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侘寂美学是日本审美意识中最具特色且最能代表自然之美的美学观念,随着《侘寂之美——写给产品经理、设计者、生活家的简约美学基础》一书的风靡,寂美学被认为是苹果、宜家、无印良品等产品哲学的灵感之源。侘寂美学根植于禅学思想,摒弃了事物的外在形态,注重事物本质。而无印良品产品设计中简约质朴的造型美、自然环保的材料美、纯净无色的素雅美和淡然舒心的信任美,向我们更清晰地诠释了侘寂美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寂作为日本传承千年的审美理念深刻影响着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寂之美的认识和分析,探讨日本景观设计在材质、空间和精神三个层面所蕴含的寂美学思想,能为世界均质化形势下地域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汪灵 《美与时代》2015,(1):115-116
包豪斯为现代主义提供了清晰明确、耐久实用的设计原则,追求经济、简洁与实用功能。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在"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形式追随功能"、"忠实于原材料"、"少即是多",这三条戒律使"无印良品"被当代都市消费者接受,并使得这一品牌得到了较高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忠诚度。  相似文献   

4.
日本"无印良品"蕴含的禅学概念与中国古代造物美学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原研哉借鉴"无"的"有"、"有"限反衬"无"限的智者哲学思辨,衍生概念、单纯的视觉沐浴,"无"的禅意空,"印"的诚,"良"的适,"品"的味。良品设计秉行"简"的精髓,具东方禅精神的视觉美感。当下中国造物设计与品牌塑造,也应将民族哲学、美学思想融入造物的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5.
日本"80后"新锐女作家青山七惠因在24岁时凭借第二部作品一举摘得第136届日本芥川文学奖而备受瞩目,其获奖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也成为日本当年的畅销小说,并且其于十二年间出版了二十多部作品,是一位"质优高产"的年轻作家。《灯之湖畔》是青山七惠的又一力作,讲述了一个禁锢与背叛、坚守与逃离的故事,鲜明地体现了青山七惠小说作品的特点——平凡生活中寂与暖的平衡。《灯之湖畔》是一部治愈性小说。青山七惠以其独特的女性意识、细腻温暖的文笔,细致地描绘了主人公灯子一家平凡温馨的生活,自然而又不失生动、平淡又不乏感动。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书法在王羲之、王献之以后能够独树一帜,关键在于他书法美学的核心思想——崇尚自然。在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体系中,处处充满着"自然"的理念,并且逐步扩展其所指的范围,蕴含着本与末、人品与书品等范畴以及创作论上的无意于佳、放任自适状态。他的书法美学思想在其书法作品中能准确地反映出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性美学视域下,作为中华美学精神显性形态的儒家美学因其与伦理道德的密切关联,往往被当代美学研究者视作理论粗放的功利主义美学。事实上,儒家美学对道德善的注重并不妨碍其成为一种可行性的当代美学观。在文艺观上,儒家伦理美学的"善"是作为内在价值存在于作品中的;在美感论上,儒家伦理美学的"善"是作为自然价值存在于审美情感中的;在形而上学上,儒家伦理美学的"善"是作为本体价值存在于审美境界中的。因此,儒家伦理美学实质是一种审美与道德价值内在结合的伦理美学,其不但具有当代美学的合法性,而且是有着美好价值担当的生活之道。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性美学视域下,作为中华美学精神显性形态的儒家美学因其与伦理道德的密切关联,往往被当代美学研究者视作理论粗放的功利主义美学。事实上,儒家美学对道德善的注重并不妨碍其成为一种可行性的当代美学观。在文艺观上,儒家伦理美学的"善"是作为内在价值存在于作品中的;在美感论上,儒家伦理美学的"善"是作为自然价值存在于审美情感中的;在形而上学上,儒家伦理美学的"善"是作为本体价值存在于审美境界中的。因此,儒家伦理美学实质是一种审美与道德价值内在结合的伦理美学,其不但具有当代美学的合法性,而且是有着美好价值担当的生活之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明式家具作为中国家具史上的颠峰之作,蕴涵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明式家具的设计理念既存在于历史,也存在于现代设计之中。明式家具精巧、装饰简雅、天人合一、布局合理,遵循着简洁、质朴的美学法则,契合了现代"简约主义",体现的都是反对过多的雕饰,而倾向于纹饰的简洁、纯朴的审美思想。明式家具主张顺应自然,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其"道法自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的审美追求与简约主义设计风格所蕴含的沉静、质朴的意境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10.
