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鹂 《天风》2013,7(7)
钻研的管风琴师 1851到1858年间,弗兰克担任教堂管风琴师,在此期间他开始锻炼管风琴的即兴演奏技巧.他在这个职位上一待就是三十余年,刻苦钻研管风琴的演奏和创作.其技艺之高超被李斯特誉为"巴赫之后最伟大的管风琴即兴演奏者".在他创作的管风琴曲中有受李斯特推崇的《大管风琴曲六首》(1862)、 《大管风琴曲三首》(1878)、《众赞歌三首》(1890)以及曲集《管风琴师》(L'Organiste,1889-1890)等.  相似文献   

2.
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重要作曲家.他在作曲、指挥、音乐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李斯特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具有鲜明的民间音乐色彩,体现了他高超的作曲技巧,演奏技巧以及深厚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3.
曹雪枫创作的《赫哲新歌》是一首表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笛子二重奏曲,是作者在我国竹笛重奏曲创作和演奏能力相对滞后的背景下,被丰富灿烂的赫哲族传统文化所吸引而创作出来的。这首笛子二重奏曲采用的是多段式主题变奏的创作手法,用一个音乐主题通过改变节拍、节奏、演奏速度的变奏形式,将赫哲人们一天的渔猎生活和心情变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钢琴曲《流水》注重渐变原则,综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性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声感。人们通常按照西方音乐曲式结构"变奏曲式"或"三部曲式"来认识并演奏《流水》,其实更应该从中国器乐曲的板式变化原则来认识作品。演奏这首曲子要注意民族风韵,这主要体现在散板、起承转合结构、上下句结构以及增板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赟  张丹 《美与时代》2006,(10):33-34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是18世纪拨弦古钢琴演奏技巧的代表者,弗朗茨.李斯特是19世纪将现代钢琴演奏技巧推向无以伦比高度的作曲家。二者在高难度钢琴演奏技巧的运用及演奏技法的革新方面是一脉相承的,斯卡拉蒂在其500余首钢琴奏鸣曲中所创造的新颖的演奏技巧及革新的演奏技法,对后世钢琴演奏技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旅游岁月>是李斯特最成功的连续创作的作品,几乎贯穿了李斯特的钢琴创作生涯.它同李斯特那些辉煌的、炫技性的作品形成强烈的反差,是李斯特对人生的感悟之作.  相似文献   

7.
肖邦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独具风格,十分注重表达的抒情性和富于诗意,因此被誉为"钢琴诗人"。《c小调革命练习曲》创作于肖邦祖国正遭受残酷侵略的时期,此时肖邦心中的悲愤和担忧交织在一起,于是用这首《c小调革命练习曲》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波澜,号召大家拿起武器勇敢地与敌人战斗,并表达了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心,这在该曲的曲式结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上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8.
正古琴音乐作为传统文人音乐的一种重要形态,经过历代的创作,逐步形成了大量的古代琴曲作品,其艺术内涵极为丰富,就存世琴曲的表现题材来说,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儒、释三家密切相关,而现存的3000余首琴曲作品中,又以表现道家文化内涵的作品数量最多。琴曲《神游六合》即是现存琴曲中的一首典型的道家风格作品,成曲年代及创作者均已无从考证。因其曲意深奥并在传承中受到人为秘藏、篡改等影响,所以流传极少。这首历史久远的琴乐作品蕴含了深刻的道家思想,明代朱权(1378-1448)评价说:"其曲弥高而和弥寡,是以鼓之者少而听之者稀。"通过现存谱本的比  相似文献   

