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上突破传统艺术的"标准",以鲜明的现代精神和现代语言,形成独特而又眩目的艺术景观。一味强调当代使中国当代艺术背离了大众的欣赏习惯,先天不良和后天不足的发展使其陷入解读窘境。  相似文献   

2.
艺术治疗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治疗技术,它以艺术创作活动为媒介,来实现调节情绪、改变行为问题、整合人格的作用。艺术治疗的概念同当代艺术一样起源于二战之后,当代艺术追求精神自由与心理治疗中缓解情绪的首要目的相同。当然,当代艺术在追求精神自由的同时,还极力去追求艺术美,实现艺术的典型性、形象性、主观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当代艺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决定其艺术作品生命力的长久与否。毋庸讳言,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关于"传统"的视域正在迅速地扩展,中国传统艺术在时间上不断向前延伸,在内容上更是无限丰富,这为今日艺术创造在对传统内容的选择吸收上带来多种可能性。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汰变形态。相反,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挪用和分解,会赋予当代艺术更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代艺术与日常用品的结合越来越密切,艺术美感的呈现具有另外一种内在模式。因此,以丹托"美的滥用"说为切入点,是为了在后现代语境里界定艺术。不过,丹托的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批判的,当代艺术的美感从未消失,后现代语境中的艺术美常被误读,在生成论层面,美感恰是置入艺术又被艺术本身所遮蔽。"艺术的终结"指的是艺术存在样态的新开端,美与丑只是艺术呈现的两种不同方式。由此,当代艺术需要经由民族性进而凸显独特的审美文化韵味,同时注重艺术元素的无用之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艺术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艺术思潮运动,当代艺术之父——杜尚身体力行地完成了对于艺术的颠覆和解禁。在当代艺术的潮流下,国内外美术作品越来越趋向于商品化与大众化。国内美术创作者应如何使中国当代美术染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底色,并使其发展保持新鲜活力,体现时代精神,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栗伟凯 《美与时代》2013,(12):125-125
进入20世纪,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接轨,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界关注于“本土化”。随着现代艺术与世界接轨,产生了当代艺术,简单的说,“当代艺术”就是只当代社会的艺术家,结合现实生活,对当下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那么我认为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新生代的艺术形式,有以下几个看法:第一是当代艺术作为新的艺术形式反应一种特殊的社会观念;第二当代艺术不是谁都可以玩的,技法是独特的,技法和内容的完美契合是重要的;第三当代艺术能产生与观者交流,使观者产生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今,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85美术新潮、89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到200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所呈现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状态是,其风格繁多,形式多样,各类思潮涌现,俨然是一种多元化、开放化的中国当代艺术景观。然而,在这种艺术形态之下,隐藏的是怎样的因素?是一种道德的沦陷,价值取向的扭曲,是盲目的拜金主义、崇尚商业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伪道德现象。如果缺失道德规范的支撑,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将是一种重创和跌落。也只有在当代艺术中坚持人类的感性直观、道德规范,在与道德至上进行永恒的对话过程中,对人类自身的弱点——崇尚金钱至上进行抵御,中国当代艺术才会通过这种形式与表征,无限丰富地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当代艺术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一是爱国主义-传统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二是非传统主义-前卫主义。这两种趋势相互交织,使现代主义艺术和传统的学院派艺术在多个方面相互碰触迸发出耀眼的艺术火花。早在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高峰时期),俄罗斯出现了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成立了一个与当时国家电视台播放的内容完全不同的一个电视频道"海盗电视台"。这是俄罗斯第一家独立电视台,面对的观众是"一群对当代艺术有浓厚兴趣的群体"。通过对"海盗电视台"的分析,不难发现,任何一种艺术现象、艺术流派的出现和产生都需要艺术家们孜孜不倦地争取和追求才能实现。无论是秉持艺术规则不放的学院派艺术,还是以自我为本体、以现代思想为标杆的当代艺术,它们在艺术场域中所展现出来的话语权力的争夺,正是当前俄罗斯艺术百花齐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我国艺术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代艺术策展人对艺术展览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概述了当代艺术策展人与艺术展览,分析了我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实际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最终提出了我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应该具备的技能和条件。在这些方面对我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对当代艺术展览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析,期望为未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首饰从史前的饰品发展至当代首饰,融合了人类先进的科技和文化。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现代手工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首饰的概念、材质、佩戴方式及表达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逐渐显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在当代艺术活动中,以首饰为主体的艺术形式,其互动性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佩戴形式和欣赏模式上,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从首饰的创作者、佩戴者、欣赏者三种角度去表达。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看我们的社会已经历了一个艺术的继承与开拓,融汇与创新的改变过程。我们种种文化形态都是形态符号功能的集中体现,形态符号的演变离不开对世界人类生活经验的参照,在当代艺术中,这些形态符号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人的文化归属感。当代艺术与形态符号的互动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中国当代艺术中每一种新文化现象和元素的出现并不能降低或取代形态符号形式的价值和功能。因为形态符号多元性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多样性相互融合才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现当代艺术的联系愈发紧密。西方艺术理论开端于西方古典艺术,在一代代艺术大师的创作和突破以及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不断变革和诞生出新的艺术潮流与创作思路。直到现在,在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贝尔廷的"艺术史终结说"和丹托的"艺术的终结之后"早已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当代艺术理论研究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展开。中国艺术在古代传统艺术理论与新兴艺术理论中应找到突破点,进而为当代艺术学理论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当代艺术是与传统艺术大相径庭的艺术形式,它打破了传统,以多样化的形式来表达艺术。当代艺术想要不断的发展进步,必定要与当代的社会进行联系。当消费占据这个时代,当代艺术自然要与消费进行融合,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文章以艺术家艾未未的作品为例探讨当代艺术与消费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董翎 《美与时代》2007,(10):43-45
中国当代前卫艺术是受西方现代艺术和国际大环境影响的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崛起,使中国艺术创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促进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下,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工笔画为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吸收西方成熟艺术观念和形式。超现实主义绘画与传统工笔画有着相同"写实性"基因,使得超现实主义观念融入当代工笔画中具有一定的基础。超现实主义艺术观念将传统工笔画从现实主义创作引领到超现实的发展方向,推进工笔画以恰当的方式介入当代艺术。超现实主义图式给当代工笔画带来新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促进了当代工笔画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曹轶 《美与时代》2023,(3):105-107
丙烯材料的诞生和发展与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联系紧密。如今,丙烯材料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最常用的艺术材料之一。以丙烯材料发展史为线索,结合丙烯材料的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对丙烯材料在当代艺术教育中的实践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年轻艺术家邱飞的观念版画为切入点,着重介绍和阐释其作品所追求的价值空间.从而论述当代艺术价值取向问题:体现学术方向,具有文化内涵. 第一部分通过对传达学术性的艺术语言的产生和输出过程的论述,阐明在当代艺术语汇中,学术性对于艺术创作--这个一切艺术的根本的重要性之所在.第二部分论述当代艺术中的缺失的文化性.第三部分论述时代性,最后一部分论述,在市场化,全球化的今天,艺术是否还能保持其本质不变,保持艺术的纯洁性,艺术本质与商业无关,以延伸主题.  相似文献   

