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民生、关爱自然、贴近社会、反映时代是现实主义绘画的精神;歌颂革命历史,反映现实生活等重大题材是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特点.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主义创作对抗击在"文艺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伪艺术和反艺术的错误思潮及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绘画艺术和文学、哲学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因为艺术的主体是艺术家,不同的社会思潮、艺术家个性,不同的审美情怀和哲学观,以及人生理想的差异,都是造成中西方绘画呈现不同视觉形态的因素。中国画主要是写意,重表现,一般以线条为主要的造型手段,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西方主张写实,强调用光和色来表现物象,因而大都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为探讨中西方绘画之间的差异,文章主要从中西方绘画的宗教文化背景、审美意识、题材与表现形式以及时空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埃德加·德加,1834年生于法国巴黎。在印象派画家中,德加可以称为具有现实主义品质的巨匠。德加一生创作了大量以芭蕾演员生活为题材的油画、水粉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芭蕾舞演员们的台前台后的生活。德加偏爱描绘的梳妆妇女与学院派绘画中的女  相似文献   

4.
宗教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西方绘画艺术必然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传说成为西方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表现题材。在基督教文明近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同时期、不同  相似文献   

5.
作为1793年乾隆时期马戛尔尼英使团的制图员,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10 April 1767–23 July1816)为后人留下了数以千计的中国题材速写水彩画。这些画作不仅引领了当时欧洲的中国题材艺术创作风格,也深刻影响到了社会文化领域的"中国热"。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促成了东西方两个世界的交汇,也成为了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态度从"热"到"辱"的转折点。以威廉·亚历山大为代表的19世纪末西方中国题材绘画创作中,蕴含着西方社会对华认知剧烈变化的历史变局。  相似文献   

6.
明朝末年,发生了近代史上东西方文化间大规模的交流和碰撞。圣画像、圣经插图等西方写实绘画以及西方绘画原理在中国的传播,使以具有明暗画法"绘画阴影"的写实样式为特征的、与中国本土的人物画呈现出巨大反差的宗教绘画成为中国人认识西方绘画的视觉经验,给中国人留下了体积感强、画得像、动态真的"望之如塑"的视觉经验,这种新的视觉经验也让当时的中国人开启了不同于原有状物造型方式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西画东渐"现象也由此发端。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经济、政治、宗教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各自背景下不同的文化模式,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造就着中西方艺术独特的审美心理。中西方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心理差异是中西方艺术活动乃至呈现的艺术作品风格各异的原因之一,中西方绘画形态就居于中西审美心理的差异性,呈现出各自的特征。中国绘画形态表现为"心物交融"与"模仿自然"的美学原则;中国以"气韵生动"为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而西方则是追求"生动完美";中国更在绘画形态中着力体现含蓄的美感,西方则是力求突显奔放的张力。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延安从来都是一个被广泛表现且有着深刻历史内涵的题材,尤其是在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兴起后,对延安形象的刻画在美术形式中也有了丰富的表现。油画以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表现具有革命历史和革命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中有着优势,因而在表现延安题材的创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西方绘画作品出发,以"苏珊娜与长老"的题材为例,探讨男女画家在创作苏珊娜形象时的差异性,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男女画家的苏珊娜形象。男性画家选取了丁托列托、鲁本斯、伦勃朗,女性作家选取了阿特米西亚以及纽约女画家凯特琳·吉列,通过比较的形式,直观展现男女视角的不同,从画面的构图、场景、人物动作表情方面分析其人物形象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西方艺术的发展开始延续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追寻艺术的本质。但现实主义题材的绘画并未因受其影响而式微,相反,二十世纪社会的快速变革,给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客观对象和批判角度。二十世纪美国社会转型与人的异化以美国的城市风景画为切入点,探究现代社会下美国社会经济转型对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11.
米勒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的杰出代表,他的整个艺术发展轨迹也奠定了他突出的艺术成就。关于米勒的绘画,本文以艺术家早期的绘画题材为观赏视角,试图从一个探索的轨迹中发觉艺术家潜在的艺术本质和艺术积淀,通过对肖像画和故事画题材的解读、形势与内容的分析,更深入的呈现出艺术家艺术成就多面性色彩。  相似文献   

