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舞蹈是人体的艺术,它以动作性、表情性、节奏性、造型性形成艺术特色。舞蹈艺术经过长期发展已从最初生活现象的简单模仿,到现在异彩纷呈,给人以更多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3.
魏迎涛  李恒 《美与时代》2008,(5):114-115
数学与艺术有着共同的美学特征,其中以几何之美、对称之美."黄金分割"之美、透视之美、和谐之美最具特色,这些美学要素不仅成为数学领域里最科学的、最美的象征,也成为艺术领域里感性的、最高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4.
景观空间中,“界面”作为空间形成空间围合的载体,是塑造景观空间的一个要素,而界面的一个特殊成员———“虚体界面”,在景观空间环境的塑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通过从“虚体界面”要素入手进行探究,从而认识到“虚体界面”在景观空间中的存在意义与作用。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和处理景观空间,或许会有助于创造景观空间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5.
道家的虚静说,与佛家的禅境,历来被人认为是一种审美的至境、化境。它们所强调的虚一而静和一念顿悟,即是以超越的心态,与俗世人生拉开距离,以保证主体注意力的审美转向,进而达到对于观审对象的高峰体验。这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心境,是人类诗意生存所必须的想象中的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第16章集中表达了道家的生命哲学。按照这种生命哲学,虚静是道的基本特性,万物禀道而生,那么虚静就是万物(包括人的生命在内)的根本,是万物生命力的源泉;人在纷纷纭纭的生命展开过程中,须懂得致虚守静,"反""复"生命的根本,才能全性葆真,培植内在的健全生命力,提升生命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质量》是高尔斯华绥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小说讲述了一对兄弟在机器大生产时代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坚持用最好的皮革,以精湛的手艺,倾尽全力做最好的靴子,面对机器大生产的压力,他们依然苦苦支撑,拒绝粗制滥造,最终因入不敷出而被饿死的故事。小说浓缩了高尔斯华绥的艺术造诣,魅力无穷。小说中体现出的人性之美、悲剧之美以及悬念之美,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理想和品质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褚潇白 《法音》2008,(10):60-62
在佛陀灭度后的五百年间,世人因“佛相不可显现”而未曾以人形为之造像。在印度佛教艺术最初的流派中,没有佛陀本身的形象。印度的艺术家们通过一些佛经引证了“世尊”和他的一生八相,比如:用“菩提树及空座”代表“成佛”的场面,用“法轮”来代表“说法”的场面,但用人形来表现佛陀的情况付诸阙如。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执政,  相似文献   

9.
文睿 《宗教学研究》2000,(1):107-111
从初唐到盛唐.重玄趣味经历了从纯概念性思辨向修仙之学的复归,这在道教美学上则体现为一个从建构审美理想到关注审美实践和审美教育的转交过程。李荣是这一进程中承上启下的人物。本文试图从他的渐修观、道体论、体道论几个方面整理其思想,并为重玄荚学的演进脉络安置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倪瓒与弘仁的山水画在意境追求上有相似之处,画面纯净、简淡、萧疏、雅逸,具有冷逸之美。其绘画风格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简约的图式;2.意象的空间;3.枯淡的笔墨。他们的绘画来源于生活,强调主观体验和情感表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画面中所体现的山水精神,及其在澄澈的心灵境界中所达到的超凡脱俗的审美品格,在今天仍然具有研究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优秀老作家孙犁,历来十分注重文艺的美育作用,尤其注重作家自身道德美的修养和作品中道德美的创造,并认为这是文艺服务于人生,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他曾经发表过许多卓越的见解。 孙犁认为,“凡艺术,都应该是美的。”但艺术的美首先应当是内容,而不是形式。所以他在阐释文艺的美育作用时,总是这样清晰简捷地说:“艺术家创造出美的形象,以之美化人类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因此,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舞蹈艺术教育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对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的意义作初步探讨,希望能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舞蹈艺术课程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代绘画是从马奈开始的".马奈"一旦面对画面就格外大胆,他完成了库尔贝不可能完成的大胆的革新.自马奈开始,近代绘画就朝着<奥林匹亚>暗示的方向--打破古典的维美的、理想的三度空间,强调绘画平面性的方向发展.这个发展的方向得到了人们的公认."  相似文献   

14.
线,作为中国画中最简单直接又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方式,不仅是绘画的独特语言,也是表达艺术家情感的重要载体。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线的画法从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因此,想要探究中国画艺术之美,就要从"线"开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针对线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其蕴含的艺术之美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5,(10)
<正>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艺术的产生,使物质的存在更加富有生机。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无不出自上帝之手的创造中,艺术通过绘画、音乐、建筑、戏剧、文学等形式丰富地诠释着上帝的美好。古希腊文化是整个欧洲文明的起始和奠基。古希腊的诗歌以《奥德赛》、《荷马史诗》等闻  相似文献   

16.
有史以来,朴素美一直是中国画艺术的重要审美方式之一,这种审美方式的产生除了与绘画艺术自身的形式有关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影响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也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此,和谐已远远超出了美学上的意义,更富有深刻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美”的探索和实践,表明“美”贯穿在课堂的始终,表现在各个方面,既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科情感。  相似文献   

19.
雨花石作为纯天然的观赏之石,自有它的独特之处。通过分析雨花石的石形、石色和石纹,有助于广大爱石之人深刻感受它的自然形式之美,体会大自然鬼斧神工带来的深深震撼。  相似文献   

20.
“虚静”和“静穆”是东西方古典艺术作品极力追求的审美意境.两者虽都包含“静”字,但其涵义却是大不相同的,前者着力于“虚”,后者着力于“穆”,两者都认为只有做到“静”才能隽永含蓄、达到永恒之美.东方“虚静说”要求创作主体在创作时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并要求作品达到“物我交融”、“以天合天”的意境之美;西方“静穆观”则要求创作主体模仿真实,严格遵从美的形式法则、以人工之巧智达到最自然的唯美形式,要求作品体现出崇高与庄严的气息、体现单纯与纯净之美.“虚静说”对中国艺术的审美标准有重要影响,而“静穆观”则成为判定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形式与内涵的重要准绳.对二者的比较可以探知东西方古典艺术的异同,从而创作出既具民族特色、又具国际特点的优秀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