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旅游业的发达带动着相应的产品开发,因此,旅游衍生品可以称得上是集纪念性和实用性、及独特设计于一体的艺术品。从服装旅游产品的开发入手,分析现阶段旅游衍生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秦俑旅游服饰衍生品开发进行研究,通过制作秦俑旅游的成衣产品,以及考察服饰衍生品的设计市场,为秦兵马俑旅游产品注入新鲜的血液,以期开拓服饰品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环境雕塑已是当下雕塑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公众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环境雕塑空间营造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环境雕塑空间以及环境雕塑空间关系可以对环境雕塑空间营造的问题进行研究。不过,商业空间、文化空间和休闲空间中的环境空间营造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剖析了当下博物馆文化衍生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和现存的问题,从皮尔斯符号的三个层面和符号的传达过程出发,探索现有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开发策略。结合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相关开发特性,包括文化性、宣传性和教育性,对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外延信息和内涵信息分析,文化信息源、编码方式、以及产品造型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善。以符号学为出发点,符号的传达为分析流程,为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将博物馆的文化内涵融入在产品中,宣传博物馆文化的同时丰富消费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大型人物雕塑是城市设计、文化旅游景区、人文纪念场所等空间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文章通过六盘水孙思邈药王雕塑介绍大型人物雕塑在设计、制作、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细节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大型人物雕塑比例问题的把握,以及锻铜雕塑工艺技术、制作流程、安装手法等具体实施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创意产业新形势下,博物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经济复合体,而艺术衍生品的设计开发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势态。从创意产业的背景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及访谈法、问卷调研法等方式分析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各相关人群的认知差异,能有效梳理艺术衍生品的设计策略,让文化艺术品走进大众的内心体验情境中,将有助于调整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设计思路,使其符合新的经济形态以及周边人群的认知度,从而实现文化教育与体验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6.
探究雕塑作品的存在本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审美接受问题,就有了作为审美经验的触觉与质感问题。对于审美经验的触觉与质感的探讨,显然不能完全停留在艺术学的范围内,有必要上升到一般的哲学层面加以探讨和研究。首先,从雕塑最基础的感知方式出发,探究触觉经验的基本问题;其次,追问雕塑作品质感的呈现,在这个问题上,触觉与质感二者相互区分却又彼此关联;最后,思考作为三维立体艺术的雕塑究竟应该如何在触觉与质感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经验与审美接受。  相似文献   

7.
将情感体验引入艺术衍生品设计领域,分别从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探讨艺术衍生品的设计思路及策略,旨在打破艺术衍生品"照搬原作"的复制衍生形式,为艺术衍生品设计提供多样化的设计思路,指导其他艺术衍生品的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8.
纪念性雕塑作为城市雕塑的主要形式,在圣彼得堡的城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圣彼得堡纪念性雕塑的题材、形式以及创作背景等相关因素的研究与探讨,体现纪念性雕塑在圣彼得堡的城市发展中所起到的景观标志以及精神引导这两方面的作用。阐明纪念性雕塑不仅仅具有独立的形式美感,也具备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创研发探讨千山佛道教古建调查与保护,从千山的文化背景入手,研究千山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文化,对文创产品进入深入的探究。文章阐述了千山佛道教古建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古建筑研究中所存在的显著问题,千山景区有名的寺庙、道观等地,以及千山的特色旋子彩绘,分析了千山佛道教古建文创品的思路和具体想法,如文创衍生品的特色所在、文创衍生品开发的前景趋势,提出了千山古建筑群体的理论性保护措施。由于千山的文创衍生品开发并没有其他历史景区的历史资料详细,所以要进行千山景区文化历史背景的收集和整理并做好补充工作,加强对文化方面的信息积累,使千山景区的文化流传下去,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当代城市发展迅猛,随着城市文化建设以及广场建设的推进,城市雕塑成为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重要载体。而相对于传统雕塑而言,动态雕塑这种新型的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雕塑静止的状态,引入了"运动",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趣味性。同时动态雕塑的表现方式和艺术创作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与实践相结合并逐渐完善。文章从动态雕塑的概念出发,明确了动态雕塑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创新的必要性,指明了它对视觉艺术的作用,并对它在现代公共空间的应用发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文章概述了无锡城市景观雕塑的风貌及类型,分析了无锡城市景观雕塑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进一步从景观雕塑规划、民间艺术特色的借鉴及城市人文环境等方面对无锡城市景观雕塑的设计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丽萍 《美与时代》2008,(1):111-113
