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美术馆建设热潮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建造起来的小型美术馆,正逐渐被高成本、大制作的"超大体量"美术馆所淹没,鲜有为人称道的建树。小型美术馆受制于场地、资金、人力等资源上的不足,一方面疲于追赶大型美术馆的脚步;另一方面其公共教育项目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难以建立自身形象。因此,小型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建设亟需找准定位、发挥所长、与大型美术馆进行差异化竞争,填补公共文化服务的空白。通过对徐汇艺术馆公共教育项目的分析,为国内小型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贺敏 《法音》2010,(7):58-58
<正>本刊讯6月22日上午,中国佛学院"名誉教授"、日本净土宗佛教教育学园理事长水谷幸正先生,应邀在中国佛学院作了题为《佛教思想与共生社会》的讲座。  相似文献   

3.
<正>程兆星,1957年生,山西阳泉人。1985年结业于西安美术学院,198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防空兵指挥学院副教授。作品参加全国第七、第八届美术作品展,第八届全国美展评为优秀作品;入选第七、九、十、十一届全国版画展;1999年获"鲁迅版画奖";"绿色时空"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作品精品展;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国际艺术作品展;日本"中国美术展";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活》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银奖。曾在北京、郑州等地多次举办联展、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郑州市美术馆、青岛美术馆等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出版有《程兆星水墨作品》等多种画集。  相似文献   

4.
美术馆是人们和艺术文化沟通的重要场所,作为社会文化的教育机构,它对我国国民艺术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美术教育的灵魂。湖北美术馆通过作品展览,举办讲座以及开设儿童艺术教育板块等活动,发挥了美术教育的功能。其举办的"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展览在提高学生洞察力、培养好奇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馆教育资源,使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教育相辅相成,发挥学生主体性,改变单一性的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5.
2001年6月,法国国民议会正式通过了反邪教法律《阿布-比尔卡法》。该法律在法国国内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但是,在国际社会则备受争议。誉之者称其为世界上首部明确打击邪教的立法,毁之者则攻击其为“反宗教法”、“例外法”。与之形成对照,1999年12月,当日本国会针对邪教奥姆真理教通过两项法律:《团体限制法》和《被害人救济法》时,国际社会对之反应平静。导致这种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具体比较法国、日本两国反邪教法律的主要方面,可以为我们提供问题的答案。一、法律是否设立邪教罪?法律是否设立邪教罪?这是法国、日本两国反邪教法律…  相似文献   

6.
<正>《道教在日本》和《道教在韩国》(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是孙亦平教授所撰写的新作。近年来,孙教授将道教研究视野从中国扩大到整个东亚地区,创造性地提出"东亚道教"的概念,并撰写了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地研究东亚道教的著作《东亚道教研究》,填补了学界"未曾有过整体性东亚研究的空白"。(1)《道教在日本》和《道教在韩国》是孙教授在此基础上对道教在日本列岛与韩国半岛的传播和发展所做的专题  相似文献   

7.
明治政府所颁布的《教育敕语》激起了日本的反基督教运动。在"国家主义"的强势话语下,日本的基督教运动陷入困境。深陷社会舆论批判之中的日本基督教会和学校一方面消除自身的"洋化"色彩以满足"本土"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则顺从政府的要求,维护国家的利益。日本的基督教会在祛除"外来"色彩,消解同"国家"冲突的同时,也逐渐丧失了其独立性,并最终被卷入法西斯战争的漩涡。  相似文献   

8.
现代美术馆经营理念已渐渐从"艺术家中心""藏品中心"转为了"公众中心",越来越多地向大众展现了美术馆的公益性教育服务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形成文化自信。民营美术馆在其中担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载体角色,在帮助民众提升艺术修养,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老子》哲学早在天平时代(8世纪)以前就已传入日本。一千多年来,《老子》在日本社会文化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里我们要介绍的是日本道教协会理事长早岛妙听女士在日本颇受欢迎的女性杂志《PHP特集》(PHP为英语"Peace  相似文献   

10.
孙佩梁 《美与时代》2007,(10):27-29
美术馆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总结和展望宁波美术馆的教育功能,是一件很有现实意义的事情.本文结合历史上中外美术馆建设的实际,试图就宁波美术馆教育功能实施的过去和未来,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法荣 《佛教文化》2010,(2):122-123
<正> 本刊讯由南京毗卢寺和日中文化交流促进会共同主办的"国际书法艺术展"于4月13日上午在毗卢寺南京古都美术馆隆重开幕。"国际书法艺术展"是由日本国际书法艺术协会每年在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一项很有影响的重要展事。今年特地转展南京古都美术馆。  相似文献   