无印良品的产品因其简约无华的设计而广受消费者欢迎。无印良品在原材料的选用、工序工艺、产品包装等方面体现了绿色设计的理念。少量化设计是构成绿色设计理念的重要要素之一。少量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达到绿色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我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时期,在工艺美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工艺美学风格逐渐改变了唐人崇尚博大、色彩绚丽以及装饰奢华的取向,转而推崇温润、典雅、简约、严谨和理性。工艺美学风格的转变与当时宋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有很大关联。理学崇尚实用、克制、严谨,禅宗推崇“顿悟”、亲近自然等思想,都对宋代工艺美学影响极大。随着理学和禅宗传入日本,一个成为日本统治阶级主流思想,一个对日本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其工艺美学取向也影响了日本。通过日本的古代以及当代设计,不难发现其尚简约、重禅意的设计风格与理学及禅宗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罗纳德·赫伯恩1966年发表的论文《当代美学及对自然美的忽视》是环境美学兴起的标志,他在这篇论文及后续研究中提出的多个主题对环境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别于用艺术同化自然的那种如画性景观欣赏旧范式,赫伯恩关于艺术和自然关系的看法启发了"按自然所是"来阐发自然审美特征的原则,推动了20世纪中叶传统自然美学向环境美学的过渡;赫伯恩关于"自然欣赏要从琐碎上升为严肃"的思想启发了环境美学中以卡尔松为代表的科学认知途径和以伯林特为代表的审美参与途径,但他自己更倾向于这两种途径的结合;赫伯恩提出的形而上想象概念则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然欣赏要从琐碎上升为严肃"的思想,并引发了环境美学中关于想象、情感和直觉等感性因素的讨论;赫伯恩对环境审美经验特征的描述倾向于达成某种多元的融合,这种主张也预示着环境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难免促使人们日渐浮躁,而诗性的设计则给予人们心灵一定的慰藉。原研哉的设计契合了"诗意"。在喧嚣的城市,无印良品无疑是一片独特的净土。本文以诗意性设计为起点,研究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原研哉的人生与诗意设计的关联,探讨其作品中的美感诗意。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宋初天台"中兴教观之裔祖"羲寂法师之简略生平及建设螺溪传教院的情况,并着重论述了由羲寂法师所发起的前往日本求取天台教籍的相关事迹,并对此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肯定美学",艾伦·卡尔松成功地将自然美学从艺术美学的束缚中独立出来,为自然美学找到了"客观性"标准和严密的理论逻辑。卡尔松在其前期"科学认知主义"研究阶段中,将审美与科学知识相联系,肯定了自然美学的客观性和可能性,并将"肯定美学"作理论化建构。在后期的"功能适用"研究阶段中,卡尔松缓和了"肯定美学"的极端态度,承认有机体的功能缺失会带来部分消极的审美判断,反映了卡尔松对"肯定美学"的调整和补充。通过将个体经验悬置,卡尔松"肯定"了自然的审美价值,推动了整个环境美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大般涅槃经》"常乐我净"这一佛学命题的佛教美学意蕴在于:"常",指涅槃性境恒常不易;"乐",舍离世俗、臻于涅槃的"根本乐";"我",精神"大自在"、所谓绝对自由之"本我";"净","大净""本净"的佛国本善本寂。"常乐我净",指"大涅槃"的至臻圆境,是一种关于涅槃之"美"的佛理阐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追求舒适、简单的生活方式。体现"化繁为简"理念的品牌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追捧。简约纯粹的品牌态度迎合现代人的追求,品牌内涵中所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追捧,极简的生活哲学为消费者的负面情绪带来了积极影响。许多品牌都将"化繁为简"融入到自己的品牌营销中来,最为代表性的便是无印良品,在产品设计,包括公司理念中弥漫着浓郁的极简主义风格,不仅仅是物质表面上元素的削减,感官上的简洁,更是映射出内心的一种宁静致远、空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王确 《哲学动态》2013,(1):83-88
人类的美学进程的确值得反思,人们为了"美本身"而歧视"美的东西",为了"理念"把感性贬为手段,为了"合目的性"而使审美判断力沦为连接自然概念领域和自由概念领域的媒介,这种出于在有限中获得无限的考虑自然无可厚非,但我们无法回避美学是感性学,人的感性只发生在生活的感受、体验和情感反应之中这样一个事实,美学的真正家园是现实、是生活世界、是人的身体机能与日常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量印度、中国、日本诗歌的分析,我们可知美不是科学理论和逻辑方法处理的对象,而是基于人对自然、艺术内在生命的细腻体验和通透感悟。东方美学是自然诗学,自然和艺术通过审美者的情感维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方美学依托于诗性写作,这种诗性表达方式更切近自然和艺术的本质。跨文化美学首先要有对异质文化的深入理解,应防止以自己固有的文化范式去肢解研究对象。其次,应以深度的学术敏感寻求全人类共有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从而发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美学中的"畅神"说,体现了魏晋时期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张扬,无疑是传统美学中自然审美观的真谛,其现代人文价值不可小觑。它能够调动现代人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促使现代人自觉地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因而具有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畅神"说的现代人文价值,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