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向青年读者解读巴金》一书是贾玉民教授30年来巴金研究成果的汇总和结晶。作者深怀珍视、爱护和尊重民族文学巨人的感情,应和时代需求巴金的呼唤,精心择取了16个专题,以历史—美学的方法为主,同时借鉴了人才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其他方法,紧紧扣住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特点和巴金生活、思想、写作的实际,扣住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独具审美特征,力求在当今思潮多元的局面下,树立一个完整、正确的巴金形象,有助于青年读者正确理解巴金伟大精神和丰富的艺术世界。该书还正面提出当今巴金研究中一些关键性的有歧见的重大问题,并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见解,表现出作者的学术勇气。作者的见解不一定都为其他研究者认同,但他基于事实和学理的一家之言,对于更科学地认识巴金,更深入地推进对有争议问题的研究,不无启迪和助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深受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的影响.而对巴金的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则是极富俄罗斯特色的东正教文化中独有的女性崇拜的文化传统.巴金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近乎完美的女性人物形象系列,其中所彰显出来的女性崇拜意识与他所受俄罗斯东正教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由贾玉民、刘凤艳主编的国内首部《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从2004年至今,终于由海燕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书是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具有一定的开创性,鲜明的思想性和现实性。"工业文学"这个概念,为人们理解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提供了一种崭新而有趣的视角,为人们理解20世纪的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到的视界与非常别致的风景。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首先在于,把此前文学史遮蔽了的这方面的内容给敞开来了,使我们对这个文学的专题史有了前所末有的新的认识与深入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人要忠心,火要空心”,这是一位轿夫当年送给青年巴金的一句话,那时巴金还是四川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少爷。这句话一直伴随着巴金走上文学道路,并完成自己的人生之旅。  相似文献   

5.
“人要忠心,火要空心”,这是一位轿夫当年送给青年巴金的一句话,那时巴金还是四川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少爷。这句话一直伴随着巴金走上文学道路,并完成自己的人生之旅。  相似文献   

6.
"人要忠心,火要空心",这是一位轿夫当年送给青年巴金的一句话,那时巴金还是四川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少爷。这句话一直伴随着巴金走上文学道路,并完成自己的人生之旅。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在这个家庭中,最多时有40多个仆人:  相似文献   

