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在唐朝衡量一个人是否赢得人生,关键看其是否建立了"兼济天下"的功业,创作出流传于世的作品。白居易既是一位济世为民的好官,又是一位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大诗人,可谓人生的"大赢家"。唐大历七年(772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在社会离乱中成长的白居易,为实现远大抱负而发奋苦读,口生疮、手磨茧、少白头也无怨无悔,加上他天资聪颖,少年时便在诗歌创作上崭露头  相似文献   

2.
<正>《齐物论》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章,也是对哲学进行比较集中而全面讨论的部分。本文拟谈谈对《齐物论》开篇"天籁"部分的理解。一、所谓"隐机""隐机"出现在《齐物论》第一句,开篇即是"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①陈鼓应先生将这一句解为:隐机:凭几坐忘(成《疏》)。"隐",凭,倚。"机",今本作"几"……近人李勉说:"‘机’为靠椅,似床,可  相似文献   

3.
李存山 《哲学研究》2012,(3):38-48,127
<正>中国古代的气论思想内容非常广泛,我曾将其概括为"一气涵五理",即"气"概念中包含着哲理、物理、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参见李存山,2006年)从气论在哲理上的意义而言,它是中国哲学自然观的主要形态。因为中国哲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天人合一"或"推天道以明人事",所以气论与儒家的仁学、道家的道论等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基本倾向或特质。本文就此而  相似文献   

4.
"新子学"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了学界热烈讨论。子学与经学属于同源异流,是独立且相互影响的关系。新子学是建立在旧子学基础之上,传统的子学未冠以"新",但其概念却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子学冠以"新",意在凸显子学在新时期、新文化、新材料、新视角背景下的新发展,"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现代性、传承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此生随万物,何处出尘氛."这几句诗出自杜甫的<观李固请司马第山水图三首>之二,而李白也曾有"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的诗句.  相似文献   

6.
正"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予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永自由。"此诗,是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开宗者王重阳,赠给丘处机的一首诗。王重阳有七位著名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即全真七子。他们是: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这七位王重阳嫡传弟子中,丘处机却是格外特殊的一位。19岁始拜王  相似文献   

7.
诗歌创作,有时也要符合逻辑,而有时却要有意地违背逻辑,这才能成为好诗."诗在有理无理间"这一命题,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艺术不是旗帜鲜明的表态亮相,不是非此即彼;艺术往往是亦此亦彼,或此或彼,它是一种模糊结构,一种过渡形态.诗歌的"有理无理间",就是这种富有美学意义的模糊结构和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8.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体现出尊盛唐而抑晚唐的强烈倾向,但在实际选诗时他却选取晚唐诗篇多过盛唐诗篇,使得《瀛奎律髓》中的诗论主张与选诗实际之间发生错位。造成这种错位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在于韩■、吴融、杜牧等一部分晚唐人的诗歌自为翘楚,"不全似晚唐";二是在于晚唐诗虽格卑却不乏佳句,方回常常因句存诗;三是在于方回将杜甫尊为"律诗之祖",而由晚唐姚合、贾岛等人入手来学习杜甫是一条切实的学杜门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回秉承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的选诗观,既看到了晚唐诗"格卑"的一面,也看到了晚唐诗有"细润""工整"等可取之处。同时,他希望能以晚唐之"细润"济江西之"粗抹",从而达到纠正江西缺失、重振江西旗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薄伽梵歌论》为阿罗频多"狱中见道之作"。阿氏认为《薄伽梵歌》之所以为印度民族之《圣经》,盖因其综合全部古代思想之菁华,从而确立神圣工作之原则,此即行业瑜伽之精神。以行业瑜伽之实践综合智识瑜伽与敬爱瑜伽,乃为大全瑜伽,其为教是"织薄伽梵歌以为经,缉奥义诸书而为纬",如此,主体(自我、心灵)即本体(自在主、大梵),事业(工作、战斗)即永生(奉献)。此原则对每一自性(三德:萨埵性、剌阇性、答摩性)之人、每一族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戍陀)之人皆有普遍的适用性,即平等性,"此乃自由精神与世界之自由关系之结节也"。此"结节",也就是"知行合一"之理念,任何人都能以自身为起点而上达,任何人都需汲取他者之优长而进步。阿氏似于"答摩性"肯定不多,徐先生已在《孔学古微》中予以补充,他举曾子例,以为其"姿态"显"鲁""笨",但内中却是"忍"与"耐"的负重,最后曾子也成了为圣人。要之,这理念非是政治性的而是精神性的,是"降世应身"(圣人)为我们人类或族类携来的"神圣使信"之理念,其标志是在大变革中"有一精神的种子和意向存",它启明我们——"内则心灵进展,外则人生变改"。  相似文献   

