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荣胜 《美与时代》2013,(12):89-90
风姿各异的民俗为影视艺术民族风格的刻画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供给”。张艺谋早期的电影创作对“民俗养料”的吸收尤为充分,张艺谋巧妙地借助“民俗佐料”调制出一道道“中国烹饪”,掀起一番“中国民俗诱惑”热潮,筑构起中国新时期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一道亮丽风景。张艺谋早期电影中“民俗诱惑“的成功在于两道工序:其一:民俗原料的筛选尤为花心思,每一个民俗场景、民俗动作、民俗语言都别具匠心;其二:运用了最能保证“民俗原料”色、香、味齐全的烹饪方式,根据不同“民俗原料“的不同“口味”、不同“营养成分”,选择与之相应的烹饪方式。  相似文献   

2.
民居的建造风格首先是适应客观环境的结果,其次则是适应民俗文化的结果。因此,民俗在民居的建造风格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将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从选址、建筑选型、空间组织、细节设计、色彩设计,以及建造活动这几个方面,剖析民俗在民居建造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方式,从而揭示民俗文化在居住空间定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引导人们反思现代都市民俗对现代居住空间选型定位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伴随我国对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发展日益重视,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标志,作为民俗文化保护主体之一的民俗博物馆要发挥保存与保护职能以推进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文章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分析其在民俗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路径,为南京民俗艺术传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南淮阳民俗文物泥泥狗是嬗延生息于中国古老大地上最普通民众的独特的审美创造,是富于典型意义的民俗文化形象载体。淮阳泥泥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地域民俗相依相成,形成了鲜明的美学特征和视觉形式,形象夸张怪异,色彩强烈,虚幻神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湖湘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以土家族西兰卡普为例,分析探讨西兰卡普的文化、信仰、民俗、色彩艺术。促进土家族织锦技艺传承人、学者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民族艺术,让更多的民俗文化爱好者加入西兰卡普的传承保护、宣传推广的队伍中来。同时也为现代民俗文化创意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湘西土家织锦工艺的研究探索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稳定与和谐是民俗文化的固有属性,民俗文化对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也成为我们急需探索的课题。然而,通过对我国民俗文化发展历程的溯源可知,我国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保护力度不足、保护方式不够完善、民俗精神淡化以及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机制不够健全等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文章以开封为例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7.
于洁 《美与时代》2013,(2):59-60
古代肖形印的表现题材十分广泛,其中对于各个时代的生产、生活、习俗、礼仪、信仰等诸多民俗文化内容的表现,体现了肖形印不可多得的文化价值。民俗情境与民俗观念内外两个层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古代肖形印中的民俗文化表现。肖形印是以图形或图文兼备的形式构成的印章类型,虽被称为闲章,但与文字印相比,其内容形式都更为生动自由,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与文字印一起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影无论在关注的焦点,反映的角度,还是在工业体制和美学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完成了从现实到文化再到商业的转变。其中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透过对张艺谋的一系列创作轨迹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遭遇到的语境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张艺谋也是新时期三十年中国电影的某种缩影。  相似文献   

