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这个经济发展飞速的时代,互联网似乎已经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衣服,网购;食物,网购;旅游,网购;看病,网络挂号;支付,支付宝、微信等……,我们的生活不仅完完全全陷入了瓦联网平台这个怪圈,而且几乎已经被突如其来的"微文化"快速地"引领"着。艺术传播和消费的方式,也从传统方式转换为了网络电子平台宣传和销售的新形式。艺术微展和微拍作为网络时代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从2013年年初起几乎成为了各种艺术机构必定使用的艺术品传播平台。传统的艺术品传播格局从  相似文献   

2.
随着通信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微信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传播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微信这种网络社交媒体,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浏览、分享、评价、讨论网络资讯,已日渐成为大学生群体日常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广告学专业学习服务类微信订阅号"广告生活"的建设将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不仅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工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网络互动教学将教育与学习融入到生活中,不仅使学习教育不再死板,反而使教学更加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3.
高校美术教学的科学合理性是教师工作者的长期探索的方向。近年来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微课这一具有网络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学资源的涌入,在西藏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掀起一股热浪。微课平台的建设与运用将在西藏高校美术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有效地提高高校美术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两微一端",通过其多元化互动交融方式、多层次分众传播策略以及多角度消息整合推广等突出优势开辟出新媒体高速、高效、多能的信息传播途径。在这一途径影响下,以往运用形式单一的地方城市形象推广方式也可借此突破改变,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媒体框架构建宣传推广平台,进行海量信息推送、跨媒介整合营销、互动体验式交流传播等,释放城市形象推广"话语权",寻求适合地方城市形象推广的有效策略,促进整体品牌形象建立及竞争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工具,微信打造了一个快速传播信息的熟人关系场,实现了"以朋友圈"为基础的信息共享,构建了特定的社会意义。目前来看,我国关于微信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微信自身的研究,重点分析微信的属性、特征以及传播学上的优势。二是微信的功能及影响研究,主要分析微信传播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学界的研究主要从正、反两方面入手。三是基于微信平台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微信营销上。此外,还有少量关于微信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微信的政务应用等方面的分析。总体来看,国内关于微信研究的理论性较强,且观点不一。大部分研究属于定性研究,重点探讨微信的传播特征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6,(6):204-207
随着微信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普及,微信正逐渐超越QQ、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成为大学生网络学习和社交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愈来愈显示优于传统教育渠道的强大渗透力和影响力。如何利用魅力十足的微信开发其政治参与功能,创新政治参与方式,构建起新的大学生政治参与生态环境,这是当前微信视域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民众对信息交流平台的热情已然从短信、QQ、微博逐渐转移到了微信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信息,将其作为交流互动的平台。面对来势汹汹的"微信",如何利用新媒体来辅助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一、微信在辅助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表现微信作为一款简单易用的手机软件,十分方便、迅捷。微信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书画中的艺术精神与中医理念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之间在原理和功能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医诊疗当中所运用的"和谐""气韵""辩证统一"等中医思维与中国书画的艺术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中医药院校中开展中国传统书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提高中医药专业学生的文化内涵,同时,这也是构建中医药文化与艺术教育相渗透的创新型高校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作品展示方式相比,"微展示"是"微时代"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美术成果展示和评价形式,它不仅解决了传统作品展示方式不能达到的方便、迅速、时效等问题,还为美术教学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展示和交流的自由空间。"微展示"的主要模式有网站、微博、微信、QQ、微课等。通过微展示,可以实现学习共同体的自评和他评、创建课堂教学的素材库、搭建优秀作品推送平台、形成成果展示型微课等。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传统作品展示模式和"微展示"相结合,充分展示学生的优秀美术成果,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10.
瓷釉开片是宋瓷追求的一种纹饰美,它不同于釉上或釉下的彩绘,呈现出一种"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美感。瓷釉开片艺术能够获得人们的赞誉,不仅在精神文化层面契合儒、道、禅的内在特质,更是在审美趣味上具有简古淡泊的平"淡"之美,见素抱朴的素"朴"之美,洞察生命的"幽"微之美,破而后立的"破"势之美。总之,其"淡""朴""幽""破"的审美特性丰富了宋代瓷釉开片艺术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互联网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应用,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催生了即时社交工具的开发和普及。微信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大的受众,微信在大学生人群中很受欢迎。基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本文结合微信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了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了发挥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7,(5)
<正>本刊讯为响应中国佛教协会在2017年4月19日发出的关于《遵规持戒去伪匡正共同维护藏传佛教活佛形象》的倡议,根据《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现对微信公众平台"活佛""仁波切"等称号的使用作出如下规范调整:1.用"活佛""仁波切"等称号注册或修改微信公众号昵称、功能介绍,需要提供中国佛教协会统一制发的"藏传佛教活佛证"、身份证等资质材料。  相似文献   

13.
豫西民间剪纸是中原较为知名的一种艺术形态,是中原艺人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随着时间的流逝,豫西民间剪纸传承面临着诸多问题,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已成为业界的共识。MG动画具有"短、平、快""风趣幽默、节奏感强"等特点。利用MG动画可实现豫西民间剪纸的数字化永久保存、视频影像网络传播、科普动画教育传承等,对豫西民间剪纸保护与传承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油画是一门对专业性要求较强的绘画门类,油画创作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自身的天赋与努力,还需要得到系统性的学习、训练,接受全方位的艺术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当前高校在艺术教学方面逐渐引入了更多科技教学手段,用来创新艺术教学方法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健全的学习平台。基于油画艺术的特点,探讨在教学中构建多模式油画教学体系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为高校油画教学提供完整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天才观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其艺术理论基础之上的,是其艺术理论的实质与核心。只有真正掌握和理解了康德的天才观,才能对其艺术理论得到更深、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也只有坚持分析与体悟康德的天才观,才能更好地去领悟和走进康德"美"的世界。康德所说的天才并不是指智力天赋的高低,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能力,包括"艺术""规则""天生""自然"四个内核,具有"独创性""典范性""自然性"和"限于美的艺术领域"等特征。在康德那里,天才与鉴赏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高校艺术史论类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当前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高校艺术史论类课教学,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高校艺术史论课授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更加充分地发掘和创新艺术史论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创新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探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趋势,"广告设计"课程作为艺术类和传播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也应该根据广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学、做"一体化运用到"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教师组织教学的作用,对解决课程教学问题、学生学习问题,以及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剖析制约河南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瓶颈"因素,探讨民间美术类非遗文化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相应融合对策,以期河南非遗文化弘扬的同时,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高校审美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们提升自身的品味和创意,对学习和理解艺术专业课程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认识、感受和欣赏美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艺术公修课作为高等教育中美育的重要载体,在高校美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课程思政"很好的实践科目。美感教育作为世界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德智体美劳这五育中,承担着桥梁的作用。艺术公修课在高等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德育作用,美育与德育之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美"与"善"有着内在联系与统一,并且当代的"美"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内在联系与统一。在高等教育中,通过艺术公修课的形式,进行"以美育德"的实践,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式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