于真中,“真是土壤,善是根茎,美是那迷人的花。”艺术的美、善,即它那深长的感染力,虽是其生命所在,然此生命之根,必植于对客观事物的真切描绘和精当表现中。就中,关于伦理的表现,亦至关紧要。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就是说,文艺(尤其在叙事性的艺术品中)是要表现人、描摹人生社会的。它以其美感力量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灵魂,以达改良人生,  相似文献   

14.
论易儒道交融的中国古代和谐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属于古典主义美学,在美的形态上主张和谐美。这同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互相离异和互相吸收密切相关。从儒家早期的经典文本《周易》和先秦儒家各大流派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到,儒家偏重人的哲学,突出人的主动性,着眼于人对社会的认识,强调善与美的统一。而从老子到庄子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的相关言论中则可以看出,道家则偏重于自然哲学,突出自然的合规律性,着眼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强调真与美的统一。儒道两家各有偏重又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地融合为共同的和谐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以儒道释为主体的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之学,而与此关联的中国古典美学则体现为一种生命美学形态。其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其一,中国哲学对性情相融、身心互涉、流贯一体的有机整体之理想生命主体的看法,实蕴含着感性、情感与自由的美学维度;其二,中国哲学的天道观视宇宙万物为一种有机生命的存在,打开了生命自得之场的生生之美;其三,中国哲学心物一体的理想性主客关系,使得人与外物的活动过程呈现出与世界一体化的交融遇合之美;其四,中国哲学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安顿生命的天地境界,亦是一种"显现真实"的大美之境。中国古典美学在审美之人、审美之物、审美过程、审美之境等方面的理解都贯彻了一种生命精神,它是理想生命存在形态的当下"演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角度讨论周瑛的哲学思想和境界追求:一是真,包括哲学之真,科学之真,历史规律之真和认识之真,达到"感应之机在我"的实践自由;二是善,包括社会正义之善,个体生命之善和自我与他人相处和谐之善,达到"制物而不制于物"的道德自由;三是美,包括性情理之美,标格与风韵之美,意气神与精壮妙之美,最后达到"神与天游之真趣"的审美自由.这三种自由集于周瑛一身,成就了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17.
空灵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种美学风格。空灵之美是与充实之美相对应的一种美的形态。"空灵"之"空",就是空寂、空阔。"空灵"之"灵",就是灵活、灵动。空是空寂的本体,灵是活跃的生命。空灵美在文学的各种文体、艺术的各种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择善     
正古语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萨特也说:"我们绝不能选择恶。我们经常选择的是善。"几千年来,人类之所以崇尚真善美,是因为还有假恶丑。美,一定离不开真善。真,本身就是伟大;善,也足以和伟大相媲美。善,不单单是理论,更主要是实践。善心,可以点亮心灯,是心灵美;善行,可以使心灯长明,是行为美。只有善良,才能包容,才能宽恕,而在人类生活中,包容和宽恕有时可以产生奇迹。  相似文献   

19.
余虹 《宗教学研究》2004,(4):136-139
"济世"是丘处机一生的主要人格特征,它包含三方面内容:积功累德,自善其身;拯世济民,兼善天下;悲天悯物,兼济苍生.丘处机之"济世"根源于人之"善心",仁爱慈善、珍爱一切生命是它的精神内核.丘处机"济世"人格的形成是其立足道教,吸纳儒家思想的结果,包蕴着深刻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出全真道以善求真、以善合真、真善结合的审美追求.本文试图从对丘处机"济世"人格的剖析中,探求全真道的宗教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孔子论“美”及相关美学问题的澄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美"的字义主要为外观形式之美,而孔子所认同的美为形式之美与内容之善相互结合的美。以实用的观点来评价孔子的美善合一是一种理论的误判,因为孔子的美善合一观是一种内在价值的结合,或者说是一种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内在目的性的结合。道德价值在艺术活动中的引入无可非议,相反它能使艺术的体验从情感的形式快感提升到更为广阔的、整全的、有机的生命境界。就孔子美学研究方法而言,确实不能仅仅抓住一个"美"字,但同时也必须承认,美学研究是离不开"美"这个字的,可以从"美"这个范畴开始研究中国美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