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作者的著作《重塑女性:新西兰电影史》由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之际,正是新西兰女性电影欣欣向荣之时。20世纪70年代,随着20世纪女性主义的高涨,从"国际妇女年"的电影《我最好的朋友们不少是女性》(1975),到随后9部女性主义纪录片的出品,电影制作也出现了井喷。这些影片所产生的能量,以及由国际女性主义历史项目所揭示的女性从前在各个创意领域作出的默默无闻的贡献,都十分具有感染力。一种乐观主义情绪也随之出现,没什么是不可能的。女性运用摄影机,把镜头对准了自己与自身的问题。1980至1990年之间,性别问题题材的故事片与戏剧急剧增加,与此同时,过去被边缘化的人群也开始接触技术以探究性别与身份政治。新西兰国内的毛利人、太平洋岛国裔、亚裔、南斯拉夫裔、希腊裔都拍出了有关身份认同的电影,这些电影都影响极大,而有关电影形式的实验也在增加。自2000年起,女性地位有所下降,电影制作与实验也在减少,这是对女性主义的强烈抵制、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和财政削减,以及政党向保守、厌恶女性的右翼资本主义政府转向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提议通过对主要创意人员的一系列采访并结合全球形势来考察电影环境的现状与变化。这些主创人员包括:著名女性主义导演盖琳·普雷斯顿,学术纪录片导演安妮·戈尔德松,故事片导演克里斯蒂娜·杰夫斯(代表作是关于西尔维娅·普拉思的《雨和西尔维娅》)与菲奥娜·塞缪尔(关于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生活的《极乐》),希腊裔女性主义学术电影导演阿西娜·楚莉斯,毛利人电影剧本作家里维阿·布朗(代表作为《夕阳武士》),萨摩亚导演贾丝廷·西梅伊-巴顿,印度裔学术导演舒奇·科塔里与电影摄影师梅丽·冈恩,以及年轻一代的女性主义导演布丽塔·麦克维。本文将采用分析与反思相结合的方式,汇同历史观点与当今观点,比较作者在《重塑女性》一书中的历史发现与当今形势。  相似文献   

2.
再思和谐     
邓艳英 《天风》2010,(1):24-25
<正>电影《逃离苏比波》中,有这样一幅画面:集中营焚尸炉的烟囱矗立在美丽的田野上,背景是绚丽的太阳,天空是那么透明清新……假如烟囱前面的定语不是"集中营焚尸炉",那该是多么美丽的画面!但此  相似文献   

3.
<正>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虽不像《心灵捕手》一看即可贴上"心理电影"的标签,但若采用象征的手法,从"心理"的角度去解读两部优秀电影中蕴含的心理学意义,确实能为我们对电影、对心理成长的认识添砖加瓦。不得不承认,笔者不止一次地看过这两部电影。近些天再看《千与千寻》时,突地生出了一个猜测:"公主"的制作,应该要早于"千"。百度一搜,还的确如此。从笔者的心理学知识来看,两部电影在制作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可以反映一个人,甚至是宫崎骏  相似文献   

4.
《管子》女性思想内涵丰富。既有"男女有别""妇言不及官中之事""自媒之女,丑而不信"等男尊女卑、歧视女性、限制女性自由的思想,也有女性与男性共同参与社会生产、共同承担国家赋税、共同孝敬父母慈爱儿妇等男女平等思想,甚至还有肯定女性智慧、赞扬女性的思想。研究《管子》的女性思想可以进一步了解春秋时期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隐藏人物》获得了包括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等在内的13项全球知名大奖的提名,被众多影评人称为"最不容错过的、以黑人为主角的电影"。相较其他义愤填膺的黑人电影,《隐藏人物》的权力斗争异常温和。3位黑人女性成长轨迹迥异,但共同的目标让她们相遇在了NASA。彼时是1962年,美国种族偏见和女性歧视仍很严重,她们为了与之斗争,将认真生活与  相似文献   

6.
女穿男服在中国封建社会并非常见,《礼记·内则》曾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女穿男服被看做不守妇道,但在唐天宝年间女性穿男服很普遍,说明女性意识有一定程度的觉醒,儒家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同时表明唐代女性活泼、奔放,崇尚自由,在服饰造型上热衷创新与个性,并大胆充分表达自我,这是唐朝国力昌盛、繁荣,国度自由、文明、开放、包容的必然显现。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1月,在一年一度的暴雪嘉年华《炉石传说》全球特级大师杯总决赛中,中国"90后"新疆女孩李晓萌获得冠军,创造了电竞行业的一个"神话"。要知道一直以来电竞赛场上都是男性玩家的天下,不要说比赛,就连观众席都很少看到女性的身影。可是学政法专业的李晓萌,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获得如此殊荣,她是如何做到的?  相似文献   

8.
黄巧云 《天风》2008,(6):16-18
外表的美丽是神给你的礼物. 内心的美丽是你给神的礼物! 有个神所爱的使女曾经说: "如果这世界没有女性,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在我国的封建时期,妇女地位低下,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女人没有自由、没有地位.  相似文献   

