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涛 《美与时代》2004,(5):23-25
中国传统的山水楼阁界画也称"屋木",因为在作画时,运用界笔直尺划线,使线条匀直,来表现建筑物,故这种画法被称之为"界画".  相似文献   

2.
画趣     
名画家 一位著名的画家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中间画了一个小黑点,这幅看似简单的画在他眼里却弥足珍贵,画家每天都抽出一段时间,盯着这幅画陷入深思。他的朋友不解地问:“你每天看这幅画,为什么呢?只不过是一个小黑点而已。”  相似文献   

3.
从前,有一个露宿街头的乞丐,他认识了一个贫困潦倒的画家。不久,画家积郁成疾,临终前,画家送给乞丐一幅画。画的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欣喜若狂,因为他曾听说过一些画家死后出名的事。于是,他便开始等着某一天用这幅画卖一大笔钱,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他等了许多年,画家没有出名,后来乞丐带着遗憾离开人间。富有戏剧性的是也有一个乞丐,同样的这个乞丐得到了一位画家的一幅画,画的内容同样是一双大手和一张微笑的脸,乞丐看懂了这幅画,他没有高兴,只是痛快地笑了一整天。从此,他不再向别人乞讨,他开始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几年后,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绘画史上,元朝是鞍马画极为盛行的时期,许多画家之所以能入仕元朝与他们的鞍马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夷夏之辨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出仕元朝的画家一直受到当世和后世的非议。本文拟以赵孟頫、任仁发家族为例,对出仕元朝画家及其鞍马画艺术进行探究并给以公正的艺术评价。  相似文献   

5.
"画家画"与"文人画",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中生成的,蕴含着文化身份冲突的绘画艺术分野。张大千从文人画中觉悟,自觉追求"画家画"的新境界。其关于"画家画"的认识与实践,从中国画内部有效回应了20世纪初"中国画衰败已极"的时代挑战,是现代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杆。  相似文献   

6.
画中心境     
某日,听画家谈中国画技法,印象最深的是:画柳,要表现顺风的美;画松,要表现逆风的美。试想,柳叶似眉,若取逆风,白居易笔下的“嫩于金色软于丝”的风致就会变成曾巩嘲讽的“乱  相似文献   

7.
王秀亮  姜磊 《管子学刊》2012,(2):114-118
画、画水是商周时期齐地的地理名称,齐渠是齐国沟通淄水、济水的重要水利工程,今人已不能确认其遗迹.综合历史文献、地理环境、出土文物和方言遗存,可以基本确定:画水今谓之淮阳河,但仅其源头部分为是,下游东西走向部分为齐渠;齐渠是齐国沟通淄水、济水、小清河以及渑水、系水、画水、时水等水系的古运河,“运粮河”正是齐渠的主体部分.画,以水为名,因为齐渠缘故,画水被中途截断,以水为名的画邑由此而俗称“半截河子”,并演变为两个村庄,现村名为南太和、北安合,辖属临淄区朱台镇.  相似文献   

8.
道法自然是老庄的思想精髓。道法自然的思想对中国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直接启示和引发了中国画画家关于审美创造问题的思考。中国画要做到自然,就是要画家深刻体察宇宙本体自然无为的状态,以及创造天地万物的自然过程。画家要走进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相似文献   

9.
作为擅长表现人体美的画家,雷诺阿在传统人体画的基础上,融合多种形式因素,创造出具有个性特征的人体画。文章主要从形式与手法的角度分析雷诺阿人体画的特点,并借此探究与传统人体画之间的联系,把握人体在雷诺阿绘画中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10.
丁芳 《美与时代》2023,(3):54-56
写意就是写“我”之意,是画家借助绘画创作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工笔花鸟画是传统中国画中历史最为久远的绘画形式之一,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广受人们的认可。工笔花鸟画中承载了丰富的写意性特点,画家们也正是通过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写意性来表现自然,从而更好地抒发内心的所思所感。介绍工笔花鸟画写意性的基本概念,研究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具体展现,探索工笔花鸟画写意之新变,旨在推动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理论层面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审美意识和个人修养也得以提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已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笔花鸟画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为当代画家带来了挑战,画家需要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立足当代人的思想意识进行创新。平面构成理念的介入使当代一些工笔花鸟画家有了新的灵感,他们将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元素以及对比构成、重复构成、分割构成、密集构成等形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拓展了创作空间。画家在抒发自己感性情感的同时运用平面构成的理性方法创新工笔花鸟画作品形式,创作出既有传统工笔花鸟画韵味又有时代感且能满足当代人审美需求的高水准的工笔花鸟画作品。  相似文献   