9.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ch Rachmaninov 1873-1943)作为20世纪世界音乐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和杰出成就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是浪漫主义音乐创作与演奏传统最后的守护者和艺术大师之一.与其同时代作曲家不断以全新的创作风格掀起现代音乐的浪潮不同,拉赫玛尼诺夫自始至终秉承浪漫主义的音乐传统,坚持在有限的创作技法中寻求无限的变化,作品中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性、精湛的演奏技巧以及浓厚的悲剧性色彩形成了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同时他作为一位出类拔萃的钢琴演奏家,其钢琴作品尤其脍炙人口.本文试以《科莱里主题变奏曲》(op.42)这部钢琴作品为例,深入剖析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音乐语汇特点.通过对该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变奏手法、调性选择、和声运用、音乐性格与精神内涵等方面的具体分析,以加深对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特征与音乐风格的理解.这部作品是其后期创作的一部大型钢琴独奏曲."变奏曲"是他所有创作中运用不多的一种体裁形式,该乐曲通过手法多样、内容丰富的变奏将作曲家的音乐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其艺术价值及历史意义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10.
弗朗西斯·培根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间以委拉斯贵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为基础,创作出一系列"教皇"主题的绘画作品。培根绘画中的很多核心主题在其"教皇"主题系列绘画中都有所体现,譬如作为教皇形象的重要面部特征——"尖叫""张大的嘴"。当时画家所处的时代正是存在主义潮流兴起的时期,因此培根绘画中的"尖叫的嘴"这个面部表情有着不同于其他面部表情的语境,它包含存在主义的意蕴。而那个时代的社会情绪譬如孤独、痛苦、信仰的丧失、大屠杀的阴影等都在精心设置的语言框架中及教皇身上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在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倾注了丰富的情感,各种约束情感表现的形式在他的作品中都是多余的.他将人性、大自然刻画得淋漓尽致,并为演奏提供了广大的发挥空间.本文通过分析贝多芬奏鸣曲各个时期的创作特点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特征,提炼并总结出其中所包含的四种情感内涵,即时代性、英雄性、戏剧性和哲理性.笔者力图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和教学中准确把握其情感特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前言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F.Chopin1810-1849)是一位民族作曲家及民族艺术家,他把波兰民族元素融入他的作品中,他因作品充满着诗一般的浪漫气息而被誉为"钢琴诗人"[1].他的作品不像贝多芬有交响乐,也不像莫扎特有歌剧等,在他的创作中钢琴作品居多.这首《g小调叙事曲》也称"第一叙事曲",音乐与诗歌相结合,在曲式写作方面运用了混合曲式这种新体裁,更加深刻地描绘出了作者内心对祖国的一片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3.
普朗克是法国"六人组"音乐流派的代表,其作品深受法国通俗音乐的影响,他的音乐创作手法集合了从古典到20世纪的音乐风格.《纳泽尔的夜晚》是一首能够代表他创作风格的经典作品,透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轻松、机智、风趣、诙谐的巴黎通俗音乐与浓郁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4.
王伏天 《美与时代》2016,(9):127-129
《祀三公山碑》碑文字体于篆隶之间,方圆结合。其笔力遒劲,书风古茂,清代书家多有临摹,艺术价值颇高。以齐白石的书法、篆刻作品为例,分析结体的篆隶结合与"竖有行横无列"的章法布局展现此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之深。通古思今,《祀三公山碑》对于当代书法创作自内而外、由形及神地在书法意识形态和书法创作意识觉醒两方面产生影响,扎实的传统功力与抒情性、视觉效果并重,才是符合时代主题与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声为情役     
徐牧 《天风》2006,(20):38-40
我们读圣经阅《天风》和《教材》或者欣赏画展、影展,都是用视觉器官去感知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目的,之后再用心去体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启迪和教益。可是我们唱“赞美诗”、“赞美短歌”及其他灵歌,却不能只用眼看看词,看看谱唱会就可以领诗教唱了;实在地讲,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除了要尊重原作外,还要认真学习理解诗词所涵示的神学思想,历史见证,时代背景,信仰真理,道德风尚,风土人情,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唱好一首诗歌,才能教好、献好诗歌。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创作的《坚固保障歌》(原名《宗教改革战歌》赞美诗新编327首);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74首《新生王歌》;292首《我灵镇静歌》是芬兰作  相似文献   

16.
希曼诺夫斯基是继肖邦之后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现代波兰音乐之父”。希曼诺夫斯基于1916年至1918年创作的《十二首练习曲》继承了先辈遗留下来的传统,本着艺术性高于技术性的原则,将古典主义简洁明快的和声、浪漫主义具有强烈主观性的情感与各种复杂的演奏技术融合一体,用现代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17.
李斯特(Liszt Franz)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西部一个名叫多勃良的穷困小村子里,父亲是很有才能的音乐家。李斯特从小受到父母的严格训练,6岁学习钢琴,9岁便在匈牙利许多城市公开演奏。出色的演奏赢得观众赞声不绝,高呼"莫扎特第二"。10岁的李斯特  相似文献   

18.
琵琶是中国传统弹拨器乐之一,琵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演奏技法,使其音乐优美而富有魅力,成为民族器乐中的姣姣者,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20世纪80年代以来,刘德海先生创作的"人生篇"五首琵琶独奏作品,是这一时期琵琶音乐创作成就的标志。在这五首琵琶作品中,刘德海先生创作了许多异彩缤纷的新技法,如用右手正反弹、弱音、肉扫、勾搭;用左手泛音、上弦音、带音、绞弦等。这些新技法刚柔相济,虚实相映,增加了琵琶的艺术魅力,丰富了琵琶的音响效果,增添了琵琶的舞台感染力,使琵琶艺术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人们逐渐喜欢上琵琶这个乐器,这为琵琶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104,B.191)创作于1894-1895年,是为他的一位要好的大提琴家朋友维汉(Hanu Wihan)写作的。该曲是继《自新大陆》后又一惊艳之作。作品中大提琴与管弦乐团在声音融合上高度的交响化使其成为每位大提琴演奏者的挑战,具有很高的剖析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回眸中国钢琴音乐7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从1914年赵元任第一首钢琴曲发表以来,中国的钢琴音乐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探索道路。 中国的钢琴家、作曲家们已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在这些作品中,既有传统风格的,也有现代风格的,既有探索研究性的,也有实用性的。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较高的品质,新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质的飞跃,如丁善德的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新疆舞曲第一号》等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喜爱并演奏,而且成为优秀的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