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樟柯作为享誉海外的中国新生代导演,他的作品凭借独特的纪实风格和对底层人物充满人文性地关怀而备受赞誉。在经历了恋乡、离乡、异乡、归乡的历程中,贾樟柯的创作始终离不开滋养过他的故乡。故乡是贾樟柯电影中永远不变的主题,也是永远的灵感来源。归乡之后的贾樟柯,展示着一种归来后的成熟。贾樟柯以后的创作中如何在保持其"故乡"元素的同时,在主题和风格上做进一步的突破,才是作者成功转型的最佳出路!  相似文献   

2.
安东尼·塔皮埃斯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西班牙艺术家。塔皮埃斯的艺术语言由两部分组成:主观与客观、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一方面,塔皮埃斯热衷学习和研究东方文化,他创作理念的来源也与东方文化有着深深的联系;另一方面,塔皮埃斯一直坚持西方绘画中抽象的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塔皮埃斯对东方文化的探索与呈现——对东方哲学的理解、对东方艺术的认识以及对“东方意识”的表现。塔皮埃斯在进行绘画创作时会将物象进行抽象变形,主要是用来强调物象背后暗含某种哲学性的内在真实。他的创作观念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东方哲学,同时他在研究东方文化时,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得作品具有一定的东方气质。这对研究塔皮埃斯的绘画作品中的“东方韵味”具有重要的意义。塔皮埃斯就像一位掌舵的船长,促进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艺术领域中的交融。  相似文献   

3.
高子文 《学海》2012,(3):172-175
贾樟柯一直被认为是"民工导演"。他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电影手法展现了当下中国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合谋,以及人对环境的抗争。通过文本解读,本文细致分析了他的电影中的这三方面内容,并同时指出贾樟柯电影观念的嬗变。从《二十四城记》开始,他的电影从个体关怀转向了文化思考,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社会批判的尖锐性。作为导演的贾樟柯却实现了他从电影"民工"到"传奇"记录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作为知名的备受争议的书画家,李老十一直都以其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特点与荒诞、大胆的绘画题材为艺术界所瞩目,他所创作的"残荷"系列与"鬼打架"系列都成为了他极具个人魅力的象征性符号,而他深负戏剧性的艺术生涯也为他的绘画之路埋下了悲剧性的伏笔。他的悲观厌世、他的不入俗流、他的避世逃脱、他的英年早逝都令人感到唏嘘不已。毫无疑问,李老十的绘画极富艺术表现力与创作张力,在结合传统笔墨的基础之上,融合了个人对待绘画的独特理解和内心中深沉激昂的情感,在画面中呈现了一种具有西方艺术流派"表现主义"绘画风格的构成元素,这样一种风格的形成,对于我们研究李老十绘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有很大的指导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油画起源于西方,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逐步演变过程中实现本土化,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形式美。油画中的形式美是绘画者在创作中综合造型、色彩、明暗、肌理、空间等因素创造的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从而传达给观者一种美感。中国风景油画不同于西方表达的自然事物,其融合前人思想,在风格上表达出一种中国意境,甚至有些作品具有禅学、道学的味道。在绘画创作中,形式美大多在画面中通过对比统一体现出来,更突出一种协调感。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形式美在西方传统风景油画绘画语言的基础上,又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元素相融合,为绘画创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古塔斯夫·克林姆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具个人风格的绘画大师之一,从被称为"历史画的继承人"到成为维也纳现代主义艺术的开拓者,其绘画理念的创新性与开放性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画面以极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性而闻名于世,由于画面中的某些隐喻太过引人深思,也有人称他为象征主义大师。文章分别对克林姆特早、中、晚期的代表性绘画作品进行赏析评论,探讨他在不同阶段创作中个人绘画理念的差异以及绘画风格的演变,以期对他的绘画语言做出更深入、更具有创新性的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7.
西方油画自传入中国到目前为止,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在中国长时间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东方气韵的绘画风格。风景油画作为油画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发展越来越得到油画界以及民众的喜爱。而意境作为风景油画的核心内容和灵魂体现,在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颖  陈清华 《学海》2012,(3):176-179
从《小山回家》到《海上传奇》,贾樟柯用10多部电影记录了中国当代变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特别是底层人的命运。与冯小刚、张艺谋等由于影片题材及风格转变而只能贯之以"导演作品"的电影不同,贾樟柯的电影由于一些元素的重复已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类型",而贾樟柯也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形成自己"类型"的导演。本文从内在观照、风格、表演、定位等方面分析了贾樟柯的电影"类型化"元素,试图为他的"类型"电影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东方学是在近代西方产生发展起来的学科建制与话语方式。而自20世纪70年代萨义德《东方学》一书问世以来,东方学话语建构中隐蔽的权力关系,其殖民主义与文化霸权的底色被遭到了全面的清理和批判。萨义德关心的问题,是西方的东方再现,即西方对东方的想象性建构,而不是东方的"纯粹存在"(萨义德语)。正是这种东方化东方的话语建构,使东方作为西方的他者而被指认,并进而确立了东西方的本体论差异与认识论差异,完成了西方的自我确证。因此东方学与其说与东方有关,还不如说与西方有关。至于东方的"纯粹存在",虽然萨义德并没有否认,"东方曾经有——现在仍然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他们的生活、历史和  相似文献   

