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故事片和生态纪录片是生态主题电影的两种基本形式。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有相对明确的分野,同时也具有相互融通的基质。纪录片以"纪实"见长,但并不排斥创作者的主观意图;故事片以"虚构"为突出特点,但也不拒绝真实。在生态影视创作中,纪录片与故事片在艺术手法甚至美学风格上,经常表现出互鉴、互动、互融的趋势。生态故事片《可可西里》与生态纪录片《平衡》的题材相同,但分别以各自的方式建构了一个独特的艺术空间,它们以一种殊途同归的方式,唱响了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之歌。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中的搬演:虚构还是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纪录片中"真实"与"虚构"分析研究,在对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搬演"这一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法则在纪录片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影起源于纪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公开收费放映的电影是对他们身边生活的实录。在整个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中,90年代的中国纪录片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在此期间,中国纪录片人有了国际眼光,受到西方纪录片人及理论的影响,开始有了"国际"意识,并承担起"注释历史、阐明抉择、增进人类的了解。"的责任。这一时期的中国纪录片除了在创作理念、表达方式、效果传播、价值观念上的转变外,纪录片的类型也在悄然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4.
作为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唯一的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因其纪录片带有作者典型风格而独具代表性。边界的融合与跨越以她晚期的纪录片作品为主要文本,探寻其纪录片中对底层群体、艺术创作以及自然环境等社会现实题材的关注。分析其使用DV机的拍摄手法,搭配照片、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等创作特点和对纪录片的"诗意化"表达,发现促使观众参与"书写"美好记忆和故事的因素,并分析其晚期纪录片中边界的融合和"在场"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关于"艺术性纪录片"的争论,在这一概念提出伊始就相应而生。到底什么是"艺术性纪录片"?它与当时的所谓"纪录性艺术片"有何关联?它到底是一种"纪录片"还是一种"艺术片"?针对这些问题,有关学者和电影人进行了相应的解答和阐述。但纵览这些讨论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关于历史文献上的梳理和概述,受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在当下我们在重新拾起"艺术性纪录片"这一概念以及相关的命题时,除了在历史话语的惯性内做一种理论性的阐述外,对于当时电影文本的研究和分析似乎可以提供给我们一条新的路径和角度。影片《大庆战歌》被视为第一部按照总理意图拍摄的"艺术性纪录片",它比较准确的代表了这一片种的某些风格和特质。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是影像艺术和声音艺术的结合体,纪录片的音乐在完成叙事结构、情节分析、情感传递、意蕴表达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纪录片音乐运用的研究尤为重要。结合纪录片《180°以南》,运用符号学的两个理论来解读纪录片的音乐,力争从外延与内涵、聚合体与组合段两个方面展开对纪录片音乐的分析,找寻纪录片音乐运用的规律、方法与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不论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贾樟柯都在用镜头纪录一群生活在小城市底层的草根们的生存现状,展现了他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变化与心理沉浮。他的所有作品,包括《三峡好人》《东》和《二十四城记》三部影片似乎都有这种一贯性主题和纪实风格,由于其纪实主义风格所致,他的作品似乎并没有纪录片与故事片的明确界线,他在试图打破约定俗成的那一套体系与概念即什么是故事片什么是纪录片,一切固有的约束在他这里似乎都无法成立,他从不按常理出牌,顽强地表达着自己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2010年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中国纪录纪录片加快了产业化的进程。各种社会力量广泛进入纪录片行业,纪录片获得了在政策、平台、影响力上的空前利好。但中国纪录片在产业化的道路上依然处于不断摸索的出发阶段,产业规制和市场发展也远未成熟。本文结合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史从政策、资源、观念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纪录片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国内的纪录片领域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重创作、轻传播”的问题,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纪录片的传播效果十分有限。所有传播行为的最终指向都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纪录片也不例外。本文试通过分析纪录片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纪录片传播效果最大化的策略,来论证如何更好的实现纪录片的有效传播,扩大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纪录片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纪录片的记录形式丰富多样,不同题材层出不穷。动画纪录片作为一种全新的纪录片形式,在尊重事件原委的前提下,以动画为主体媒介手段,以数字媒体技术为叙述载体,采用适当的夸张和变形手法来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这一类的动画纪录片大多数是展现一些不可还原的历史面貌和事件场景。通过探究新时期背景下的动画纪录片与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分析其相互交融的状态,凸显数字媒体技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谈到纪录片的构成要素时,先来看看纪录片的特点,首先,它所记录的必须是正在发生的真实历史,也就是摄像机的磁基记录与故事的发生是同步的,只有客观的记录,而没有主观的导演。其次,就创作者而言,他既是旁观者又是见证者,由于他的参与与否,决定了纪录片创作者,将在纪录片的拍摄中扮演特殊的角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作为一种影像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尤其是纪实性作为其本质特征,对于表达、归纳一定的思想和观念,关注人类的生存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纪录片也必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并具有现代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部受大家追捧的美食纪录片不仅仅是让观众享受视觉上的冲击,重温那些真挚而美好的情感,更应该是心灵上的洗涤。新世纪以来的美食纪录片,把大家关注热衷的东西,比如说人际关系、生存状态、哲学思考等,与美食元素融合创新。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美食纪录片在叙事表现手法和视听语言的创新,分析其表现的人文之美。  相似文献   

14.
