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劫后的两幅大佛像画慧真1994年11月15日吉林市博物馆大楼火灾,烧毁了整个建筑物,楼内三个单位受灾。位于大搂南部的吉林市博物馆所藏文物绝大部分被毁。书画、资料等可燃性文物全被烧了,陶瓷类易碎文物大部分都砸了,最有价值的文物没了,石质、金属文物残留...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各项民族政策的落实,民族文物工作也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民族民俗类博物馆作为民族文物的主要收藏、宣传、科研机构,已被确定为收集保护民族文物的主要职能部门。1984年10月召开的全国民族文物工作会议,标志着民族文物工作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当今时代,在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民族文物流失的问题也时有发生。许多民族实物资料因失去了往日的使用价值,正在悄无声息地退出历史舞台;同时,由于它们大多是有机物,容易磨损和消逝,所以我们若不对这些文物加以重视,进行科学合理的征集、保护、…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的优秀思想文化可以在传世书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的书画不仅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共有的财富,因此美术机构要担负起收藏和保护书画的重要使命。书画因为材质的原因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怎样科学合理地保存好书画是需要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文章阐述了书画保护性收藏的必要性,分析了书画收藏的现状,论述了影响书画保存的因素,对书画收藏保护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唯喜 《中国道教》2013,(1):56-58
2012年11月1日到2013年1月3日,为庆祝建馆60周年,上海市博物馆举办了"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展览筹划数年,由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纳尔逊一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等4家收藏中国古代书画最为丰富的美国博物馆联合举办,共展出60件传世极罕的中国古代书作画迹.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与博物馆起源有着隐形的内在关联。有学者认为博物馆是文物的坟墓,而帝王陵墓作为文化遗产从发现之时就成为博物馆的核心。从博物馆视角来重新分析秦始皇帝陵,将陵墓中收藏物华珍宝、再造冥界军队、复制政治体制、象征宇宙天下的观念进行深入剖析。透过其收藏、复制、象征、陈列的多个维度来思考秦始皇陵所呈现的中国博物馆雏形。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作为一个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文化教育机构,对国家遗产继承和发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博物馆馆藏文物是进行社会、历史、文化、技术等方面传承的具体物质载体,它完整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博物馆是依赖于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而存在的。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社会展览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对馆藏文物进行保护也是博物馆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如何加强文物的保护需要认真思考,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文章针对博物馆馆藏文物在新时代高科技社会发展条件下的保护工作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1902-1914年德国人类学博物馆格论威德尔和勒柯克等前后四次来我国新疆进行所谓考古探险,盗掘、切割和掠走大量壁画和文物。仅1902-1903年第一次在吐鲁番高昌故城及附近地区发掘,就掠走46大箱文物。这些文物后来收藏在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可惜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现在的人们不仅对物质有较高的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有较高的要求,企业也为了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重视增强企业文化。一些具有百年老字号的企业无论是在文化程度还是知名度上都可以建立起具有自己企业文化特征的博物馆,将数千个展品有条理地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这样更有助于企业宣传与快速发展,因此,博物馆中最核心、最吸引人的不是展品,而是如何陈列好展品,这样企业达到了建设博物馆的目的,博物馆会更吸引大众的眼球,同时也宣传了博物馆的历史价值。众所周知,博物馆是展示文物的重要场所,也是发扬国家特色文化的重要地方,博物馆得到快速发展对我国所有公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具有深刻的影响。博物馆展品的展览设计是一项有关于美学的设计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去设计展览的陈列位置,以此来展示文物的社会价值,但如果与其他大部分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设计形式雷同,缺乏创新,也会影响博物馆的发展,难以让大家发现博物馆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是欧洲第一个专门收藏与研究东亚艺术的博物馆。而该博物馆之所以著名,除了因为馆内收藏有丰富的中、日、韩艺术品外,更因为其在建馆之初就采用民族学方法来研究和收藏东亚的艺术品。正是基于民族学视角,使其在收藏和研究东亚艺术方面,走在了欧洲所有博物馆之前,开创了在当时看来全新的收藏与展览模式。而以民族学逻辑为主导的展览模式,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十分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0.
