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程霞 《美与时代》2016,(4):46-48
中国传统美学深深根植于先秦儒家美学,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各个思想流派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以"儒家美学"为主体的美学系统。在此系统中,儒家美学思想中的实用、中和、秩序、天人同构等思想影响了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设计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美学思想是设计的理论基础,美学以其深刻的哲学理念指导人类审美活动,并引导设计美学的发展。梳理美学与设计美学的发展脉络,阐释两者在功能与形式上存在着互相交织的关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快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进步,然而由于我国过度注重经济的发展忽略了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忽略了科学可持续性发展,这使得我国出现了自然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生态失衡问题。这是不可忽视的。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了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有关人士提出了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绿色设计理念,并清晰地论述和分析了绿色设计理念,以节约、真实、自然、安全、适度的原则指导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环境改善能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美学思想贯穿于文艺的各个领域,书法当然也不例外,它的主要美学思想便是自然,来源自然,师法自然。自然更是书家真情实感的流露。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既要肥瘦适度,有着神、气、骨、肉、血五者具备的用笔,又要有平正安稳自然匀称的结体。自然是书家排除俗虑、摆脱功利心态的任情而书,展现给我们一种自然生动之美。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想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后现代美学思潮下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历程,总结出以个性化、多元化为风格的主要理念和以设计的不确定性、人文眼光对待设计和强调符号语义在设计中作用等为主要特点的后现代美学思潮下建筑装饰设计。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现代建筑设计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强调建筑的社会性,建筑不能只受到技术条件的约束,更应注重环境、空间和人的感受,不能只用简单的中性方式来应对各种复杂的设计要求,而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审美价值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当下,建筑设计应在功能性、实用性、安全性的原则上结合民族性、文化性及地区性等因素再设计,以此来平衡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的关系,在绿色设计、生态设计、情感化设计的背景下,合理运用建筑设计与装饰设计,探索出一条更适应于社会发展、美学价值及创新实用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陈景元美学思想中析出其自然审美观照理念,并以此为依据推演出陈景元以自然适度为美的审美原则,通过对陈景元自然审美思想的探究和解读,对其彰显的古老生态智慧和对当代的现实意义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8.
随着设计的普遍化,蕴含在设计中的美学力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设计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总体来言并不成熟,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入探究更是缺乏。文章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对虚实相生的园林构建手法进行研究,分析其蕴含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趣,从而学习中国传统的设计智慧,逐步厘清自身的文化模式和美学形态,为现代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9.
张文莲 《美与时代》2006,3(7):60-61
设计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探讨设计领域中美学问题的一门应用美学,它把美学应运于生产技术领域,使美学与技术达到和谐统一。设计美学思想古已有之,但设计审美问题的真正提出即现代设计美学,是在工业革命后,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物质逐渐丰富,人们对粗陋的机器产品日渐不满意,工业产品的审美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产生的;同时,无数美学先辈对之不倦研究,为现代设计美学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工作模式下,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的同时也长时间处于精神紧绷状态,人们审视内心、体悟本性的时间被压缩。而禅意空间正是在人们追求内心平衡和精神自由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探索将外在环境与内在领悟相匹配,设计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生态环境。禅意空间的营造以禅宗思想为理论研究基础,将设计元素、禅意符号融入自我认知的美学意识融合,创造出冲击视觉感官、启迪心灵的禅意空间,体现着禅意空间设计内在的美学意义。文章着重探讨如何利用景观元素进行禅意空间营造,致力于在禅意空间中亲近自然、贴近人文,领悟禅宗美学的魅力及施法自然的空灵境界并从中寻找本我、真性。  相似文献   

11.
产品形态是物质美的载体,是由物质功能需求、精神需求和技术等多因素决定的。中国古代器物作为中华文明的呈现和古人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晶,不但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的设计美学包含了形态美、功能美、技术美等多个维度,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人文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设计所反映和沉淀的悠久传统文化,以及古代优秀创意中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值得我们在当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美学以老庄哲学为思想基础,朴素的老庄审美学说对后来的造物活动及现当代的设计行为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老庄的"和"与"自然"、"形神意象"与"虚静"的美学思想,以及它们与设计美学的契合融通.  相似文献   

13.
当下,环境危机日益严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精神焦虑的双重夹击,使人类产生出失去家园的茫然之感。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出发,反思作为地球一员的人类对于维护自然的感性价值和追问产品设计师的社会责任,解析当下文化创意中流行的绿色设计如何将美学与环保理念融合。意大利WEWOOD公司采用暖木的基调生产手表和西蒙·艾尼弗设计的"新时代雨伞架"都体现了绿色创意美学,这两种成功的设计案在倡导保证产品功能性和效率性的前提下,提升了其生态属性并鼓励消费者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4.
《考工记》作为我国春秋时期记录古代传统技术的开端文献,集中体现了齐国的工艺美学思想,其记录内容丰富而繁杂,为现代工艺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自德国出现的未来引领西方现代设计的包豪斯精神,其设计理念和设计教育精神直至今日仍然是设计领域研究的主题。本文一方面研究《考工记》的工艺美学思想,挖掘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设计思想和原则,另一方面与对世界现代设计影响深远的包豪斯精神相比较,研究现代设计的起源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城市公共休息设施的舒适性和观赏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设计以绿色、经济、可持续、以人为本为设计原则,将其应用于公共休息设施,并成为公共休息设施发展的动力和基石。城市公共休息设施是为人们服务的工具,将生态设计的思想注入其中,塑造功能、美学与生态并重的休息设施,对城市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具有长远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康德美学思想与近代及其之前美学思想的关系 康德是近代美学的主要开拓者,在美学史上,其美学思想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在与前人美学思想的关系问题上,有一个共识就是有博克、卢梭、休谟、夏夫兹别里等对其影响很大,在其基础上康德形成了其前期批判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盛唐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既主动吸收改造佛教美学思想,又与儒家伦理美学思想和光同尘、对社会审美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盛唐以后的美学思想的发展嬗变提供了基于传统的内在动力。研究盛唐道教美学思想,有助于重新审视和评价道教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独特地位,也有助于认识盛世思想文化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构图美学原则是一切构图形式设计的基础,它包括统一、平衡、韵律、比例、尺度等基本原则.它同样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平面构图布局中,使城市平面布局在遵循基本美学原则的同时,更趋向于功能及形式的合理,满足人们对城市的需要,规划出理想的城市布局.我国古代一些城市布局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9.
李辉 《中国宗教》2023,(2):66-67
<正>道教美学思想源自老子哲学,《道德经》在哲学层面对“美”进行了简要的阐释;庄子在继承老子哲学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哲学体系,并且“在其中突出了自己的美学思想和美学趣味,客观上建立了道家美学思想框架,奠定了道家—道教一脉美学思想发展的基础”。(潘显一、殷明:《论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与嬗变》)庄子的道家美学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早期道教各派的改造、创新,于隋唐时期形成相对成熟的道教美学思想,并且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美学思想史。  相似文献   

20.
邢庆华 《美与时代》2015,(2):9-18,1
当代设计遵循自身的美学规律,首先从构思创意进入富于变化的秩序过程,并将变动的美学思想纳入新的视觉冲突,再经过变幻的假定、预想和抽象的精神凝聚,将深藏在艺术观念中的美学潜质逐步体现于律动美的现实之中,使充满隐性特点的"动态因素"在设计过程的深层状态下有机会为作品带来创造性的审美活力。正是这些充满内在审美活力的动态因素在当代设计中的审美显现,才得以保证千千万万的个体设计在自身逻辑运动中朝着新时代审美设计风格的大方向行进,也才能真正获得当代设计整体意义上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