12.
在欧洲绘画史上,女人梳妆和洗浴的题材屡见不鲜,但专门对此题材进行深入挖掘的画家并不多。德加、勃纳尔和巴尔蒂斯从不同角度对妆浴类题材进行了深入的描绘。他们出生于近似甚至相同的地域或时代,对私密性有着同样的过分珍惜和热爱,再加上画家之间的影响,妆浴题材在他们三人之间完成了传承。他们传承的题材是外衣,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然而,题材和艺术的本真却超越了他们自己的时代,成为了不朽。他们保全了真正的美,完成了这种传承。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从东方还是西方,凡是稍有从事过美术相关行业的人,都不会对印象派感到陌生。西方艺术19世纪最后30年,印象派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当今在中国的学院教育里对于印象派绘画的分析,关注的大多是技法、题材和历史背景等,这些无疑是欣赏和评价印象派绘画的重要方面。但除此之外,从印象派绘画观念发展的过程来看,最为吊诡的一点是它从追求极端的真实起步,最终走到了真实的虚妄。本文通过对西方艺术经历印象派绘画的前后过程进行分析解读,指出人的视觉思维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统绘画中以"借物说事"为原则转向表现事物的客观面貌——"追真"为原则再发展到了以表现艺术家自身的主体原则的变化过程,这种转变源于印象派艺术家自觉的艺术实践精神。印象派的存在对于人类对于客观真实的认识来讲,正所谓是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土壤,其艺术代表着一种美学典范与古典原则,作为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形象,是西方众多绘画名家所描绘的对象,不同流派的绘画大师以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角度来阐释着维纳斯的女性美。采用艺术史图式分析的方法,以西方艺术中维纳斯形象的"对镜"为着眼点,把韦切利奥·提香(Tiziano Vecellio,1490—1576)的《镜前的维纳斯》(Venus with a Mirror,1555)作为个案,对比分析与之有渊源关系的维纳斯"对镜"题材,从绘画的内容、构图、表现手法等入手,探究西方艺术中维纳斯形象"对镜"图式的渊源,深层剖析其相互间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紫兰被认为是中国闺秀油画家的代表,在其留存的绘画作品与个人写真照片中都多次出现音乐相关的题材和元素,音乐题材绘画作品也几乎成为关紫兰绘画创作的一大特色。《良友》画报第45期封面曾刊登关紫兰手持曼陀铃的照片,《良友》第57期"关紫兰女士个人展览会"专版中选取并刊登《曼陀铃》作为其静物画的代表,另外,画家1930年个展现场也特意与音乐题材作品合影留念,由此可见,关紫兰对音乐题材的重视与偏爱。关紫兰音乐题材绘画作品的产生与日本留学经历密不可分,是留日背景下对西方现代艺术题材内容与风格特点的积极探索,同时也是画家的生活记录与丰富女性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宗教绘画形象的传承数不胜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改变以及创作者自身对题材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不同等,形成对同一绘画题材的不同表达,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着重分析当代艺术家刘晓东的《吃完了再说》这一幅作品和刘晓东绘画艺术风格,将它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作对比,从同一题材出发分析他们之间不同的绘画表达,并列举其他当代艺术家的例子来总结出当代画家对传统绘画题材的现代转变,从而赋予艺术品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7.
图像学不仅适用于研究西方绘画,而且也同样适用于中国绘画的研究。在此,从图像学角度出发,结合潘诺夫斯基的研究试从前图像志分析、图像志分析、图像学分析三个阶段分析绘画作品李嵩的《货郎图》,大致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释:第一,解释绘画作品的自然表现;第二,解释该绘画作品的传统意义;第三,解释绘画作品的深刻内涵。《货郎图》这幅现实主义绘画是一种以神写形的典型传达,作者用熟练的表现手法去表现生活画面,给人们呈现出典型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是一件优秀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品,具有深刻的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静物题材是绘画中重要的绘画题材,水彩静物更是水彩中被经常创作的题材。湖北美术学院的刘寿祥老师在水彩静物画创作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道路。水彩静物"鲜果"系列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他在水彩静物画中将东西方文化相结合,使作品成为中国水彩画民族化的重要代表。文章着重从绘画技巧、用笔、水分控制、色彩和文化背景方面分析刘寿祥老师水彩静物作品的绘画语言,并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9.
影响绘画题材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共同影响宋代院体绘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题材发展的因素大致有哲学思潮、观察方式等。宋代院体绘画题材相对全面,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题材发展则不均衡;尤其是人物画题材在各自体系的地位不同。了解历史上东西方绘画题材演变的过程及原因,利于指导当前画坛的发展,使各画种艺术得到共同发展,不致偏废。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艺术史中,宗教与艺术时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于在中世纪时期,一切艺术都只为宗教服务,宗教对艺术的影响非常之大。因此分析艺术中的宗教性是有重要意义的。在17世纪佛兰德斯地区的绘画中表现出鲜明的宗教性特征。以当时的杰出画家鲁本斯的代表性作品《下十字架》,就从文化、政治、经济等角度反映出这一时期佛兰德斯绘画中独特的宗教性及整个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