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发展并改进农村合作社以振兴乡村建设,文章从农村合作社的构成人员及其对办公空间的需求进行分析,具体从空间布局设计、建筑改造设计、装修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将农村闲置房改造设计成农村合作社办公共享空间,让农村合作社的功能不仅局限于日常办公还能在节假日闲置期间为社区居民提供休憩、娱乐、学习的一个多功能空间,为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经济服务以及人际交流提供一个舒适、便捷的空间平台。将农村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媒介,用全新的办公空间共享理念来表达其独特文化,不仅能振兴农村的经济发展,还能传播农村的乡土特色。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具体历史文化保护片区中的阴角空间出发,研究阴角空间的利用情况。运用举例和对比两种方法来分析目前宁波老外滩中阴角空间在利用方面的问题,从而提出再改造方案,进一步实现空间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此来体现历史文化保护片区中空间的灵动性。  相似文献   

3.
从公园社区为视角,就如何规划老旧小区改造、如何对社区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如何探索个性化的老旧改造策略进行探讨,寻找社区与街道风貌更符合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计方案,提炼出节奏型共享空间、友好型功能空间、交互型交往空间、传播型文化空间等空间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使得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而精神经济催生的创意产业则为工业废弃地改造提供了广阔前景。"工业废弃地——创意产业园"的景观改造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而且可以利用原有空间的潜在价值,提取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部分,加以改造,使原空间在功能再生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精神层面的内涵,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进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愿景和治理行动,经历着深刻的城市发展价值理念转型。聚焦城市更新伦理价值维度,从空间人本伦理看,应超越增长范式,向宜居城市目标迈进;强化人文关怀,回归城市空间的日常生活本质。从空间正义伦理看,应立足共享正义,确保空间包容性和空间福利均等化,让城市更新增益惠及所有人,尤其是保障弱势群体的空间权益;追求居住空间正义,调控城市更新中居住空间重构的负效应。从空间治理伦理视角看,应强化公共利益保障的政策引导,建构以有效的公众参与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善治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国内工业建筑现状以及背景的基础上,简要分析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价值以及模式,并以重庆过去的印刷五厂改造为N18Loft小院为例,分析改造与再利用方式的优势与特征,并从室内空间更新的角度入手,结合实例对改造过程中个性、多元等空间特质作简要分析,提出旧工业建筑的新陈代谢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推进,一些废弃的工业锅炉房未被有效利用,导致城市土地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限制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空间,无法发挥其潜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这不仅阻碍了城市更新和重建的进程,也影响了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从适老化改造理念出发,研究在城市更新角度下辽宁省鞍山城区的改造模式,探究废旧工业锅炉房与适老化改造的结合模式、研究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们的目光更多地投入到居住条件上,更关注居住的舒适性、美观性、灵活性、利用性等。为了建造能够让人们满意的建筑空间,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技术与艺术、技术与生活、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对建筑空间表达的重要作用。文章从建筑的技术、艺术与生活存在的联系出发,探讨三者在当代的发展情况,从材料的创新、传统房子的改造、闲置空间的利用以及可移动性多方面举例说明当代建筑可能发展的方向,让建筑设计更好地为人服务。  相似文献   