一.雕塑与雕塑艺术 关于雕塑的本质特征,黑格尔曾这样说过:"雕塑用来雕塑形象的原素是占空间的物质,这物质还处在原始的一般性的实际存在,其中可以运用到艺术里的特殊具体的因素还只有它的一般性的空间体积以及就这些体积尽量塑造出美的形象时所能达到的一些较具体的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也正在一点一点进入到数字化的影像世界中,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之下,数字影像应运而生,逐渐受到雕塑艺术家们的喜爱,并开始有意识地将其运用在城市公共性雕塑当中,希望能够在进一步增强城市雕塑公共性的同时,也能够不断加强城市雕塑的艺术性,进而可以使得人们的文化生活得到大力丰富,为创建文明、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在此背景下,从简单介绍数字影像的基本内涵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数字影像的实际优势以及现阶段城市公共性雕塑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围绕数字影像在城市公共性雕塑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环境雕塑艺术中的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构成了环境艺术形式美的范畴,对环境起到了点缀和升华的作用。抽象的雕塑带给人们强烈的现代感以及感性思维,具象雕塑带给环境的真实性被人们清晰地识别和接受。它们将纯艺术和大众艺术既巧妙地结合,又有的放矢地分散于不同的表现形式中,从而给观者创造出不同的感官世界。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将城市的文化精神浓缩成可视的符号语言,将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景物有机地重组为一个文化点缀,给自然一点情趣,给城市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5.
校园装饰雕塑是高校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彰显着一所高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品位,并对受众具有潜在的教育意义。文章从校园装饰雕塑的基本形式以及形式语言入手,探讨装饰雕塑在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黎瑶 《美与时代》2014,(11):106-106
通过西方波普艺术以及本土艳俗艺术的雕塑出发,浅析它所存在的利弊,提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中的空间内涵缺乏。  相似文献   

17.
正一、艺术衍生品的商业发展(一)我国艺术衍生品现状概况艺术衍生品本质是由原创作品衍生,强调商业效用、艺术附加值的艺术商品。因立足原作的原创性,又突出时尚性和设计性,契合娱乐轻松的大众文化,艺术价值和消费者吸引度都较高。以创意区、创意店为代表的艺术衍生品业正成为大众消费新趋势。现阶段,国内艺术衍生品市场尚在起步,专业的创意设计公司规模小、数量少;艺术创意区或大型商业区相关商店不多;设计开发依赖他国经验;多数企业的艺术授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间的流逝,地域文化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雕塑风格等文化形式都逐步向欧洲风格靠拢,沙俄国家引入地域文化的雕塑风格、欧美音乐、宗教信仰、芭蕾舞、啤酒等多种文化,与地域文化传统的中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属于地域文化的城市特点。而综合了欧洲多种经典的雕塑精华,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雕塑群。直到现在,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群还被堪称为雕塑行列的经典,并且吸引了很多的雕塑学者及外省游客前去观赏。地域文化城市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应该怎样延续其城市的雕塑风格,并且与地域文化未来的城市发展相融合。根据雕塑风格对地域文化、雕塑文化的影响分析,对地域文化未来的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并且也是保护地域文化独特的城市环境与雕塑风格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雕塑是一门研究立体空间的艺术,无论是古代雕塑还是现代雕塑,无论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还是现代装置艺术,它与空间的理解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相对于正空间(三维空间),负空间作为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关注和思考。雕塑的负空间给欣赏者的是可供发现的空间,或者发现一些潜意识的、被忽略的、被遗忘的、被固态审美所掩盖的空间、状态、感受等等。运用负空间的概念指导创作,从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雕塑创作的空间意识,让艺术作品的多样性有了更多的偶然性和可能性。在各个艺术领域中,负空间都被广泛运用,中国雕塑的"意象"空间,国画中的飞白、留白,平面设计中的剖除正型以及雕塑作品中的镂孔,等等。如何运用负空间来进行雕塑创作及负空间作为表现形式和方法,如何在雕塑创作有效地运用,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共雕塑不仅是城市文化的代表,还是城市精神财富的象征。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出现了许多问题,造成了一些公共雕塑与城市定位、城市文化背景、城市规划不符的现象。因此,为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加强城市公共雕塑的规划建设,弘扬城市文化的核心价值,文章就城市公共雕塑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价值做了一些研究,提出城市公共雕塑建设的相关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城市雕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