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图,就是经营位置、章法,是对整个画面的宏观把控,它对一幅好的作品的形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画面中一切的笔墨、色彩、造型等都要服从整个画面构图的安排。中国画讲究画面的章法布局,年画也同样如此。而风俗题材年画的构图对内容的概括性要求更高,讲究虚实相呼应,年画艺人们通过高超娴熟的技法从不同的构图视角和观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精致的画面效果和完美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国画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国画创作就是在不断的传承传统文明和创新创作两者之间的更替过程。随着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国画的创作方式及方法正从传统的创作理念中逐步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而进步,而在画作的创作过程中,除了色调、笔墨技法等方式的运用外,文学修养作为提高国画的整体艺术底蕴,则越来越成为诸多画家所推崇的,其最终使得画作能够提高质量和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语法,而构图就是绘画的语法,如果语法正确,作者就能够准确而且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绘画也是如此,如果构图不够清楚明确的话,观众就不能够明白画家的意图和所要表达的内容。凡是称得上经典的艺术作品都有着严谨和精确的构图,在东方绘画艺术中称为"气韵"。画家要想表达自身的内心世界,让观者与其产生共鸣就需要构图的介入,它是画家诉说画作意图的敲门砖。同时构图也是一幅油画的筋骨,画面的气息是否流畅和视觉引导线是否完整也需构图,画面中的对象都是在构图即画面结构的安排下有目的、有原因地排列布置,没有构图的画面就像没有骨头的人,无法想象。  相似文献   

4.
在绘画开始的时候,画面的构图、结构、黑、白、灰的分布就应该很好地组织、推敲,使自己的创作意图获得更为明确的表现,不断开掘新的绘画艺术语言,提高艺术语言的品味。  相似文献   

5.
两宋绘画是继盛唐绘画之后,中国美术史上进一步繁荣的时期。宋代画家在创作构图上有着无与伦比的思想和智慧,然而当我们学习传统的时候,就必须与自己平时的创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选择性地"吸收",直到"消化",将其为我所用。绘画创作的关键是构图,工笔花鸟画的构图风格独具特色,它主要通过构图、色彩、造型、线条等方面体现作品的魅力。工笔花鸟画的合理构图对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花鸟画的构图变得越发多样化。文章分析和总结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多种构图方法,并对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和色彩进行了研究,在临摹宋代花鸟画时应专注画面背后所蕴藏的画家内心情感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画,然后学习借鉴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并运用到今后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画面既要符合工笔花鸟画工致的特点,同时也要营造意境,从而创作出有思想有情感的画作。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前提,也是山水画创作的核心。山水画的审美意境是由构图与笔墨这两种基本要素组成的,艺术家在意境表达的同时还要关注创作与鉴赏之间的关系,即要考虑到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审美需要以及审美的积极性,又要在画面中充分展现山水画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创作一幅优秀的版画作品,绝不是只依靠画面刻制技法和色彩搭配,一张成功的版画作品同样需要精心的布局,所谓布局其实就是画面的构图。文章通过分析构图的形式和分析名家名作来解析版画创作中构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运用笔墨进行创作时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笔的运用技巧、墨的比例关系、线条的运用等。画家在创作时根据创作意图及构思布局等进行起笔、行笔、收笔等,借助泼墨、积墨、破墨、蘸墨等技法来展现画作的意境,并运用线条进行画作创新,从而使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故对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展开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欢 《美与时代》2023,(4):48-50
浙派绘画与明代宫廷绘画同宗南宋,浙派更是直取马远、夏圭,并在不断的摸索发展中带入了一些北宋的绘画构图风格。在糅合了多家绘画长处之后,浙派绘画显然在画面的呈现上变得更加完整和丰富,其打破了早期因模仿南宋院体绘画所表现出来的生硬刻板的用笔,使画面更加生动、充满活力。浙派绘画发展的中期应该是其艺术的顶峰时期,经过了不断的摸索和创作,逐渐以其潇洒恣意,而且收放自如的绘画风格走入大众视野,在绘画发展的高潮期,也反映出了逐渐区别于宋院体绘画的审美倾向,尤其是在绘画构图、笔墨、线条等的审美倾向上有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花鸟画教学中,对构图法则的认识和运用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很多学生在完成一幅花鸟画时不知如何下手,分不清画面的主次,教与学效果都不明显。要解决中国花鸟画的构图问题,初学者应该从画面的定位、攻和守、置阵布势这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假若可以用人来比喻绘画整体,那么构图就是其中最关键的组成成分,它相当于一个人体骨架串接着各个机体部位,将其构架成为一个具有结构性的整体。构图是造型艺术的形式结构。艺术创作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中包含着各个方面的创作要点,通过将不同阶段的创作内容进行整合而成为一个整体。而在这一过程中,构架也对整个创作作品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构图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创作人的价值取向和艺术思想,将这些精神层面的思想转化为感官所能接收到的内容,从而创作出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作品。因此,构图过程为古今中外的绘画大师所重视,但由于存在地域性差异,也使得西方画家在构图上与东方画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黄勤 《美与时代》2023,(4):45-47