10.
绘画追溯及西方远古壁画,东方巫术岩画等等后因社会人文发展,工业革命达芬奇"透视法"的创新随之出现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一系列风格流派,包括东方文人画,禅画,浮世绘等,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一个群体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从而形成的观念决定他们在艺术创作作品中的表现,由此风格迥异多样影响至今的传世佳作大多依然是现代大众欢喜的。纵观古今,人类对自然万物的绘制无非是从图象—印象—半抽象—抽象—无象,画面元素中多多少少运用象征性的图形等物象或反诘或暗示或用于表现,有的是用说话,有的是用符号,有的是用动作,由于表达方式不同,才会演变成各宗各派的风格。以卢延光黑白插图艺术的风格为重点,通过赏析其作品以及画面创作的元素;通过对他插画作品的图解来了解他的形式观念以及他的风格形成原因。同时重点分析卢延光的连环画代表作品和人物线描作品:百图系列《一百仕女图》《一百帝王图》等及《长生殿》《桃花扇》和《卢延光白描精选集》,通过作品图片解析让大家了解他创作风格及手法的形成,由此让大家了解他的插图艺术中所包含精神上形式表现上的观念所在,并图解现代插画的转化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巴尔蒂斯(Balthus,1908--2001),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国画家,出生于一个波兰的艺术家庭。作为20世纪仍保持欧洲风景画、静物画、主题画和肖像画传统的具象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其作品的风格把东方和西方的绘画艺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一套绘画风格体系。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在20世纪20年代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积极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探索,其思想是对当时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受到吞噬的积极抗争,其所开启的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积极关切、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内涵的强调和对无产阶级意识和文化的重视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重点领域。同时,我们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第二国际对唯物史观进行机械化、片面化理解上是积极的、正确的,但由此走上用黑格尔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同样是片面的;它们分析东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同状况下无产阶级革命需要不同方式,进而主张通过高举人道主义和文化思想批判的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解读;他们批判恩格斯、列宁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开启西方思想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离解析、开启对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断裂"也是没有认清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涵和真谛。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思想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西方宗教的区位张力分布可用"钟形曲线"来进行描述,但对于包括中、日、韩等国在内的东方宗教来说,该曲线却完全不适用。东方宗教可用"不对称的下凹曲线"来进行整体的描述与把握。相应地,针对东方寺院丛林中的"香火"现象,其统计项目与原则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纵观毕加索一生的创作活动。其风格的多变在世界艺术史上是不多见的,他以几次领导西方艺术变革的重要身份享誉世界,无可争辩地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约书亚·雷诺兹是最早的英国本土艺术家,作为首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他在十五次对美术学院的学生演讲中,均提出了关于艺术的观点看法。即对于绘画再现应当从整体把握对象而非局部细节的模仿,从而形成了他的"宏伟风格",特别在其肖像画创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探究约书亚·雷诺兹宏伟风格的思想来源,以及从其创作的自画像、亲子肖像和戎装三种类型题材的肖像画创作中分析他在肖像画中主张的理想秩序。  相似文献   

16.
世纪末的思想界,总不乏悲观者的忧虑和乐观音的撞憬。一位叫作亨廷顿的美国教授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断言:当贯穿整个20胜纪的意识形态斗争结束之后,21世纪的主要’卜争,将是一丈明的冲突”,即西方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儒教文明等东方文明的冲突,换句话说,即宗教的斗争。亨氏此说既出,众说纷坛,有称其是考,有言其非者,也有在亨氏的基础上演绎发挥者。讲意识形态斗争的惨烈,20世纪的人们或亲见,或身受,无论个人体验还是社会记忆,都如海鲜一样“生猛”。讲宗教斗争的残酷,十字军的历史略显辽远,而中东海湾战争的实质,虽说…  相似文献   

17.
医学人类学试图用心理-生理-社会的"总体"的身体,作为沟通个人与他者、个体与社会整体的中介。通过梳理医学人类学经典民族志,讨论了身体边界的象征性和符号化,权力、等级、族群、阶层等社会边界的"具身化",以及社会历史变迁在身体上的投射。21世纪以来,医学人类学通过一系列反思,试图超越身体的边界,达到革新社会范畴和社会秩序的目的,给社会和个人注入更多活力。其研究路径可总结为:反思西方中心主义的身体观-引入异民族文化和视角-拓展和更新现代医疗观念。  相似文献   

18.
罗工柳先生是一位在中国艺术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家。他的艺术历程跨越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展现出反映革命文艺理想、彰显时代精神的亮丽光彩,成为中国美术主流在历史中前行的标志。他早年主要从事版画创作,1949年后多作油画。他独特的"土"的风格,使其艺术在美术史上留下印记。本文对其延安时期木刻版画作品和早期油画作品作具体分析,探索罗工柳先生极具乡土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徐扬是清乾隆时期杰出的宫廷画家,在其任职的二十多年间,他以极强的写实能力,非凡的艺术技巧,奉命创作了一批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强烈的写实纪事风格,折射出了康乾时期宫廷绘画受西方绘画之影响,并为后人研究清代前期社会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将于1964年7月29日至8月8日在火奴魯魯的夏威夷大学举行。中心议题将是“东方与西方中的世界和个人”。计划分为六组:形而上学,方法论,宗教,伦理学,社会思想与与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