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以作品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表达一个处在沉静中的运动和稳定的观念是雕塑作品效果生动的重要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软材料、现成品、声音元素、光、电子装置甚至网络技术都被吸纳入雕塑创作中来,雕塑艺术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光因其色彩斑斓,绚烂夺目,成为倍受欢迎的雕塑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光照射在物体表面被物体吸收而发生折射从而形成影,影就是光在物体表面及附近形成的明暗层次。光与影如影随形,在日本装置艺术家山下工美眼中充满美感和创造力。山下工美是日本著名的装置艺术家。山下工美善于运用光与影的结合,借助纸张、积木、丝织品等简单的实物,以实物投射的影子为媒介创造生动形象的装置艺术品。山下工美的作品特点及其美学观念是一种精美玄妙的艺术美感、真假难辨的视觉错觉及稍纵即逝的无常观念。  相似文献   

3.
现代艺术运动使得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确立的艺术传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绘画、雕塑、建筑等均显示出与传统告别的态度和立场。当这些艺术门类在现代艺术运动中走向全新的发展时,景观设计也从中吸收借鉴,从而形成了新的设计观念和形式语言。借鉴西方景观设计成果,创作体现时代精神的景观作品,是当今中国景观设计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了解西方景观形式的艺术渊源,也启发我们应该更多地从本土的艺术中吸收创作灵感,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创造出体  相似文献   

4.
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告设计理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广告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结合了对传统艺术美学观念、造型、图形元素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本文探讨如何运用传统文化,创造出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广告作品,为现代广告创作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野口勇是一个跨越国界的艺术家,一生中他完成了一系列景观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日本传统造园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的高度结合。我国在经历了古典园林的艺术高峰之后就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在近年来现代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亦步亦趋、附庸风雅。野口勇在艺术上的不凡成就与中国当代园林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并列而谈,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对中国现代园林艺术乃至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二战后伴随其本国的经济起飞而快速发展。地域特色与现代感并存始终是日本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设计理念,那么究竟什么是世界的,什么又是民族的?难道把传统的图案拼接在流行现代设计上就是民族与现代性相融合了么?基于此,通过对日本平面设计发展历史的梳理,结合其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重点对日本设计师作品的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观念更好地融合,为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川本喜八郎是日本当代最负盛名的木偶动画电影大师,他的动画作品一方面拥有精致逼真的木偶造型,另一方面具备纯熟高超的镜头语言。在日本禅佛思想与传统文化浸染之下,川本喜八郎的作品中始终萦绕着一种朦胧幽远的韵味。在木偶动画的美术造型设计上,创作者对于日本文化和木偶动画设计有着自己独到的审美,且巧妙的糅合了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与观念,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到作品创作中,使传统的绘画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传统绘画作为我国典型的视觉艺术形式,不仅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能有效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从现实层面来看,传统绘画与数字绘画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数字化的表现手段介入到传统绘画的创作中能让传统绘画表现出全新的特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艺的“道统”观念是民族传统文化结构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文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电影这种艺术形态尽管是舶来品,一经传到中国,使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消解而使之中国化。电影通过迎合传统的艺术观念,继承了功能目的论的艺术理论观,从文以载道的艺术观念出发来把握电影作品和电影创作方法,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一代代电影人所追求的,不是改良社会,唤起民众,挽救危亡,就是关注民族生存,思考人类命运这类极为崇高的人生目的。注重认识功能和教化功能的载道传统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了轰轰烈烈的张扬。中国电影始终在传统艺术理论的关怀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叙事智慧。  相似文献   

10.
杨敬飞 《美与时代》2007,(11):103-105
吉祥观念是中国人对美好事物的希冀、祝福和追求,它表达了百姓对生命的关注,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生活的企盼.吉祥观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色彩、图案和造型三个方面.我们要正确运用吉祥观念,从中提取色彩、图案、造型等要素进行再创造,设计出既有本土艺术的风韵和特色,又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包装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1.
村上隆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东京,受过长达十一年的日本传统艺术教育,是日本当代艺术家中备受关注的一位。他的艺术是结合了日本历史文化与卡通风格艺术的产物,使原本稳重优雅的传统印象变得年轻而充满活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他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将艺术发展到了流行文化和多媒体等各个领域,以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把"超扁平艺术"推向了世界艺术的舞台。他的作品无论是二十出头的叛逆小孩还是七老八十的老人们都非常喜欢。他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偶像,是我们行动的榜样。  相似文献   