沈周的《东庄图册》是为其契友吴宽所绘,表达了二人对“高隐”的希冀。同时,《东庄图册》是一件集大成的艺术作品,有着独特的构图风格。采用了册页这一形制,使得画面产生了移步换景之效果。在母题的选择上,借鉴发展了卢鸿的“草堂范式”,使得这些图式更有私密性和烟火气。同时,在构图上借鉴了南宋画家的边角、截景式构图和元代的平远构图,并发展出了更具个人面貌的局部构图方式。在笔墨上,借鉴了元四家的笔墨并融为己用,使画面显得平淡天真,极具文人气息。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留下众多艺术瑰宝,其中,国画就是珍贵的瑰宝之一。国画流传至今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其中笔墨画是国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代表元素,二者完美结合,相辅相成。国画创作中笔墨元素为何受到这么多文人墨客的喜爱,究竟应该如何用笔墨完美表达画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在不断发展的今天,艺术创作者应该如何提升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更好地通过笔墨元素进行国画的创作,这需要创作者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的绘画艺术,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在巨幅绘画作品创作的构图上的原理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型美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复杂的构图线的搭建,其复杂性在于尺幅巨大的作品的整体架构是多种构图线的合理组合。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许多绘画作品尺幅巨大,在构图上无疑体现出上述的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5.
苏联画家叶福塞尼·叶夫谢叶维奇·莫伊谢延科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他的创作题材大部分都以军事题材为主,画面也极具表现力。他的作品不论是画面的构图,还是画面的局部或整体都处理得十分协调。他非常重视构图的形式感,每幅作品中都展现了对立与统一的艺术规律。从审美价值的角度出发,他的油画作品都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从莫伊谢延科油画作品的审美价值来分析,探讨当代创作者在油画创作中如何进行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Julia Sarda是巴塞罗那的一名插画家,主要做儿童读物,她的画作中带有独特的神秘氛围,颜色和场景的设计都带有浓浓的当代气味,她曾在采访里说自己的作品有"老派迪士尼的魔力"。文章针对Julia Sarda的作品,以艺术设计的视角,从构图、色彩、角色造型三方面具体分析这位插画师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在南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在当时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画家个人创作的影响下,南宋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与北宋山水画气势雄浑、规整严谨的风格相比,南宋的山水画更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展现其内在的文化韵味和诗情画意。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南宋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构图形式和意境表现上。南宋山水画在笔墨上追求"简",通过"斧劈皴"的手法体现笔墨的苍劲,在构图形式上注重"边角式"构图,在意境的表现上讲求"虚实相生""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18.
对于绘画艺术而言,画面中的情感表达是较为重要的。画面做好情感表达,可以更好地进行内容的呈现。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情感表达能够丰富画面语境,这不仅能让画面语言更加丰满,同时也可以给予观者更好的情感体验。想要创作出一幅理想的画作,就需要提升情感的表达,表述好画面中的关键性语言,这不仅影响着整体画作的艺术性,也能让画面更具冲击力,更能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9.
绘画创作规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画面直观感受来讲的构成形式与内容,另一部分是隐藏在构成形式与内容背后的创作情感。构成形式与内容可以通过构图、色彩、绘画技法等表达出来,形成完整的一幅画作,这主要是体现画者绘画功底的层次。但绘画真正的目的在于传达感情,在于画者与观者之间产生共鸣。这就是绘画的灵魂所在——创作。绘画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所指就是画者在无形中感受生活,并主观地提取生活,将其精髓表现在画面上,给人以震撼、平静、激动等情感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论述了作者的基础性绘画观念,从素描说起,谈到黑白灰、构图、主次关系、形体和画面整体,一一举例说明,谈到素描和速写的重要性以及相似性。其次谈到创作的想法与源头,所受其他画家的影响。这里着重描写了对作者影响很深的两位画家,分析倪瓒的精神气质到画面上独有笔墨、语言、氛围以及他作品中所表达的时间停滞,分析临摹莫兰迪作品所受到的构图、形体、颜色方面的感悟以及在创作上的运用。最后总结自我的感受和绘画观念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