目前, AR技术的开发应用已较为普及,但大多集中在军事、工业、医疗、旅游、娱乐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门层面。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推动下, AR技术在文物展示方面的应用逐渐升温,这种将虚拟模型与现实环境相叠加的沉浸式展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像墓志铭这样具有独特研究价值的石刻文物,由于缺乏社会普遍关注,一直以来在展示模式上难有突破。特别是以墓志石刻收藏为主的中小型博物馆,受展馆面积和资金技术的制约,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上略显停滞。文章结合AR技术的特点,对墓志铭博物馆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墓志铭文物的展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孟凡港 《中国宗教》2012,(1):51-53,85
西安碑林是我国集中收藏古代石刻数量最大、历史最久的博物馆。其中所藏关于宗教的金石文物,为探讨中国古代佛教、道教、基督宗教的传播、发展及金石铸刻艺术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孙炜 《中国道教》2004,(2):39-39
一位多年从事文物鉴定的专家,近日走马灯似地在欧洲逛了十天,居然撞上两次有关中国道教的文物展览。他的惊讶,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西方国家对中国道教文物的重视,也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对道教文物的冷落。其实,早在2001年的2月21日至5月13日,在著名的美国旧金山市金门公园的亚洲艺术博物馆内,就曾举办过以中国道教艺术为主题的大型国际特展,展期长达三个月,可谓罕见。这次展览的展品共151件之多,分别借自亚洲、欧洲及美国的公私收藏。借展单位包括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苏州石刻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术史上,清乾嘉时期是介于清初和清末繁盛期之间的相对萧条期。在商品化发展和宫廷鉴藏发达的书画背景下,该时期的书画发展呈现出宫廷收藏繁盛而民间个性突起的面貌。作为书画主体的民间画坛也面临着正法日替和无古可学的发展困境。通过对清乾嘉时期书画收藏和画坛风气两方面的梳理归纳,观察乾嘉时期书画发展实况,将有助于解读中国书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展示淄博市考古发掘和文物征集工作成果,整体反映淄博市文物工作和文物馆藏概貌,系统展现淄博作为省内、国内文物大市的独特风采,由市文物局、市博物馆和桓台博物馆遴选编辑的《山东淄博文物精粹》于2002年12月由山东画报社正式出版。这是淄博文物界的一件大喜事,更是淄博几代文物  相似文献   

15.
历史博物馆是众多博物馆里有主题性性质的博物馆,它的主要职能是收藏历史类藏品和实现藏品对现今社会的意义。历史博物馆有助于人们传承优良文化传统,追溯时代发展轨迹,通过艺术手法、空间构造等表现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大众。  相似文献   

16.
临潼六通北朝造像碑考释李凇陕西临潼县博物馆收藏有六通北朝造像碑,均出自县内各地。《文物》月刊曾公布了这批碑的详细资料及照片。①从这些资料来看,存在着诸多可疑之处,其主要疑点在于造像碑的宗教属性,即是否有道教内容及如何有道教内容的问题。《文物》所刊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河北地区博物馆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河北地区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的现状,指出当前河北地区博物馆为让文物活起来积极搭建了平台,但仍存在文物资源利用不充分、博物馆间发展不平衡、让文物活起来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让文物活起来,助力地方文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工作站简介罗勋章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工作站的前身是山东省文化局临淄文物工作队。它建于1964年,队址设在齐都镇。建初期,由扬子范(后任山东省博物馆馆长)、黄景略(后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担任队长。为适应工作需要,1987年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漫长的收藏史中,盛极一时的公私收藏和公开展示收藏的雅集活动,给中国的博物馆发展留下了至关重要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文化遗产。在中国"前博物馆时期"的公私收藏中,历代宫廷鉴藏机构在保护、传承中华文化遗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在游牧民族统一中国的元代,也曾短暂地出现了一个特别的机构,这个机构便是元代的奎章阁学士院。文章将元代皇室收藏以及有关奎章阁学士院的相关文献资料作为考察、研究之主要依据,来探讨奎章阁的建立对于民族文化赓续绵延以及对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可以集中收藏和展示众多的人类文明成果,现今这些文明成果不仅可以被收藏和展示在实体博物馆里,数字化技术使它们能够以更丰富的形式被展示出来。数字化赋予博物馆新的功能,使博物馆成为艺术品实体的承载处。文章探讨博物馆艺术品收藏、展示的数字化及数字化艺术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