18.
河清《艺术的阴谋》一书,通过列举大量的史实资料揭露了美国式当代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历程以及其最后如何改写了整个艺术史。激烈的言辞当中,河清力图去维护巴黎作为世界的艺术中心和现代主义的艺术审美观。作为艺术史和批评家,河清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是其历史意识却十分狭隘,仅仅看到了美国式的阴谋和当代艺术所表现出的消极一面。从艺术的阴谋是还是河清的阴谋?当代艺术,美国造?当代艺术—政治、经济的产物?"堵"西方艺术之潮流?这四个方面反问河清,"艺术的阴谋"是否为客观真实的阴谋?  相似文献   

19.
继黑格尔之后,1984年美国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再次提出"艺术终结论"而声名鹊起,他将艺术终结之后的"后历史时期"的艺术状态界定为"美学熵状态"。丹托所描述的当代艺术的"美学熵状态"是纯粹的无方向、无标准、无风格、多元论的。正是这种艺术状态,在艺术终结后的"后历史时期"才具有典型性,就是以艺术的无所不在消解艺术本身。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末,亚洲当代艺术开始崛起,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遭遇寒流之时,东南亚现当代艺术却渐入佳境。通过分析东南亚现当代艺术作品迥异的艺术风格、拍卖市场上的现状和活跃于市场上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等方面,探讨其在艺术市场上的表现力,进而分析其巨大的内在潜力和外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