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值得世界电影人去珍惜!随着一部部优秀的外国电影走进中国市场,说明国外电影人斟酌许久,做足了功课。外国人抓住了我们的消费心理,运用我们的演员作为卖点,并深入理解了我们的文化。当然,中国本土电影导演的努力也从未间断过,都是在用心拍电影的。有志者事竟成,从未止步于国门的中国电影人,需要向国外的电影人学习,并相互借鉴交流,在学习外国电影本土化设计的实践行为方面更应该不遗余力,在电影业,一个完美的设计策略会影响一部电影的走向,而电影的魅力在于无数的变数设计铸造永久的回忆,因此,在中国电影人面前仍有座座高峰和无数难关需要征服。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在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同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也促使我国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进入跨境贸易的行列,尤其是电影作品不断涌入国际市场。但是,文化折扣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电影跨境传播的步伐,使得我国文化贸易逆差日趋显著。为了中国电影能够降低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文化折扣程度,扭转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的不利地位,实现中外电影合拍、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采取有效的投融资方式等将是实现中国电影跨境贸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多变与"爆发"的形态中,跨国翻拍电影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当前"IP"盛行的大陆电影市场中,跨国翻拍电影的出现不仅能解决原创力不足的困窘,调配市场资源,还能丰富当下市场中的电影类型。然而大多数翻拍电影的最终呈现都与当下中国社会现实不相契合,翻拍电影的本土化改编已是自不待言,再生语境如何打破原生语境壁垒的问题亟待被解决。同时,置身全球电影产业,中国电影不仅要广泛汲取优秀的世界电影文化与经验,还要致力将"进口"转化为"出口",向世界电影市场输送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国力显著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银幕上塑造中国大国形象,呈现中国精神、中国风范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我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由于中国电影“社会主义性”的独有发展历程,使得中国主流大片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存在一些固有的通病,比如部分主流大片中国家形象概念化,叙事时间设置非当下性等。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在银幕上成功创造出“美国梦”和韩国影视“韩流”汹涌席卷整个亚洲乃至世界,为中国电影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提供了可鉴之处:中国主流大片中的国家形象应润雨细无声,正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相似文献   

5.
电影起源于纪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公开收费放映的电影是对他们身边生活的实录。在整个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中,90年代的中国纪录片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在此期间,中国纪录片人有了国际眼光,受到西方纪录片人及理论的影响,开始有了"国际"意识,并承担起"注释历史、阐明抉择、增进人类的了解。"的责任。这一时期的中国纪录片除了在创作理念、表达方式、效果传播、价值观念上的转变外,纪录片的类型也在悄然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6.
好莱坞是世界电影的中心。随着全球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世界电影的巨头,好莱坞电影产业先进的经营手段为其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可观的利润,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的主要份额。与好莱坞电影相比,华语电影的产业化及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程度都显不足。首先,华语电影很少拍摄影片续集;其次,发行公司的发行能力弱;最后,电影类型的选择和完善不理想。除了以上指标之外,还有其他众多因素影响了华语电影的票房收入,诸如导演、演员、成本等。并且在每一个不同时间段,因为技术革新、产业完善等多方面的原因对电影票房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在时刻变化。华语电影部分有三个变量对总票房收入有着显著意义,它们是观众评价、国际合作以及贺岁档,这三个变量均与总票房收入正相关。只有持续关注电影市场上各个因素的表现,才能实现华语电影票房的创收,从而帮助我们建立符合华语电影市场的票房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上海自开埠以来,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的商业中心,也是美国好莱坞电影输入国内的第一个"码头"。为了在本地宣传和推广好莱坞电影,各影院在广告设计上力求达到多样化,造就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广告形式。对民国时期上海的好莱坞电影广告设计形式梳理和分析,对当下的电影广告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是当今广大武术爱好者的愿望。武侠电影使中国武术闻名世界,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便是"功夫""李小龙""李连杰"等。武侠电影凝蓄了人性的情思、智能与胆魄,可以引发观众的虚拟体验,增强对生命神妙功力的间接认识,激发和平环境里的人生理想与激情壮志。因此,在武侠电影中更该应弘扬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和武德,并结合时代特征,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促进武术的传播和弘扬。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意境探索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强烈冲击尤其是其商业大片的非审美化倾向,中国电影的艺术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电影意境的营造也陷入了两难境地.文化碰撞中的尴尬不容忽视,但民族的艺术精神同样不能放弃,百年的电影发展历程已经证明:有意境的影片,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意境的作品才会历久弥新.电影意境饱含着观众的审美期待,是影片艺术品格提升的必由之路,营造意境,构建有东方意蕴的电影理论等方面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与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侠电影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侠客为典型人物,以不同寻常人物性格因素和人生轨迹为主线,宣扬侠客精神,带我们走进一个与都市不同的江湖。中国以其特有的武侠题材电影以及武侠精神常为人乐道。抛开传统武侠电影的套路,以《东邪西毒》来审视新的"武侠"之美,这种美感已不仅仅在于服饰、精神,更有其别具一格的人物性格心性美、文化美以及观者对美的不同感知。在影片中,每位人物的凄绝与纠结,营造了一个很高的悲悯视角。我们未必要去寻求"美"这个孤独的字眼,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的世界,"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在他们谈笑风生、孤傲绝望及日常生活环境的习俗中,都可以领略到"美"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凭借其超高的口碑跟全民"自来水"效应,刷新了好莱坞影片《功夫熊猫2》所创下的票房纪录,还创造了9.6亿元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神话,成功占据了2015中国动漫新闻的头条,撬动了整个泛娱乐行业在动漫领域的广泛布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电影市场迈入400亿时代的同时,中国动漫行业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拐点。  相似文献   

