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音乐如何引入中学音乐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利 《美与时代》2007,(4):122-123
音乐传播技术的发展及流行音乐的商业化操作,使得流行音乐成为社会大众音乐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流行音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已成为联系学校音乐教育和青少年社会音乐生活的必要手段.本文从流行音乐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等几方面,对流行音乐如何引入课堂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蓝调音乐是爵士音乐的先驱,所以这两种欧洲流行音乐在演奏形式上有很多的相同之处,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现代流行音乐在演奏形式、风格、创作、演奏场地等等方面都多多少少借鉴了蓝调和爵士音乐,蓝调与爵士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为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演奏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使现代的流行音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旧歌新创的含义在于,把早期音乐作品,通过改编编曲、音乐风格,来实现新的音乐审美感受。"新创"是在原曲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有的是曲风从温婉到磅礴,有的是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让歌曲的受众群体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音乐的多元性,从而使华语流行音乐跟世界流行音乐更好的交流与融合。分析"旧歌新创"作品的音乐特色,研究它在曲式、曲风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对中国流行音乐在世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予宁 《美与时代》2014,(9):100-100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于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这是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马克思文艺理论对文艺创作与文艺传播有着重要影响,以马克思主义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在形式及内容上都有所突破。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与发展极大的受到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影响,推动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流行音乐在当代中国已成为一种主流音乐,其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且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众的音乐娱乐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不断营造新的文化氛围。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深受媒介技术发展的影响,乐谱传播、唱片传播、广播电视传播属于流行音乐传统的传播途径,网络传播是一种新兴的传播途径。流行音乐的传播,不仅让人们更易于接受和认可流行音乐,为其自身的创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得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流行音乐虽然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但它毕竟不是主流音乐,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尽力把握好"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尺度,既不应该因噎废食而放弃流行音乐的介绍,使课堂音乐教学陷入枯燥乏味的泥潭;更不能放任自流让流行音乐成为唱课堂的主角,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停留在流行音乐界定的低水平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7.
只要我们换另一种思路,在音乐课堂上给流行音乐以应有的地位,我们就能期望音乐教育教学有较良好的效果。有些音乐教师虽然也认可流行音乐教学的意义,但课堂教学内容往往只局限于教科书所提供的音乐材料,而事实上,流行音乐教学的内容可以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8.
艺术歌曲作为歌唱的一种音乐形式,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所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之中,在中国近代史上,自20世纪20年代初期也相继出现了中国的艺术歌曲。黄自和青主,都是这一时期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为我国专业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以自己开拓性的思维写出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优秀的艺术歌曲。本篇论文就综合黄自、青主二人的创作选材以及创作技法中词乐结合方面,浅谈其艺术歌曲之异同。  相似文献   

9.
与汉族音乐相比,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有关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最早应当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倡导下,在音乐学界人士的努力下,逐渐改变了上述的不平衡局面。  相似文献   

10.
高琳 《美与时代》2004,(3):14-15
数字媒体现象20世纪是一个科技的世纪,在欧美,20世纪60年代的一场信息革命,使个人电脑成为计算机的主要形式。在这个空间中,自主地控制情感和信息,挑战我们对颜色、形状、声音、空间和时间的一般看法,并创造出一个动态艺术空间。由于IT业的努力,其所带来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我们所处的时代,各种传统媒体已经数字化。包括数字摄影、数字电影、数字音频广播、数字高清晰电视等,媒体之间的信息化交换全部由数字完成。而数字技术传播工具的发展,也以周进度变化,如数字相机、数码录音笔、Ebook、3G手机等等…  相似文献   

11.
流行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一部分。什么是流行音乐?英语是popular music,它含有大众的、人民的、普及的、通俗的、受欢迎的等多种解释。它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者开展佛教音乐方面的研究历史大约只有半个世纪之久。上世纪50年代,杨荫浏、潘怀素等学者对智化寺音乐及湖南佛教音乐所作的调查与研究,成为当代最早的研究成果。但其后佛教音乐研究中断了20余年。上世纪80年代初,佛教音乐研究得以恢复。时间又过了20多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文化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过程中,流行音乐已成为公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各种手段:电视、广播、音乐会、卡拉OK、CD、MTV、因特网和商业广告信息发布等,进一步得到了公众对流行音乐的接受和认可。从而大大缩短了传统观念中艺术与商品之间的距离,也进一步强化了艺术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4.
流行歌曲进入校园,走进课堂这个现状,它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音乐教学中灵活的运用流行音乐的元素,将是对新时期音乐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观念转变的一次考验。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最能反映人们心态的文化形式之一。流行歌曲作为一种通俗音乐以其内容直白、唱法灵活更受到普通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欢迎。在中国大陆,80年代柔情蜜意的港台情歌,令刚刚从重重束缚中摆脱出来的中国民众耳目  相似文献   

16.
古典钢琴音乐[1]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而深刻的艺术内涵.在流行音乐充斥乐坛的今天,"新民乐"的发展为传统民族音乐传承打开了希望之门.古典钢琴音乐也应利用现代多媒体传播手段,走"视听"结合、"音画"结合的路线.  相似文献   

17.
杨虹 《美与时代》2014,(8):91-92
钢琴音乐流派的产生是音乐发展过程中的客观事实,认识流派特征是研究音乐现象的基础。流派形成与当时的哲学观念、艺术思潮、社会历史现象等密切相关。流派因共性而形成,而每个作曲家又因个性而成为永恒,了解流派形成中的一系列复杂现象,目的在于从宏观上把握音乐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钟华 《美与时代》2005,(1):70-7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导思想.对舞蹈教学,强调"舞蹈技能的学习固然是重要的,而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也不可忽视".并指出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舞蹈学习的有机结合",还对普通高中舞蹈教学内容明确了七条标准.这为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舞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莫雷  周广东  温红博 《心理学报》2010,42(5):569-580
从儿童对数字属性的认识角度探讨一年级儿童在不同数字范围中采用不同表征形式的根本原因。两个实验均采用数字线估计任务,实验一测量一年级儿童在15cm数字线长度下0~100与0~1000两种范围上的数字估计;实验二测量一年级儿童对0~1000范围10cm和20cm数字线长度的估计。结果显示,无论在不同的数字范围还是在不同的数字线长度下,儿童对低端数字的估计均存在心理长度,即儿童倾向于将低端数字与固定的线段长度对应起来,且这种对应关系不随数字范围与数字线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心理长度的存在是儿童在不同数字范围和不同数字线长度中采用不同数字表征形式的根本原因,也是儿童对数概念的认识发展到等距水平时出现的一种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20.
欧洲的合唱艺术,经历了数百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从单声部进入复调音乐时期,再进入主调音乐时期;从纯声乐合唱形式发展到用钢琴或乐队伴奏.主调音乐因素与复调音乐因素,相互渗透、交替;声乐与器乐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音乐历史长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