10.
行为功利主义用功利的标准来检验行为,而只有导致功利最大化的行为才是道德上正确的.动机功利主义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与行为功利主义截然不同.在理论上,动机功利主义反对直接用功利标准检验行为,主张用它来检验动机,而更好的动机模式则拥有更大的功利;在实践上,动机功利主义关心的问题不是"我应该(试图)做什么",而是"我是否已经生活得很好",而后者与人们的动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直",即显言直说;"曲"指含蓄曲折。就诗、词、曲三种不同诗体而论,曲最宜显言直说,诗则显言直说和曲折含蓄二者都有,词则曲多于直。先看诗。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身陷被安史之乱沦陷的长安,而他的家小却在遥远的鄜州(今陕西富县)。明明是自己深切怀念亲人,却故意曲折委婉地写妻子思念他。施补华说它"无笔不曲"。(《岘佣说诗》)  相似文献   

12.
张良刚 《美与时代》2016,(9):122-123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兼擅楷、行、草、隶,王铎书法主要成就为大轴长卷的行书和草书,他虽宗二王,又自出新意,造就了独特的艺术风貌。他的书法对清初及当代书法影响颇大,并在日本书坛中掀起波澜。对王铎之行书进行探析,努力找到他是如何将行书推陈出新的,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审视王铎书法创作的意义,从而重新认识王铎,并从中得到书法艺术学习创作的启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书法艺术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批判和反思"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前提、理论视角、价值取向、精神归旨、研究方法,以表明如下观点:"历史决定论"可以反思但不能冲淡或消解;不能仅仅关注生存实践的"本体",更要关注生存实践活动于其中的社会存在的"本体";"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不能诉诸"个人为本位",而应坚守"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历史唯物主义是"真正的实证科学",也是"真正的哲学",没有"本体论"追究和承诺的意义,就没有历史唯物主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概念的"重构",而是时代的呼声。  相似文献   

14.
利来 《天风》2009,(2):42-43
从总体上说,今日教会有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从中也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教会中有不少"看客"、 "消费者"、 "评论者",而不是仆人、事奉者、生产者和贡献者.这就使得教中有些人在"闲站"无所事事,而让另一些人忙得无暇休息,没日没夜没节假,也还是有做不完的事.又或者是有很多工人,但不作"工"且专做"攻",专挑作工的肢体的刺,肢体之间不肯合作配搭.有篇题为"就‘事'论事"的文章很详细地说到这种  相似文献   