12.
日本设计的民族性与时代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作品的民族性,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才是民族化的精髓。日本的设计艺术即是立足于自己国家社会的特色,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神,放眼世界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有本国特色的又能面向世界的好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城市百福设计,是林翔先生创作的一套平面设计作品,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送上祝福,传递福气,也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作品已经尽可能完善的表现祖国的锦绣山河。他用设计创造出感动的艺术。完成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还在创作中。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艺术的发展极具多元化和包容性,各种艺术设计形式和艺术观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美学标准。以往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设计的需要。传统基础教育注重写实技术的训练,往往造成对艺术观念认知与思考的缺失,致使学生陷入了对绘画与设计外在形式的简单模仿中。艺术观念的局限也约束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对于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要运用新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我们的教学逐步转换延伸到艺术观念的培养和研究中去。通过观念与技术表现的完美结合,以及多样的表现形式语言,才能使艺术创造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室内设计,应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掘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精髓,把具有深厚文化家居的传统空间元素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去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手法.其中包括传统的天花、藻井、隔断、底蕴门窗的设计和家具陈设等,吸收传统手法,可以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室内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6.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传媒技术的高度发达下,在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也是不甘平庸,他们大喊口号跟上时代步伐。在这样时代背景下很少有人去静心地解读一些专业理论的文章,导致对很多艺术观念的误解,并且滋生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观念,造成一部分人急功近利,甚至一夜成名的想法。很多艺术家打着"当代艺术"旗号,创作出一些让人费解的,懵懂的作品。而一幅真正的好作品它是不需要任何注释的。  相似文献   

17.
冈本太郎是日本著名艺术家、建筑师,一生中遗留下来的作品涉及油画、版画、雕塑、陶艺、摄影、著作等多个领域,被称为日本的"毕加索"。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丰富的日本民族特色。他的"艺术即大爆炸"的名言广泛地为日本人民所接受,至今还影响着新一代的艺术家。在日本,有研究者从传统观、对极主义等一个侧面对冈本进行过分析,而中国现阶段还没有对于冈本的研究。从传统观、对极主义、民族特色三个方面,通过冈本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发表的观点,全面、宏观地来探讨冈本的艺术和思想。  相似文献   

18.
隈研吾是日本50后建筑大师,他的建筑创作深受赖特有机建筑的影响,他是日本本土建筑院校培养的建筑学专业的建筑师,同时又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他的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融合。隈研吾设计的作品类别多元化,除了建筑设计,还包括建筑外围设计、展厅和装置类设计等,创作上强调根据建筑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等去构建设计思路。他巧妙地将混凝土与木材、现代和传统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在设计材料的选用上烙下了鲜明的独创性。隈研吾深受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在设计语义上能明显感受到他的作品中颇有禅意。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广受国人的喜爱,其设计思想为中国建筑界探索回归了传统提供更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是一个艺术运动与艺术思潮层出不穷的时代,各种画派顺势而生,把欧洲艺术的发展推向高潮。霍金·索罗亚是19世纪末西班牙的一位著名画家,他在传统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绘画的光色特征,以阳光与海为主题为观众展示大量充满热度与希望的生命力作,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文章以霍金·索罗亚中期阳光与海为主题的外光绘画作品为例对索罗亚的绘画作品进行解析,并探索索罗亚的绘画风格给予人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叶,东方美术影响了西方艺术的变革,惠斯勒便是此次变革中的一位比较特立独行的先驱者。他是最先接触日本美术的艺术家之一。惠斯勒对日本浮世绘艺术的探索从疯狂地收集并当作画面点缀开始,再到后来吸收融合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形式与技法。因此,文章选择了惠斯勒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惠斯勒绘画作品中的东方元素,论述了以日本浮世绘版画为主的东方艺术对惠斯勒艺术创作的影响,探讨了日本浮世绘对其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与题材、形式与技法的影响。通过融合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惠斯勒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