电影的出现,最早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1900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将摄像机扛上埃菲尔铁塔,运用电影纪录片的方式拍下了俯瞰巴黎全城的影像。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电影纪录片在巨大的产业文化冲击下,走过了有起有伏的发展过程:21世纪以来,在市场经济普遍影响下,电影纪录片在风格性、类型性、艺术性、商业性以及娱乐性日趋完善,并多方发展。如今影院放映的纪录片和电影故事片一样已经是独立制作的个体作品。90年代电影纪录片处于尴尬境地,21世纪电影纪录片出现“贾樟柯现象”,21世纪电影纪录片已逐渐从边缘文化的尴尬境遇走出,在真实与真理电影出现后,新纪录电影呼之欲出。纪录片电影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记录方式面对世人,它不再局限于真实记录生活,而是寻求意识形态下“人存在的意义”,人文主义精神已成为纪录片的风向标,关注纪录片电影已成为时尚的消费,院线模式是纪录片走出尴尬境遇又一成功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出现,为纪录片带来了巨大的传播平台,也为其市场化开辟了新的途径。。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新媒介出现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颠覆着社会的沟通和交流的模式。”新媒体的应用,使用户接触纪录片的渠道和观看习惯等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基于当前的新媒体环境,重点探讨纪录片创作格局的变化,并以“用户生成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纪录片创作模式为例,介绍其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局部到整体来思考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未来纪录片的创作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一、纪录片<西藏一年>内容简介 纪录片<西藏一年>是作者兼导演孙书云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即调查者融入被调查者的生活当中,没有大纲没有脚本没有预设场景,通过一系列真实的生活细节,展示现代西藏社会的形形色色,反映当今西藏人民生活的优秀纪录片.  相似文献   

17.
《舌尖上的中国》创造了中国纪录片的一个奇迹,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空前的视觉盛宴和美食狂潮。引起了观众强烈的精神共鸣和广泛的关注喜爱,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时至今日,相关话题仍然持续在微博、论坛和人们的讨论中发酵,带来了超越美食的思考。本文就片子的成功,从纪录片的制作、真实记录、创新理念以及商业化运作等方面对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进行了分析,以此分析纪录片创作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和人类生态意识的普及,纪录片创作者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生态灾难进行了集中的表达和揭露,形成了三种较为常见的创作类型:揭露型、批判型和审美型。以生存忧思、批判现实、强调责任担当和呼唤生态平衡为导向,创作出兼具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对于丰富中国生态纪录片的创作空间和审美维度,对于树立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的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纪录片制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戏剧化、情节化、细节化等已经成为纪录片发展的新趋势。戏剧化的手法,使原本真实的故事更生动、更典型、更打动人心、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由上海艺术人文频道资深编导、曾任纪录片编辑室制片人的王小龙导演的纪录片《莎士比亚长什么样》自2009年一经播出,便引起了上海文化界一片热议,至今仍受邀参加国内外各大戏剧艺术节展映。影片鲜明的戏剧性正是其能获得持续关注、热度始终不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记录片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类学家广泛地运用到学术研究中。作为科学研究与影视艺术的结合品,大多数人类学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却几乎只注重于学科研究的功能,而忽略了其作为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在当前大众文化全面繁荣的景象中,如何促使人类学纪录片更好发展,如何彰显其作为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