15.
儒家言孝,以舜为至极。孟子继承孔子论舜之孝,说"大孝终身慕父母",同时提示我们将视角从"天子"转回到"人"与"子"这样更根本的身份意识中来;宋儒罗豫章则揭示出"天下无不是底父母",除了自我身份意识,父母本身的意义也被凸显;其后如朱子、王船山论孝,便无不本于此义。父母之"无不是"与天地之"无不仁"相当:子女为父母所生,父母如有"不是",便是生生之德有欠缺,子女也不可能生而为人。正因为父母"无不是",孝子才可能由衷地"终身慕父母"并要求"得乎亲"。但所谓"无不是"又并非愚孝,相反,人子须从此出发肯定自己,尽力成就父母之所赐而"践形";另外,父母之"无不是"也内在地要求人子"谕父母于道"而"顺乎亲",这就包括谏亲之过。舜之孝行所诠释的即是"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一语,这也是其何以成为万世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释“善人”     
"善人"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早期儒家关于"善人"的表达,基本都是政治性的。作为一种政治性话语,"善人"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从功能上讲,"善人"是具体负责施教的官吏,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善人",是因为他们的言行很好地展现了儒家政教和礼乐的精神所在。但从结构上讲,"善人"之所以成为"善人",需要面临来自人性论方面的责难,或"生而善",或"学而善",都需要上溯到对自然人性的追问。荀子和孟子的学说,大致体现了"善人"这一概念在人性论层面基本的解释方向。后来的解释者,多沿着上述区分,偏于一隅,因而作出的解释也就掩盖了"善人"概念的真正意涵:"善人"是儒家政教传统中担当"宣教"重任的官吏,是联结圣王与百姓的纽带,简单地说,他们是儒家礼乐精神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7.
从傅山、王铎狂草艺术的用笔、结字、章法、墨法比较研究,来具体分析二者狂草艺术的共性和个性。在用笔上,傅山狂草多以肘运笔,笔锋上下提按的动作少且幅度不大,形成了连绵缠绕的线条;王铎狂草运笔时肘腕互用,腕部动作较多,而且行笔过程中转折弯扭比较多,从而形成起伏跌宕感强烈的线条。在结字上,追求"奇"是二者的共性,但是傅山狂草结字以外拓圆浑为主,很少有棱角,显得雍容大度庄重。王铎的结字就相对内敛,方折体势为多,而且左右欹侧的幅度很大。在章法上,傅山狂草轴线摆动幅度略小于王铎,但是打破了行间矩留白的创作勇气和胆识。在墨法上,傅山受王铎影响较大,相较于王铎,傅山在墨法上的运用基本没有刻意安排,一任自然。  相似文献   

18.
循证实践正在成为西方心理治疗发展的主流方向。但如何理解循证实践的"证据"仍是见仁见智。部分社会大众甚至心理学专家仅将"循证"当作一种"修辞"或"时尚",顾名思义地界定"证据",或按主观信仰随意地选择与应用"证据"。文章以"证据"为研究焦点,试图建构系统理解"证据"的全面图景,探讨了心理治疗循证实践中关于"证据"的4个基本问题:(1)从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心理治疗为什么需要证据";(2)从证据的类型范围、生产者及存在形式三个视角,描述了"心理治疗存在哪些证据";(3)从证据的科学程度、研究设计的严谨程度及解决实践问题的契合程度出发,阐述了"哪些证据才是好的证据";(4)从6个步骤推广证据及创新研究设计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了"在现实世界中如何推广与应用证据"。  相似文献   

19.
做个劝慰子     
《天风》2020,(8)
正圣经中与安慰有关的名词有许多,但其中"劝慰子"这词只出现过一次,还是一个人名字的意思(参徒4:36)。"劝慰子"的希腊文是由两个名词组成,也就是"劝慰"和"子"。"劝慰"是由动词"召唤"和介词"在旁边"组成,意思是召唤某人来援助;后来引申的意思是劝勉、安慰、鼓励;而"子"的意思是儿子。所以"劝慰子"的意思就是指善于勉励和安慰人的人,是一位鼓励者和安慰者,可以带给人力量与盼望。  相似文献   

20.
实践与文化     
文化最深刻地反映了人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展开。它也最深刻地反映了人的社会性、创造性和实践经验的继承性。“教顺施续,而知能流通”(《淮南子·修务训》)。实践经验不断地流传会通,使文化成果不断积累起来,形成由低到高的上升前进的发展趋势。尽管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化,但决定文化本质的实践却不容忽视。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文化是实践的结果。文化的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社会实践之中。实践活动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