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对美学发生兴趣乃在年少时,但美学真正融入我的人生,却是在我自己投入美学研究之后。我这人生,经历了江南稚子、北大学子、海南游子三个阶段。在北大的岁月最长,历时30多年,到深圳市亦已25年了,在老家太湖之滨反而不到20年。但江南水乡,风光无限,引人入胜,少年时常沉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使美学的领域有所改变。从传统美学的观点看,我们研究的主题显得有些边缘化。但我们依据的原则是,美学若想面向当代生活条件并与之协调起来,它便应当脱离惯有的方向。无论哪种美学概念——品味、美感、感官体验、美术、文学、戏剧、音乐——它们都始终与城市文化密切相关。本文所关注的只是城市设计美学在一般美学中的地位。我们要表明的是,城市设计是美学的基础,其“终极目的”在于改善日常生活。本文论据的基点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美学”一词及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学”一词的中文发明者似为德国传教士花之安 ( Ernst Faber)。 1 873年 ,他以中文著《大德国学校论略》,称西方美学课讲求的是“如何入妙之法”或“课论美形”,并谈到美之所在者有“绘事之美”、“乐奏之美”等七论 ,言美“乃指文韵和悠、令人心惬神怡之谓”。这大概是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美学的最早文字。1 875年 ,他又著《教化议》一书 ,认为“丹青、音乐”二者“皆美学 ,故相属”,若将此处的“美学”一词与前书美之所在者七论并视 ,便可见此词已大体是现代意义上的使用了。在花之安发明“美学”一词前后、传教士和中国人所编的英汉字典…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美学研究正面临着一种体系的转型与重建,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美学界同仁的共识。美学的这一变革说到底,是文化开放的必然结果。从新时期我国美学研究的现实看,人们已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美的本质问题的纠缠,而试图从新的角度深化美学。随着改革开放与文化的进步,美学研究的视野被大大拓宽了,人们深切感到:美学是一门人文色彩很强的学科,它的背景是人类的整体文化精神,用纯粹实证的、认识论或心理学的方法来界定美学,  相似文献   

5.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东方文化的独特性造就了禅宗思维的民族特色,它的全息视角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使禅宗美学成为世界美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说禅宗美学使东方美学在"美本质"问题上避免了陷入西方美学的形而上学的泥沼.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对禅宗美学的研究还远远没能得到真正重视.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禅宗文化热的盛行,禅宗美学研究的热度也慢慢升起来,至今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对禅宗文化中的全息视角的研究和发掘还远远不够,把"全息观"引入禅宗美学研究的更是寥寥.其实中国古代学者在哲学、美学、诗学领域关于"大美"、"圆融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全息学"的萌芽,当然,若与严格意义的"全息美学"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本文拟把现代"全息学"引入禅宗美学研究,为"全息美学"的构建做些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6.
滚滚红尘中的现代人,被经济竞争的浪潮和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所驱迫,大概难得有几个人能像佛家圣人那样一尘不染,得大自在。然而,面对种种社会弊病和内心冲突。若能略为考虑一下生死问题,一览佛家的生死轮回之说,大概会有所启发,对个人的心理卫生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当是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当代全球主义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美学复兴。如果说,20年前的美学还是艺术哲学和美的哲学,那么今天,美学已经被转化为一种平行的理论话语共存的广阔领域,全球的美学已经失去了中心。尽管美学延续了其来源于一定文化帝国的存在,但是原来形成的分化界限已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这些帝国化的国家已通过地域的传统而得到补充甚至被取代,或者已被重新创造,或者已复兴了来自过去的历史。由此,美学就终止了作为一种霸权的学术话语和理论构架,而投入到地方化知识的生产当中。于是,一种拼贴全球美学地图的工作就出现了,美学在民族或地域环境中的角色和地位的问题亦被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美无处不在,是天地造化,也是人类思想与力量的艺术结晶。目前,人们所共识的美学意识形态可大致分为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美等。体育之美学是这三种意识形态美学共生的产物。因此,就体育与美学三种意识形态下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不仅对开展体育和美育工作有极大的社会功效,还可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体育科学的知识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通俗化的电影美学和电影美学的通俗化──读《通俗电影美学论稿》陈辽当代人,极少有不曾看过电影的。从会看电影到会欣赏电影,这是一次提高;从会欣赏电影到能道出电影艺术的奥秘,又是一次提高;从能道出电影艺术的奥秘到把电影当作审美对象并应用美学原理来研究电影,...  相似文献   

10.
环境美学的出场,既与审美对于环境的关注之应用相关,又同当代艺术拓展自身而走向环境有关。正如我们的艺术概念已经被拓展一样,我们对环境的理解因而也得到了拓展,从“被拓展的环境感”到“环境经验”都由此凸显了出来。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鉴赏环境”的观念也拓展了环境的意义,关于自然的关学亦必须被考虑在其中。此外,环境美学与自然关学、环境关学与应用美学、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艺术与环境这四大关系,已构成了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环境美学更广阔的未来正在逐步地展现出来,这是因为,“环境价值”在人类生活当中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美学杂思录     
都说美学是从西方哲学这个"母体"生长起来的,但美学实际上一点儿也不像自己的哲学母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哲学始于惊奇,美学呢?"美学之父"鲍姆加通有感于哲学研究理性,而人是既有理性又有感性,鲍姆加通建立起美学,只是因为自己发现感性没有人去研究,而不是因为自己对感性有过某种"惊奇"之经历.  相似文献   