9.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表现语言,在设计艺术传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将色彩语言更好地应用于设计创造,是设计工作者必须思考、研究的课题。通过分析设计艺术传播与色彩的关系以及色彩的语意和内涵,从色彩的艺术性与肌理特效等方面探讨色彩语言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表现,并通过对国内外设计实例的解读,总结出本质性、实践性的规律,以进一步加深对色彩之于设计艺术传播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从而要更好地应用色彩语言,创造出理想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0.
张艺谋电影的民族特色除了故事、人物、情节等软性表达外,其艺术形式与技法也体现了浓郁的东方特色。细致观看张艺谋的电影,笔者发现,张艺谋的电影运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国画技法,从而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民族性。具体表现在泼墨、白描、写意和工笔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地方民俗无疑是民俗文化整体的有机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俗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并在特定的地域、历史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所服务,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古镇是地方性民俗表现得尤为集中和突出的区域之一,对于想要感受传统生活方式的旅游者而言,古镇成为了优选之处,保护和传承古镇地方性的民俗文化空间对于古镇的旅游长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将以三河古镇为例,就其旅游开发的诸多问题展开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一、民国时期民俗文化传播生态的两个重要元素 民俗文化涵盖的领域极广,从生产劳作到衣食住行,从人生礼仪到信仰禁忌,从岁时节日到民间戏曲,无不渗透着民俗文化.民国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其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出现了新旧大交替和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民国风俗同样呈现出积极的变革和改良态势,民俗特色表现明显.考察这个时期民俗文化的生存、发展、生长、变迁等情况,探索其时代特征,以民俗文化历史横断面的具体体现来综观民国时期民俗文化传播行为发生的整体系统环境,对于中国民俗学的理论研究是颇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原道》2015,(3)
<正>张艺谋对"电影应该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最好的载体"~([1])一直深信不疑,并且在"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神韵和充分挖掘电影视听艺术魅力及其二者的融合"~([2])中进行着积极的尝试与创新,从而使得其成为儒学核心精神的影像传承的又一股中坚力量。从早期艺术电影到商业化类型大片,张艺谋将儒家文化中的家国一体观念从  相似文献   

14.
国产犯罪电影在近年迎来新的曙光和成长期,越来越多优质的犯罪题材电影进入大众视野。在质量较高的形势下,也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收益。犯罪片在漫长的社会变革中也历经范式的跃进,在新时期表现出突破和成长。而近年来优质国产犯罪电影在作者色彩、黑色元素、人性拷问三个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类型特色。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迅速得到发展。近年来,民俗文化融入旅游行业,使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成了一种新时尚,甚至成为旅游行业的主流。因此,文章在民俗文化视域下提出了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融合的研究。在一些乡土民俗地区,旅游民俗资源是很丰富的,充分挖掘在乡土城市中的民俗文化,可以不断加强各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好地推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以便使旅游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闫丹婷 《美与时代》2013,(6):100-102
渝东南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而渝东南民间家具受传统中原文化的影响则源远流长。一方面,它借鉴和吸取了中原传统家具中的优秀元素;另一方面,由于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民俗特征,其民间家具发展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民间家具文化。在家具的设计、风格、功能和用途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区域特征,充分反映了渝东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生活习惯。搜集整理这些日渐消失的家具,研究它们与当地文化和民俗、民风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对我们整理完善民族家具有重要意义,又能给现代的创意设计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河南民间美术的地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河南民间美术内容丰富、造型古朴、色彩明丽,富于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各类民间美术样式与地域民俗相辅相成,成为河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相似文献   

18.
由《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是霍建起自《那山那人那狗》后给观众带来的又一次视觉上的感动。电影对小说诸多方面进行了改动:电影中通过冷暖色彩的交叉运用反映人物命运变化,区分回忆和现实;电影忠实原著的同时,重新架构小说的关键性意象,使电影与小说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小说和电影同样是传达思乡的情义,但二者却表现出了不同形态的乡村世界。  相似文献   

19.
从1983年的处女作《红高梁》到2018年的新作《影》,作为少数仍然活跃在一线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对于中国现代电影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影像表达的极致化追求和孜孜不倦的创新探索也使得张艺谋的电影呈现出特殊的美学特征,在视觉图谱的建构上显得富有个性。作为张艺谋审美艺术表达的最新突破,《影》为中国电影探寻民族风格、传递文化审美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20.
苏州古桥的装饰艺术以它独特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艺术之美和民俗文化之美。而其桥身大量的装饰纹样在艺术美之外更多展现的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是民俗文化的物化载体,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在历史的积淀下逐渐演化而形成的,并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造型法则。民俗文化影响下的苏州古桥装饰艺术反映的是民众独特的民俗意识和集体人生观,体现的是地域环境中特殊的民风民俗和文化观念。正是这一类散存于民间的艺术符号,让我们窥见了这一艺术的本源及其民俗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