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应该珍惜且努力传承的宝贵财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教育部门非常重视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利用价值。将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和高职艺术设计课程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教学和地域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有效融合,对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艺术设计课堂中加入传统工艺美术元素,也可以有效提升高职艺术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思想、艺术的流入,艺术设计开始在国内兴起,工艺美术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开始衰落。有人认为艺术设计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化的继承,他们同源异流,也有人认为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是两个不同概念。但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有着几近相同的发展轨迹,即使在表面看起来差别越发明显的今天,它们仍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林青 《美与时代》2014,(4):67-67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除了绘画与美术欣赏外,其他课业都属于艺术设计的教学范畴。艺术设计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宽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工艺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其艺术设计课也将进一步得到重视与加强。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它不但有许多技巧、技术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着许多设计元素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提高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其审美情趣以及鉴赏价值不言而喻。在艺术设计中有效融合传统文化,是创新艺术设计的重要体现,传统文化以自身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为艺术设计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彭敏 《美与时代》2014,(10):67-68
CAI多媒体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成熟,以其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等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加强多媒体教学,灵活地把使用课件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CAI多媒体技术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手段,让学生更能直观的了解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使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学习化成一体。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刻变革和高速发展时期,艺术设计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从以前的工艺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许多阶段,但是现在我们又将面临着一个新的转折。时代变了,科技、工艺也变了,由此又带来了其他领域的一系列的改变,所有这些改变必然会导致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深入分析闽东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科学借鉴国内外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在新形势下传承和产业化发展宁德传统工艺美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对于课堂构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倡导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教学理念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将知识点传递的学生,整个过程中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的状态,全程缺乏主动的思考。长期以往,将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在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中也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教师面对新的教学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利用什么样的教学媒介,才能够将知识点更好地呈现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些都是需要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要思考的。主要从目前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模式中改革原则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这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各高校都先后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年轻的、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专业定位的方向性;注重教学的实践性、连续性和渐进性,不断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专业及文化素质的教育,确保生源的质量,创造学生良好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对艺术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而现代艺术教学观念也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民间美术在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受到了许多高校的重视,将其融入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使人们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和认识变得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1.
色彩基础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传统单一的色彩教学模式已不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需要。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应重点训练学生的色彩表现感知力,以及多向性、交叉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广泛的色彩设计意识和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拓展学生的想象与表现空间,从而真正达到驾驭色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要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更要与实际接轨,满足社会需求。在如今这个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设计类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与追捧。因此,艺术设计思维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在高职美术教学中,除了学习美术基础理论和加强技能训练以外,更要融入艺术设计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将市场需求与教学联系起来。文章将深入探讨高职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思维的融合问题,以便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快速发展和长期繁荣的内在精神纽带,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做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是近年来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课题。因此,在艺术设计中,可以将艺术设计理念和传统文化有效融合在一起,积极创新艺术设计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理念,同时也实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继承。文章就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进行探析,旨在与同行进行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期,世界艺术设计领域新兴了一种工艺美术形式——橡皮章。它的艺术创作方式和作品呈现方式都与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版画和篆刻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其操作更为简单,表现题材亦更加广泛,更符合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5.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手段。21世纪,高科技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使中国的艺术教育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一跃成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新媒体艺术设计类专业也已经成为中国高校比较热门的专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出现的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脱离等问题进行阐述,强调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实用型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许多设计师在其艺术作品中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尝试体现传统艺术意境和文化传承。巧妙和谐地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是这类作品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当下环境艺术设计现状的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模式的创新方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为提高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不重视中国画课程教学,使得学生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掌握,对中国画创作技法的认识也不够充分,使得他们的设计基础较为薄弱,所设计出的艺术作品缺乏传统文化内涵与民族审美意韵。解决这一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中国画课程,通过中国画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从而使得他们所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更加具有民族性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因此,美术教育中艺术设计课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关于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也变得更加重要,其中色彩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更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文章从美术教育中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色彩教学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阶段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动漫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华民族特色的传承与艺术发展。但是由于当前中国动漫动漫艺术设计缺乏民族文化继承性与创新性,导致了我国动漫艺术发展存在较大的问题。分析传统文化与动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当前动漫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传统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的融合及有效创新,旨在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悠久历史,经过千年沉积,博大精深,尤其是在艺术殿堂中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而言,传统文化的作用也无可替代,现代设计师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利用现代环境设计理论将中华文化中美的因素加以诠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代环境艺术特色,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又是现代环境艺术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现代环境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发展的一个方向。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进行探究,明确现阶段两者融合水平以及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我国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