12.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扬州剪纸风格独特,可谓是中国南方剪纸的杰出代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扬州剪纸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并以其精美绝伦的技艺获得了世人的赞许,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张永寿、张秀芳、熊崇荣等剪纸大师们多次赴海外进行剪纸教学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中国艺术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杰出代表。"国际剪纸班"等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扬州剪纸的海外教学。扬州剪纸在海外的成功传播和教学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传播,也带来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陈进惠编者按:中国伊协伊斯兰文化研究部副主任陈进惠先生在参加马来西亚"94世界伊斯兰文化节"期间,应邀在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教师、学员座谈会上作了题为《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的演讲,并现场书写表演...  相似文献   

14.
2015年2月3-4日,"中国与穆斯林世界:文化相遇"("China and the Muslim World:Cultural Encounters")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受外交部委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伊斯兰合作组织(OIC)所属伊斯兰历史、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IRCICA)合作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中国和伊斯兰世界数十位具有影响力的代表参加,内容涉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交往"、"现代中国与穆斯林国家之间的国际交往"、"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与穆斯林世界"等中国与穆斯林世界文明交往的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是一次具有较高规格和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促进中国  相似文献   

15.
好莱坞精神     
曾凡 《美与时代》2006,(4):30-31
作为商业时代的产业样板和全球化风潮中的文化先锋,好莱坞电影有太多值得中国电影人、文化人学习的地方。但他们的经验并不在于大资金、大明星、大制作,其最有价值的秘密,就是他们在娱乐和商业中无声无息地加进了“美国精神”和“美国神话”。这才是好莱坞精神的法宝,是好莱坞作品战无不胜的真正武器。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诞生后便很快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影响到了世界文化的发展。随着西方的这种“后现代”观念的引入和商品社会消费主义的滋长,以及现代传媒所引发的大众文化的泛滥,在中国影视文化领域中,出现了与主流文化、正统审美维度相对照的对大众审美的游戏化追逐,使得中国电影的“游戏化”特征已成为不能无视、且渐趋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雨晴  宏伟 《五台山研究》2014,(2):F0002-F0002
<正>2014年6月6日至9日,由中国宗教学会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宗教与丝绸之路"高层论坛暨2014年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与宗教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中华文明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五台山佛教文化的传播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在东汉传入至今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五台山佛教与中华文化融合、碰撞,成为中国化佛教的一部分,如今更已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思考并深入阐释中国哲学的思想特质、当代价值和未来趋向是中国哲学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主讲者和评议人就此深入探讨了中国哲学何以是一种扎根于儒家传统的"精神人文主义",梳理了其思想渊源、经典文本、核心命题和发展逻辑,阐明了中国哲学在人类遭遇文明困境时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力图结合全球文化的最新发展,思考当代中国哲学如何实现方法论转型,如何解答遭遇的现实问题,如何开拓中国哲学研究的国际视野,并向世界传达积极的、开放的、多元的、自省的文化信息,来彰显出中国哲学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进而指出中国哲学已经成为世界哲学、世界文化之立法的积极参与者,它对于理解人类历史、思考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重塑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他们,好莱坞电影《雨人》的真人版;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却对我们的世界视而不见;他们,原被认为是极少数的天才分子,如今是一个可查人数激增的急需救助的弱势人群。随着我国各地被发现人数的增加,自闭症受到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雨人”浮出水面,他们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6,(2):5-13
中国精神哲学传统一以贯之演绎的是伦理与道德"相濡以沫"的文化正剧,而拒绝向"相忘江湖"的道德自由方向发展。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哲学形态的"中国范式"就是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如果进行话语转换,与黑格尔"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的"西方范式"相比,"礼——克己——仁"的"中国范式"最重要的"中国风情"便是"克己"。"中国范式"在现代以文化坚守与问题共识两种方式呈现,一方面表现为对伦理型文化的坚守,以及"伦理上守望传统,道德上走向现代"的转型轨迹,另一方面是在关于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两大问题诊断的高度共识中所表现的伦理忧患意识。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中国话语,就是"伦——理——道——德——得"的精神哲学过程和精神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