12.
杰出的罗丹和法国画家鲁奥尔特(1871-1958)都画过耶稣;法国雕塑家罗丹的画集《草图》第三册中就有耶稣像。因为他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所以使人以为他曾经亲眼见到过耶稣。怪不得人们都说:“圣泰莱萨·蒂阿维拉能画出耶稣的双手;而罗丹却能画出耶稣的面庞。”鲁奥尔特画的耶稣像,题为《天父啊,求你怜悯我!》  相似文献   

13.
1940年4月的一天早晨,居住在北平的画家齐白石起床后,在院子里活动了一会儿,便走进了他的画室。他把昨天画完的一幅菊图,左看看,右瞧瞧,提笔改动了几处,觉得没有什么毛病了,脸上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相似文献   

14.
水陆画是中国佛教传统艺术独具风格的绘画种类,历来颇受佛教信众和画家们的重视。黄河先生的《元明清水陆画浅说》一文搜集整理了三代水陆画的史料及珍贵图像。概要的反映了水陆画的产生、演变与历史发展。需要说明的是:水陆画在其发展中吸收、融合了许多道教的神灵,从中我们亦可看到佛道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合共存的文化现象。本文中出现的道教神灵正是这种文化现象的生动反映,同时也体现出了佛教文化宽容博大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草虫画试论     
草虫绘画很重视画面的趣味,流传至今的草虫作品以清代居多,但成就最高的时期却是宋代。元、明、清三代以草虫著名于世的画家较多,但是总体成就不如宋代辉煌。近现代以来,即使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之下,仍然有很多画家坚守草虫画传统的创作精神。这种传统主要源于"师造化"。文人画兴起后,这一传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一则因为造型能力不同,再则因为创作观念变革。当世学者可在前人的基础上勉励之,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丁观鹏之画     
《五台山研究》2014,(4):F0004-F0004
丁观鹏,清代画家,工道释人物,尤擅仙佛神像,也善画山水。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在宫廷画院50年左右,作品近200件。传世作品有完成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法界源流图》卷轴,纵33厘米,横1635厘米,该卷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描金设色,精细绚丽。为中国佛教艺术瑰宝、世界佛教艺术明珠。  相似文献   

17.
"一画"属于易学哲学的专用范畴。布颜图、戴德乾认为古代画理、画论都是从太极"一画"本体理论中发展而来。变易、神知、感而遂通之理为文学、诗赋、书画等艺术的审美创作体验提供了开放的审美心理依据。画家必须慎守《周易》的精诚之道,勤劳谦虚,专心积累,戒骄戒躁。  相似文献   

18.
1940年4月的一天早晨,居住在北平的画家齐白石起床后,在院子里活动了一会儿,便走进了他的画室。他把昨天画完的一幅菊图,左看看,右瞧瞧,提笔改动了几处,觉得没有什么毛病了,脸上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齐白石非常喜爱菊花,一生画了不少菊图,而且在设色上十分讲究,最常见的是粉红和正黄两种。而他新画的这幅菊图,却用的是朱红,中锋淡墨双勾,两笔一瓣,用笔灵活而有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工笔花鸟画的定义、历史发展及笔墨传承,论述了意境的精神内涵及其在工笔花鸟画中的体现。工笔画是中国画的分支,风格虽然工整、细致、写实,但精神实质仍然是画家的思想感情,同样追求意境表现。最后分析了现代工笔花鸟画意境的开拓途径及创新表现。  相似文献   

20.
韩雨 《美与时代》2023,(1):72-74
宋代画学是我国古代设立的最早的美术专科学校,具备了比较完善的考试制度和教育教学制度,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的画家。当代中国画教育发展到今天,也存在诸多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探讨宋代画学,通过对宋代画学的深入研究,对其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梳理,探究宋代画学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借鉴性作用,以期在新时代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当代中国画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