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西方艺术思潮与绘画手法的涌入极大丰富了中国画的题材与形式,影响了中国画的思维模式和精神理念,这些革新直接反馈在画面当中,体现在对不同构成元素的学习和发展当中。在新时代、新背景的要求下,中国画不仅应当传承传统精神文化精髓,还应当根据时代的需求和艺术审美的需要发生新的变化。西方绘画艺术作品中的构成元素能够极大拓展中国画的表现维度,丰富其对不同题材的表达和呈现。只有勇于创新、勇于学习,才能够使中国画一直走在世界绘画艺术的前端,使中国文化永远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2.
李老十(1957-1996年)作为"新文人画"的重要艺术家之一,在中国画创作上具有突出的成就。纵观李老十的绘画作品,其绘画注重笔墨表现,根植传统而富有新意,同时可以看出他对多种绘画形式的取法与借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通过李老十绘画的形式语言特色,从传统笔墨的取法、民间美术的借鉴以及西方绘画的吸收等三方面入手,力求从画面语言构成上对李老十中国画作品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绘画,除绘画本身外还包含诗词、书法和印章,这些元素构成了中国画的显著特点。中国字,最早是来源于画的象形字,以画达意。故字或画,多少都含有诗意,皆离不开意境。传统中国画丰富的精神内涵、审美理念和思维特点体现了中国画文学性的主要内容。诗词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生命力的分支,其文学性作为中国画的养分使中国画成为一朵生命力旺盛、永不凋落的独秀之花。文章以古代诗词和中国画间的相互交融为主题,来逐一分析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意象在中国画中的深入能够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其不同的表现手段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形态,意境在中国画中的表现是尤为突出的。中国现代水印版画受中国画的影响是较大的,其中中国画意象在现代水印版画中的影响使得现代水印版画更具艺术美,可以说意象是中国现代水印版画的绘画形式语言,是值得现代画家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画意象内涵的分析,阐述了中国现代水印版画的艺术特征,并且针对中国画意象对中国现代水印版画的体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艺术史的演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艺术形式的演进.画家李伯安以"笔墨服务于绘画主题"为原则,主动寻找自己的形式语言,创作出既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又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6.
中国绘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作为中国文化精神载体的一部分,中国绘画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其独有的形式面貌与高贵的精神气质。单纯地说中国画的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可以中国画分科及立意、中国画的法则、中国画的空间处理及中国画艺术的美学价值几方面试来分析中国画传统文化精神,并就当今中国画面临的新挑战探讨中国画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作为中国的文化精粹,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也体现着中国画作写意的神韵。对于中国画而言,写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随着绘画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绘画技巧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中国画创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中国画的创作既要讲求技巧,同时也要讲求神韵,只有将二者完美结合,才能够创作出艺术性强的作品。文章通过论述中国画写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画的创作水平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的形式美表现在中国画特有的材料、特殊的笔墨效果、特有的画法程式、诗书画印、装裱款式、构图以及画家具备的技法风格等方面。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怎样画有"味道"、有"品质"、有"格调",是画家们反复思考的事。事实上,形式美是中国画的根本,是核心。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熟悉、理解、探索、研究中国画的形式因素,保持中国画样式的东方性、民族性,使中国画的形式之美代代相传,绵延不断,使传统中国画的菁华永续流传。  相似文献   

9.
阐述中国画的概念,而后以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中国画的构图技巧及中国画意境美的表现路径,以期提升中国画绘画水平,推动中国画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新的文化交流和国际化的趋势,使得中国的绘画艺术将以史无前例的丰富内容和坚定自信的姿态去迎接意识形态前沿的冲击。多元格局形成的趋势,促使中国画必须在国际现代化进程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又能被国际化社会所接受的形式。保持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大胆地对中国画进行实验,加强中国画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既要保留纯粹的审美精神、宇宙观文化哲学,提高中国画的现代韵味,又要在中两交流中兼容并蓄,并注重拉开与西方艺术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这一概念的提出,大约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中国画是相对于西洋绘画在绘画风格、风貌以及艺术精神上所作出的一个界定。其表现内容、语言形式、审美精神等,都是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是最具东方审美特征与艺术趣味的最高代表和艺术典范,在世界艺术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文章是通过对中国画传统绘画中的语言——线与形进行梳理,辅助以具体作品分析,并结合吴剑珊老师的绘画作品展开分析与探究。通过对中国画绘画语言线与形的艺术表现语言的具体探究,集中从吴剑珊老师绘画作品的三个系列进行赏析。通过对老师作品的赏析发现在创作过程中除了以线造型之外,还利用了当代对线的表现方法,学会用线性语言表达画面效果,使其画面更具艺术的魅力与感召力。这些在画面中的艺术语言的表达,对笔者的创作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与中国哲学的渊源很深,可以说中国哲学是整个中国画的灵魂,是中国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与中国哲学水乳交融,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中国哲学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在中国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从中国画中能够看出中国哲学的的发展趋势,那些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哲学和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3.
白描指的是用单色线对物体加以勾画。中国画白描艺术家凭借敏锐的艺术之洞察力、创新精神以及对"真、善、美"执著的追求精神不断地打动着世人,并且影响了很多的绘画艺术家。本文从书法用笔、单线绘画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画的白描艺术,提出了白描要试着走出传统,将现代化绘画技艺与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有机结合,找到继承与创新的契合点,从而推动中国画白描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锐 《美与时代》2023,(5):58-60
中国画既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与艺术体现。以中国画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简要论述中国画创作中的笔墨观,重点从骨法用笔、笔墨线条、留白、主客观融合、意境营造五大方面阐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现代发展中面临着笔墨精神溃散的现实困境,唯有扎根民族土壤,坚持民族寻根,弘扬与传承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进行传承与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突出代表。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画的分类原则,并从观念、方法上对中国画的欣赏作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在中国各历史时期有着不一样的时代特征,而写意性是中国画最基本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象形式与方法,对中国画写意性的研究要从传承与创新、实践与理论方面入手。在当代,对于中国画写意理论的系统性构建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缘起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受西式教育与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其生存境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前美术教育中,来自在西方的素描、速写、色彩、雕塑以及现代综合绘画、设计、电脑绘画、摄影等等加起来的比重要远远大于中国画的教育……在这种环境下,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绘画形式一一中国画的启蒙和传承情况究竟如何,带着疑问笔者对小学国画教学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在中国画启蒙教学中出现的三个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从宋元文人画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社会、历史及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依旧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美术界还是设计界,中国画都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名词。我们从中国画的演变历史中也可看出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亦能领略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通过对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特别是从文人画向现代中国画演变的每一处细小变化着手,来分析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可以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和文人画永恒的笔墨精神。  相似文献   

19.
日本屏风画作为日本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产生和发展对日本绘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日本绘画受中国画影响却能脱离中国绘画,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归纳,融合本民族的思想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甚至在世界艺术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吸收、归纳和再创造的历史经验,也正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是近代中国画发展过程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这与中国画精神和当代文化在总体精神趋向、生活与审美方式及价值层面等方面的内在矛盾有很大关系,认清这一现实或许会令我们对中国画精神的传承作出更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