12.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学术领域内 ,现代性问题已成为人文学科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拟梳理美学与现代性问题的研究现状 ,并进而探讨审美现代性问题的发展前景。一、美学与现代性研究关注的基本内容与问题是什么国内学术界目前的研究大致有两大特点。一是探讨和阐释美学现代性所呈现的基本涵义及特征 ,二是梳理与反思中国美学现代性的发展及问题。1 美学现代性的内涵及特征的探讨  ( 1 )一种观点认为 ,随着反本质主义思潮的全面崛起 ,美学的本体论时代宣告结束。对这一思潮与现代美学的知识形态的关系作出清理 ,乃是审美现代性反思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收到《美与时代》"美学学人"栏目的约稿函,不由想起十五年前,该刊登了一篇介绍我的文章:《一位青年美学家的美学追寻——记青年美学家彭修银教授》.它虽只简短介绍我的生平及治学经历,但对我后来的学术生命来说,却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和召唤. "美学学人"栏目主要是刊发一些美学名家、美学大家的生平、治学经历和学术观点.我不是美学名家,更不是美学大家,仅作为一名美学学人,谨向在学术道路上给予我扶掖和帮助的良师益友表示感激之情.因与他们的相遇才找到了我美学研究的端绪;因与他们的相遇才让我不知不觉驶向美学的海洋、艺术的港湾、审美的岛屿;因与他们的相遇才使我乐此不疲地探索美学的精髓、艺术的神奇、审美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潘知常 《学海》2001,42(2):157-160
实践美学的一个根本缺憾 ,就是把美学的根源问题与美学的本质问题混淆起来 ,错误地从实践美学与审美活动的同一性入手去解决美学困惑。对此 ,在已经持续了将近十年的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我已经反复予以强调① ,并且已经为美学界所普遍承认。那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根本缺憾 ?在我看来 ,与实践美学在思考美学问题时的一个根本的误区密切相关 ,我把这一根本误区称之为 :“还原预设”。确实 ,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主体与客体、变化与永恒、超越与必然……这种种尖锐的对立实在是我们的思想历程中所时时面临的巨大困惑。也因此 ,甚至…  相似文献   

15.
聚落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所营造并据此生活的场所环境。聚落既是人类的生存载体,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对于涉及聚落的相关研究,有多个分支,如"人文地理学"、"聚落地理学"、"城市美学"、"乡村美学"等,这些理论都在各自的范畴内对聚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随着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有必要对聚落与美学研究相链接,对聚落进行系统的美学理论研究开发构建。目前对聚落美的论及,见于相关美学分支(如城市美学),已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以聚落作为主体展开研究,基本上还是美学较薄弱的领域。这便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尽快地确立聚落美学意识,构建聚落美学的理论体系,并不断探索,力争完善,从美学理论与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形成研究成果,为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美学意义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为这次会议准备了三个问题,我将集中讨论对整个美学以及亚洲美学原理的思索会在当今世界文化中所起的作用.1995年在深圳举办的美学会议曾预言21世纪将会是一个跨文化美学的世纪;去年在日本举办了第十五届国际美学会议,会议非常重视对亚洲主要美学传统进行的最新研究;这些都非常清楚地表明,我们作为学者所关注的领域在世界许多不同地区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现象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这正是我打算在此次会议中加以论述的.  相似文献   

17.
王世德教授确立的审美学,使美学研究豁然开朗,让美学回归到实践、认识的马克思主义道路,奠定了美学源于实践、服务社会的理论基础,使中国当代美学闪耀光辉,增添了生命活力,更为生命美学研究开拓出崭新的广阔道路。他筚路蓝缕为中国当代美学建造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价值论研究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在中国美学的研究领域内,一种系统总结传统美学的人文智慧,深入思考传统美学的现代意识,努力发掘传统美学的当代价值的研究态势已日益引人注目,“回到中国美学”,似乎已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共识。因而,有进行新的价值评估,发掘其现代意味的必要。一、关于中国传统美学价值内涵的探讨以哲学价值论为视角,努力发掘传统美学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智慧和整体的价值特征,是9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新特点。在对传统美学人文智慧的探讨中,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人学思想,由此也形成传统美学丰富的“·人·学·智·…  相似文献   

19.
刘法民 《哲学动态》2006,10(11):57-60
近些年来,一种新的美学研究门类正在我国悄然兴起,它便是有关怪诞的美学研究与探讨。一怪诞的美学源流与发展美学关于美有两种分类,其中若以形态特征为标准,美可分为优美、崇高、悲剧、滑稽、怪诞五类。所谓怪诞的美学,就是以怪诞审美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中国自古以来没有怪诞范畴研究,怪诞的美学是在西方发生发展起来的。公元1500年左右,在罗马城一座叫“尼禄金屋”的地下室及走廊里,发现了一种当时人都未见过的有着奇特风格的古代装饰画,由于这种画是在洞穴(grotta)中发现的,人们就在这个词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新词“grottesco”(即怪…  相似文献   

20.
也许有人会问,音乐和建筑之间真的会有关系吗?换言之,我们会问,为什么建筑与音乐真的存在某种相关性?文章就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作出相应分析。如果除去具体的音响效果这一问题的话,那么音乐和建筑联系起来就是将原本就不同的对象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研究,所以我们必须发现两者相似的地方。在这里,我们需要跳跃性的思维。也就是说,要用类比的方法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音乐与建筑存在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美学原则,是指在保持统一的美学基础上组成物质的各个部分存在差异,进而又体现了事物的多样性。主从与重点也是音乐与建筑空间里所存在的美学原则,一件音乐作品和建筑空间作品都有其主要的部分和次要的部分,次要追随主要,从而使事物达到美学上的和谐。均衡与稳定是一切事物存在所必备的条件,同样潜藏在音乐与建筑空间中,均衡的建筑造型才能给人稳定的美感,均衡的音乐作品才不会杂乱无章成为噪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