9.
根据著名作家虹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海王》于2017年国内公映后,并未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影片将原著"女性成长"的故事大幅删减,取而代之的是"上海历史";小说中原本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在影片中也极为刻板单一。从主题偏移和形象变化两方面分析电影《上海王》对小说的改编,并试图从电影本身及主流意识形态思考如此改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路边野餐》《八月》这两部影片里,导演们都用时间意象去阐释梦的意识,两部影片都在某种"真实的"环境中营造了一个梦境,在这个梦境里,幻想与现实随时切换。导演毕赣和张大磊正是用这种时间处理的方式形成了他们电影的独特风格,他们用电影告诉观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上代人的梦终究会被时代的洪流吞没,而这些梦将永远留在那灿烂的岁月里。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一堂美学课上,教授把两张《蓝天》的照片张挂在黑板上,其中的一张,整张照片拍的都是蓝天,而另一张,蓝天之中点缀着几朵白云。教授问学生,这两张照片里的蓝天哪个更美呢?学生们一致认为那片点缀着几朵白云的蓝天更美。"按说,几朵白云遮盖了蓝天的美丽,占据了蓝天的美丽,蓝天的美丽应该减少才是,可为什么反而会变得更加美丽呢?"教授问。"因为白云衬托了蓝天的美丽,从而让蓝天变得  相似文献   

12.
自1958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白发魔女传》问世以来,同名电影历经了十余次翻拍。1993年张国荣、林青霞主演的同名电影《白发魔女传》堪称电影史上的佳作;2014年,范冰冰、黄晓明主演的《白发魔女之明月天国》又再塑了"白发传奇",并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在这两部影片中,女主角练霓裳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命运方面都存在异同点。分析比较二者异同,有助于我们思考面对当今电影行业的"怀旧情怀"我们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在《庄子》的许多篇章里,都经常提及一个"忘"字,对此,究竟应该怎样正确理解?该忘掉什么?怎么忘?此中大有深意。在《大宗师》篇里,庄子假托孔子与颜回的对话,谈及"坐忘"的问  相似文献   

14.
蒋平 《思维与智慧》2012,(15):60-61
卡梅隆是享誉全球的著名导演,人称"电影狂人"。他执导的《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两部电影,成就了好莱坞电影的票房传奇。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经典影片,里面仍然有"穿帮"境头。1997年,著名天文学家泰森博士在看完《泰坦尼克号》之后,特意给他去信,指出在影片结尾,男女主角生离死别之时,女主角Rose抬起泪眼,仰望星空,看到的背  相似文献   

15.
"文"是身体之踪迹,身体是"文"的作者,身体在创作过程中表现自己。表演是艺术化的身体活动,是以身体为核心的艺术门类。近年大陆上映的"小妞电影"里,女演员发挥自己的身体特性,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身体美学视阈看"小妞电影",不但能看到女性身体作为"物"之内涵,更能看到现代社会女性解放的趋势和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电影《囧妈》是2020年唯一线上按时上映的贺岁片,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放弃了传统院线上映的方式,选择线上网络免费观看的模式,在大年初一准时与观众见面。电影以欢快的叙事语言描述了一个儿子与母亲在去往俄罗斯的路上,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电影《囧妈》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为基础,从性别的角度重新切入影片,解构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剖析当今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与压迫。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影《风声》和电视剧《风声传奇》的走红,原作者麦家被推到了众人眼前、舞台之上。实际上,我们更应该说.是作家麦家写出了成功的作品,然后才有这些极受人欢迎的电影和电视剧。  相似文献   

18.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的一部以巴黎为中心展开的电影。伍迪艾伦采用穿越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主人公在午夜时分走进20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男主角是一个都市漫游者,在巴黎寻找着心灵的归宿。巴黎的城市意象也在无限延展着这座城市的魅力。酒神精神在这里散发,仿佛城市里的形式都是有意味的。"城市电影"也不禁引发我们对于中国城市规划的思考,立足于自身传统文化,建设有人文关怀与气息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智慧语丝     
正当你在深山密林里碰到一只美丽的老虎,由于惊吓,早已把它的美丽忘得一干二净。你欣赏它的美丽,只有在老虎被关进笼子里的时候。——康群自由是有能力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后有能力担起责任做下去。——古典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那些发生在生命中的悲剧,往往是为了替未来上演的喜剧埋下伏笔。——黄桐  相似文献   

20.
德国电影历来以冷静思辨著称,在女性主义表达方面同样如此。特洛塔作为德国最为知名的女性导演,一直致力于女性题材,电影《三姐妹》正是其导演风格较突出的一部影片。但本片女性困境的重心并未放在工作或政治权利的争夺上,而更多关注了女性内部的微妙关系。导演对女性主义的深入认知,体现在并未简单二元对立地歌颂女性或贬低男性,而是通过"姐妹情谊"的分析,探讨在女性团结的内部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最终给予美好期许。不卑不亢,正是其创作最值得尊敬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