12.
杜威思想博大精深,《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人的问题》等是其代表作,这些著作展示了杜威对教育的追求,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在这些著作中,"民主"是一个关键概念。本文分析了杜威教育理论中"民主"的四重涵义:民主是一种共同体形式,一种生活方式,是经验的过程,教育是民主的载体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在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4月13日上午,中国道教协会组织全体道职员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并深入开展了讨论交流,全力推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教育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当代美术馆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美术馆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越来越引起艺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央美院美术馆、南艺美术馆、中国美院美术馆、广州美院美术馆等都已成为各自城市的文化艺术地标。大学美术馆不再只属于学院,而是全民参与,愈发开放。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为例,从展览、教育、学术、收藏、社会效应的角度,分析大学美术馆职能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刘金  邓洪波 《孔子研究》2020,(4):95-104
江户时代,日本的朱子学开始复兴。作为朱子理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之作,《白鹿洞书院揭示》自传入日本后就受到崎门学派创始人山崎暗斋的关注,并作《集注》对其进行表彰与宣扬。随后,崎门弟子承袭师说,从不同角度对其解读,使其中蕴含的伦理思想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崎门学派对《揭示》的讲解与传承,体现了门派之间承续师意、因袭学统的学脉源流,同时也在重视日常实践与运用的基础上致力于《揭示》伦理思想的本土化,使其在日本形成了完备的传承系统,对日本近代教育以及社会文化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本学者对《易经》的研究,随着儒学在公元五世纪传入日本就开始了,至公元757年,《易经》正式成为了日本古代国子监的教材之一。日本对《易经》的研究有伊藤仁斋、北村沢吉等人的"义理派",也有根本通明等人的"象数派",还有许多易学家既重视象数,也重视义理的"易理与象数兼容派"的研究。综括日本古今对《易经》的研究途径:一是对《易经》的讲读。通过讲读而研究《易经》博大精深的内涵。日本古代多次实施宫内讲学的制度,大规模皇室主持的讲《易经》活动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的易学研究和普及程度。二是日本学者对中国易学文本的研究。日本江户时代对《易经》的研究,不仅研究《易经》《易传》原典,还研究中国历代对《易经》《易传》原典的注解。江户时代日本易学者主要依据朱熹对《易经》诠释的文本《周易本义》,也可以说日本江户时代盛行的是朱子易学。当然也有学者研究中国汉代易学文本,热衷于《易经》象数,但非主流。三是日本对中国《易经》分支"术数"的应用研究,并出版了诸多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17.
正刘赦,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作品曾入选"第七届、第九届和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中国艺术双年展"(加拿大)等多类大展,并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海内外美术馆、艺术馆及博物馆收藏。出版了《刘赦画集》,著有《近代名画》、《中国历代国宝精品100例赏析》等。  相似文献   

18.
《周礼》和《学记》是集中而全面地展现古典儒家教育理念的经典文献。《周礼》和《学记》呈现了一种具有突出的德性精神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古典儒家认为,教育的实质是"学"以"知道",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人的德性和人伦智慧,以至于"化民成俗"。作为礼乐教化的普遍的教育,是古典儒家社会生活和文化再生产的轴心,而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是个人的成德之学与社会的礼乐文明相统一的文化载体,是一个经典、六艺、圣贤、先师、师生、君臣汇聚的场域,其所传承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周礼》和《学记》所代表的古典儒家人文主义德性教育理念,与现代盛行的功利主义理性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对照,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治现代教育诸多困境的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净土信仰是随着汉译经典的传入而流传到日本的,在日本的古代和中世广为流行,十二世纪后期由法然上人创立了净土宗,从而使日本佛教走向平民,并完成了日本本土化的过程。净土思想的兴起以及法然净土宗的诞生,究其缘由无疑是来自于末法思想在当时时代的流行。法然提出了专修念佛的思想,并将《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视为净土宗所依据的根本经典,他所撰写的《选择本愿念佛集》是该宗派的思想理论的集大成之著作。  相似文献   

20.
日本道德教育的战后演变及其现行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社会的发展 ,经历了经济恢复、迅猛崛起、后现代化等历史阶段。与此相对应 ,日本社会的道德教育也走过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回眸这段时经半世纪之久的日本道德教育的历史 ,考察、分析它的得与失以及现代日本社会实施的道德教育改革 ,对于我们把握人类社会道德教育的规律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教育体系和教育机制 ,加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具有十分有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