9.
爱的大家庭     
吴晓琛 《天风》2004,(6):16-17
今年的夏似乎来得早,不到五月就有热潮的感觉。校园里的茶枫正茂盛,红色的叶子让许多同学忍不住停下脚步想采下做成书签,但终究没舍得;茶枫会变色,天气一开始热了,它就渐渐变绿,在炎热的夏里无疑成了华东神学院一道别致的景象,让人因夏日烦躁不安的心有了舒畅的平息。与鲜红灿烂的月季相比,多了含蓄也多了成熟更不缺乏生命的执著,于是我们都喜欢那两片不大的枫林,并一直成了我们的依恋,与母校一样。 母校很美,美得让人心动,美得让每个华东人留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其自然环境的恶化程度与城市化水平的上升成正比。自然环境中土壤开始失去营养,水体开始失去净化的作用,森林逐渐消失并失去城市之肺的作用。而在城市中,自然绿地空间的消失逐渐使城市环境恶化,并出现大量废弃空地,这些死角空间往往缺乏管理维护,最终成了天然垃圾场。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中为了满足城市公园是具有改善城市环境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空间的作用,对废弃空间大多采用大兴土木、重新设计的模式,但按照以上观念设计的公园往往耗资巨大,其价值与投入往往不能形成正比,甚至在某些城市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和原始环境破坏等问题。文章以天津桥园公园为例来介绍其对废弃死角的修复改造模式,从而探究出利用城市废弃空间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传统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界的主题,而且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传统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已经成为了一种代表性符号。在全球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大环境下,让建筑也加入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行列中来,它不仅仅体现了现代化的时尚风格与传统建筑的完美结合,更展现了它对于环保产生的重要意义——避免了资源浪费,合理地将资源整合再利用。它使得被改造的建筑得以延续并再次获得生机的同时,也保持了可持续性的特征,让建筑中原有的文化特征与人文特性得到传承,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传统建筑的改造保护可以与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策略之间相互借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正韩国很多人都有私家车,但仍然保持着爱走路的习惯。傍晚,无论在公园还是乡间小路,总能看到穿着休闲服装的韩国人在散步。不仅如此,为了让更多人爱上走路,近年来,韩国街道两边的步行区域还不断扩大,并增设了供行人休息的座椅,街区也更加整洁美观。2013年1月,首尔市发布"打造便于步行的——首尔"规划,宣布推动10项交通道路及设施改造,计划到2023年,将首尔打造成"步行城市",使市民步行出行率从16%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有效服务的背景下,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空间改造的现状,阐述图书馆空间改造的时代需要与价值,分析改造中的难点及注意事项。围绕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将已经落后了的传统图书馆打造成为与智慧图书馆、泛在图书馆等新概念接轨的新时代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的功能多样化、资源共享化、空间个性化、服务多元化,为高职师生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4.
林峰 《美与时代》2013,(11):40-41
通过利用空间形态构成的相关知识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交错空间与穿插空间;凹入空间与凸起空间;地台空间与下沉空间;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共享空间与母子空间;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得出了空间形态在室内设计中的构成模式相关方法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从城市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的视角,探讨城市景观资源的梳理与运用。通过对越秀区城市景观资源的全面梳理,建立相应的资源台账,并分析这些资源的客观属性和潜在价值。同时,结合越秀区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实践,运用台账提出改造策略和项目清单,为越秀区的城市景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和特色。结果表明,城市景观资源台账的梳理与运用在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中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促进城市存量空间的发展提质。  相似文献   

16.
共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追求和本质所在,共享的制度价值取向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定位,以责任共担为价值回应,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归宿。实现共享除了物质条件之外,不仅要唤醒人性的主体自觉,更需要制度伦理的理性实践。为此,要以发展生产力扩大共享的物质基础作为共享的前提,推动完善产权与享权的分离明晰共享的边界,构建机会共享与资源共享机制提升共享的质量,形成差异共享与包容共享格局生成理性的共享秩序,引领建树共享价值观认同作为共享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李鹏 《美与时代》2014,(6):31-31
LOFT如今是一个时尚的住宅概念。选择LOFT旧工厂改造的工作室,在仅有的土地创造更大的利用空间,在拥挤繁杂的城市中尽享空间的奢华,把简约、现代、时尚融入生活。首先对LOFT工作室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LOFT改造的实际案例,对废旧建筑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分析、总结调研资料,从而为后文针对废旧建筑的保护与改造设计提供有力依据。在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本次改造的方向为废旧建筑单体改造。然后提出方案设想,通过功能分析确定具体的设计目标——废旧建筑物改造LOFT工作室方案设计。再根据基地的具体环境情况展开设计并对设计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希望本次对废旧建筑的研究与改造设计能够促进废旧建筑的改造工作优质完成,让废旧建筑重新焕发蓬勃的活力及深邃的人文风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铁路废弃地转型为公园空间后,有效地解决了城市闲置空间等问题。通过研究过去的典范案例,归纳各案例的物质环境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各案例之间的仿效价值及创新价值,为后续铁路公园规划转型提供思考依据。研究对比发现,转型后的公园除了把价值因素作为仿效典范,同时强调因地制宜和创新意识改造。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支点     
作为上班一族,每天的必修课就是追赶公交车。为了让时间最优化,尽可能少的将时间浪费在路途中,我总是刻意把时间安排到最后一刻,好让自己踏上站台的最后一秒,4路公交车恰好在面前戛然而止。这是最理想的设计,最好上车还可以有座位,那结局就更加完美了。  相似文献   

20.
徐艺 《美与时代》2023,(8):23-26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老旧厂房改造与空间再生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城市更新的概念强调对城市进行改造和提升,以满足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要求。空间再生作为城市更新的一部分,注重将老旧厂房转变为具有新功能和价值的空间。不同的模式,如文化创意模式、产业创新模式、生态修复模式和地产模式等,提供了多样化的改造方式。在实施老旧厂房空间再生设计时,需遵循可持续性、多功能性、历史保护、社区参与和灵活性等原则。然而,改造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历史保护与功能转换的平衡、资金压力、社区参与和沟通、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等。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建议制定综合规划,实现多功能利用,注重可持续性设计,加强社区参与,引入创新技术,寻求合作伙伴,保护文化遗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成功实现老旧厂房空间再生设计,推动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活力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