7.
<正>巴金《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个是《志愿军》报版,一个是《人民日报》版。《人民日报》版流传最广,其段落划分和一些字词的修改是合理的,但是它删去了巴金原稿的几段文字,这几段文字恰恰是表现彭总平易近人、风趣幽默、虚怀若谷一方面性格特点的细节描写。因此,为使读者正确了解该文,建议根据巴金的态度,对两个版本进行整合,给读者和历史一个"善本"。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卖弄新潮概念的多,实实在在深入研究的少,在这少数坚持踏踏实实做学问者中,贾玉民教授可以说是一位坚守精神家园的的学者.他一直坚持寻找现代文学研究的新的切入点,力求突破传统的文学运动 作家作品的惯例,从文本出发,以主题现象为线索,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新文学主题现象论>一书便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中的多篇论文曾经被权威的<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这足以说明这些论文的价值与份量.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一文学活动中,共鸣现象的产生是在作者与读者共同拥有的感性、知性、志性等心灵三层面的心理机制中层层建构起来的。如果我们把创作共鸣和鉴赏共鸣结合起来放到一个共同的场域里,整个文学活动中,就存在着一个共鸣场,作者的心灵三层面与读者的心灵三层面是产生这个共鸣场的基础心理机制。共鸣现象的产生涉及三个世界,作品是作家和读者的连接点,串联起读者世界与作者世界,而共鸣则是文学活动中作者世界与读者世界交叉重合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博尔赫斯对于二十世纪的拉美文学具有深刻的影响,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其作品中大量包含了他对时闻、自我以及写作阅读发展动态的细腻思考。埃德温·威廉森的《博尔赫斯大传》涵盖了博尔赫斯的生平和他的全部作品,时博尔赫斯生平描写可谓是最细致的。作者把博尔赫斯的生平与其作品紧密结合,进而发现博尔赫斯每部作品中包含的自传性,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异常迷人的博尔赫斯,也提供了理解博尔赫斯文学花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会诊是解决医疗疑难问题的常用方法,也是相互学习与交流经验的有效途径。现选择有典型意义的医案四则,供青年医生们参考。1老作家延年益寿孙犁是一位老革命,也是一位全国知名的大作家,读过他的作品的人们,都会被他的生动文笔和激情与理想所打动。他的代表作《白洋淀纪事》被选入《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是对孙犁先生在中国文坛地位的肯定,也是对他的作品的流传价值的肯定。孙犁虽然已于2003年故去,但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著作,了解他所处的时代特点与所遗留下的精神财富,鼓舞后人继续前进。1993年春孙犁因患胃病住院。几个月的胃部不适及…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西方文论研究中心,主要将视角集中在作家、作品等文学要素,或重视作家的权威性,或重视作品的语言形式,关于读者阅读的研究则往往排除在文学理论之外。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文论逐渐将读者及文本阅读引入文学理论研究中,解构主义与接受理论的阅读观逐渐成为传统阅读理论变革的重要催化剂。文学四要素中的读者自此超越作者、作品等要素成为文学活动的主导因素。本文将从读者阅读论的角度对解构主义与接受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并从文本阅读特征比较;对作者与读者关系态度的比较;阅读视野意识形态性分析三个方面,重点分析读者阅读理论体系中: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巴金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个执着的思想家.特别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汹涌澎湃的激情,执著的思考和探索,构成了巴金创作心态的主要特征.这种心态是他伟大人格的体现,赋予了他巨大的艺术创造力,使其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联邦德国的学者姚斯在当代美学与接受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文学创作的二个重要概念,“视野融合”与“期待视野”。他认为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本文相融合,达到视野融合后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指阅读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礼教为传承的父权家族制度在启蒙运动以后遭遇挑战。生活在父权家族制度下的青年男女原有的家族观念遭遇解构。而新文学中第一部批判封建旧家族制度的长篇小说——巴金的《家》就描写了,在启蒙时代,梅、瑞珏、鸣凤等传统儒家女性面临着无家的困境。巴金虽然在友谊叙事与爱情叙事中探索了两种重建"温暖的、明亮的"家的可能性,但新女性许倩如能否在革命中重建友谊之家尚未可知,其虚构的觉民与琴的爱情故事只在文学叙事的意义上提供了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6.
一以1917年"新文学运动"为开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通常被看作是在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文学。在这个过程中,宗教文化受到特别重视,它为新文学的兴起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因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迹。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与宗教文化有着不同程度关联的重要作家,如,巴金、老舍、曹禺、周作人、许地山、丰子惜……他们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选择了切合自身的宗教文化,将他们所理解的宗教文化的内在精神融入作品中,呈现在作品的结构、语言、意境上。  相似文献   

17.
德彪西既是一位继浪漫主义之后集中了印象主义风格、技法的代表性作曲家,可以说他是一位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音乐家。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作品体裁丰富,风格独特,本文从他的生平、作品的创作特征和演唱风格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力求让读者更加深刻的了解德彪西和他的音乐,并希望为声乐学习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巴金老人有一句名言:“把心交给读者。”在2006年如期而至的时候,我们愿意以此与读者心灵相约。2005年,《中国宗教》庆祝了自己10周年的生日。10年间,我们之所以能从季刊、双月刊发展到月刊,义无反顾,一路走来,就是因为有广大读者的相依相守,不弃不离。无论是旧友还是新朋,我们  相似文献   

19.
近代日本的中国佛教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镰田茂雄  圣凯 《法音》2000,(2):25-29
■田茂雄先生是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长期以来专门研究中国佛教史及华严思想,是日本研究中国佛教史权威学者。■田茂雄先生著作极丰,有《中国华严思想史研究》、《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宗密教学思想史研究》、《中国佛教通史》(全八卷)、《朝鲜佛教史》等 70余部。 1999年 11月 11日,■田茂雄先生在中国佛学院作了题为《近代日本的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报告,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为了使读者更多了解日本学术界有关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情况,特将全文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8,(1):207-211
米歇尔·图尼埃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当代作家,其小说以颇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和对存在与身份等问题的深刻哲思而闻名于世。其小说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陆续译介,向中国读者开启了20世纪法国"哲思小说"与"重塑神话"的文学之窗。本文以时间为序,从译介、研究与接受三个层面全方位展示图尼埃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评介与产生的影响。"新寓言派"的热议事件显示中国文学界对图尼埃艺术风格有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