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历史的沉淀中,形成了单纯质朴的艺术风格,与中原地域浑厚淳朴的民风相一致.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作体现出艺术创作最宝贵的原发式情感.通过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风格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出朴素、真挚的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武陟县圪垱店清真寺在中原大地、黄河北岸。圪垱店地处武陟县东,是乡政府所在地,居住着约八千口人,回民占三分之一。回汉人民和睦相处。他们靠务农为生,过去生活十分贫寒。  相似文献   

3.
戴斌  李婧 《中国宗教》2023,(6):78-79
<正>由于西夏王朝地处各种文化的交汇点,因此其佛教壁画具有多元融合的艺术特色,不仅保存了中原、西域、吐蕃的艺术风格,还汲取了古印度波罗王朝时期的佛教艺术风格。不同艺术元素融合,形成了西夏佛教壁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禅茶一味     
佛教与茶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禅宗在中原大地兴盛发展后,茶与佛教的关系更加紧密。禅宗的  相似文献   

5.
潮州漆艺多与木雕艺术相结合。潮州木雕的制作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始于唐宋时期,至清代发展最为鼎盛。潮州木雕多以建筑为载体,装饰手法可分为金漆木雕、彩漆木雕、素漆木雕、本色素雕四大类,部分木雕还绘上精美的金漆画,形成金碧辉煌、精巧细致、玲珑剔透、繁复饱满的艺术风格。潮州木雕是本土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乃至商业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她与中原地区的漆艺大异其趣,其多样性、复杂性表现出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迷茫的时代,四分五裂的中原大地上,战乱此起彼伏,封建王朝的更替连绵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上层士族们崇尚清淡玄学,往日传统的无形约束消失了."  相似文献   

7.
郝寿臣23岁从东北来到北京,当时的北京舞台上名角如林,要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就得另辟蹊径。他刻苦学习别人的唱功和演唱风格,同时根据自身条件,开创了其“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艺术风格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郝派唱念。  相似文献   

8.
参考各类有关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书籍,系统、全面地探讨民族融合视域下魏晋南北朝的壁画创作,以期为今后民族融合背景下文化艺术风格变化与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主要从北人南迁,江南与中原的来往,五族内迁,北方民族与中原的碰撞,以及北魏统一,元魏与中原的融合三方面出发展开研究,进而得出基本结论:因为此三方面的影响,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成了拥有多种风格的文化艺术形式,并对今后中国壁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乔治·德·拉图尔是17世界美术史上卡拉瓦乔画派的一位法国画家。他擅长描绘光线并用光来创造独特的效果,尤其是在对烛光的表现上为后人称道。油画领域擅长运用光线的画家非常多,如果谈到擅长画烛光的画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拉图尔。他擅长运用光在画面中营造凝重、虔诚、庄严、神秘的气氛,为他赢得了烛光画家的美誉。他喜欢用古典画法,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画构图严谨,造型有雕刻般的厚实感。他风格独特,作品给人印象深刻。一些资料中还有提出拉图尔对后来立体主义的深远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画家作品的内容题材、绘画技法、表现手段的介绍来分析他的艺术风格;通过画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信仰,来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10.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它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风格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学习,勇于探索,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清朝的画家石溪"为因泉石在膏肓",他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与他对自然山川的热爱是分不开的。石溪与青溪,时称"二溪",石溪与石涛,时称"二石",文章通过对"二溪""二石"的绘画艺术比较,阐述石溪的绘画艺术风格与成因。  相似文献   

12.
正十六国北朝时代,是敦煌莫高窟营建的第一个阶段,这期间,敦煌的艺术家们经过吸收西域传来的艺术风格,并结合汉晋以来的传统艺术,创造出了具有敦煌本地特点的佛像艺术。又在北朝后期受中原文化的冲击,而形成了新的时代特点。本文在对莫高窟早期佛像作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佛像的类型,从而探讨不同类型的来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柴文华 《哲学动态》2012,(10):44-51
老子和冯友兰都是从中原大地走向世界的哲学家。冯友兰虽然是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但对老子思想也非常重视;在其"三史"[1]和"六书"[2]中,冯友兰提出了系统的老子观。那么,建国前冯友兰的老子观都有哪些内容?他与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其他中国哲学史家的老子观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14.
菲利普·珀尔斯坦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对现代具有深远影响,他的艺术风格,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着他个人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正大地和其中的万物,属于上主,世界和其间的居民,属于上主。是他在海洋上奠定了大地,是他在江河上建立了全世。谁能登上上主的圣山?谁能居留在他的圣殿?是那手洁心清,不慕虚幻的人,是那不发假誓,不行欺骗的人。他必获得上主的降福和拯救者天主的报酬。这样的人是寻求上主的苗裔,追求雅各伯天主仪容的子息。(咏  相似文献   

16.
中原书风是一种书法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章试图从文化方面分四块再谈中原书风。一是中原书风与中原文化。中原书风有广义狭义之分。"二王书风"与古代的中原书风是一脉相承的。二是从中原书风的形成看其特点。中原书风就是把帖派的人文精神和碑派的创造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它是站在古法的立场上,采取的是一种宽容的心态和开放的传承意识。三是对中原书风的当下思考。近30多年来,在河南省书协主席团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确立了书法大省地位,正在向书法强省迈进。真正需要我们关心重视的,是70后、 80后、 90后的书家。四是中原书风与文化自信。中原书风要讲创新,这就要求每一个书家准确把握历史、时代、个人三个方面的基点,从而体现出个性、气质和学养。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原书风,书法家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走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郝寿臣23岁从东北来到北京,当时的北京舞台上名角如林,要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就得另辟蹊径。他刻苦学习别人的唱功和演唱风格,同时根据自身条件,开创了其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艺术风格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郝派唱念。1940年,袁世海拜郝寿臣为师,郝寿臣问:你准备怎么跟我学?是把你掰碎了成我,还是把我掰碎了成你?  相似文献   

18.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具有民族特性的范畴之一,它对中国古代艺术风格论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气”不但是许多艺术风格概念的源头,而且还影响着不同时代中国人的艺术观念,并催化了众多与气关系密切的文艺理论形态的诞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奇观。  相似文献   

19.
江南二胡音乐以其优雅,柔美,精致,细腻的艺术风格在二胡艺术中独树一帜,这是与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艺术风格一肘讲目承的,它形成于千百年来江南音乐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之中,是在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制约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刘佑民 《天风》2001,(10):21
黄河自孟津以下流入平原,在河南一带河床高出地面。形成“悬河”,两岸主要靠堤防保护。形成“悬河”的主要原因,就是泥沙沉积量大,河道疏通条件差。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巨大,可是在形成“悬河”的地方,其危害也不容忽视。因此,治理黄河的工作,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中人类与自然环境不断抗争的过程。 基督教是世界性宗教,在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当它传入中国后,却如黄河流入平原,在很大程度上已成“悬河”。意即其不仅难以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融和,而且有时还成为了危害中国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