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色彩能感染人的不同情绪,是大脑对色彩的一种心理反应。在艺术作品中,色彩是最具表现力的视觉元素之一,它能够迅速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从而引起观赏者伫足,发现作品中的美。所以,创作者往往在色彩的表达上更加倾注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作品中的艺术语言与观赏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兼流行与民间通俗艺术于一体,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地域民俗交相辉映,成为人们寄托感情抒发情绪的方式。和中国剪纸艺术风格迥然不同的是,野兽派画家之一亨利·马蒂斯在其晚年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剪纸艺术,他通过内心对艺术的感悟和独特的艺术创作,完全改变了剪纸艺术在人们心中的定义,开创了新的剪纸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现了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感染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丰富着人们的情感。艺术美并不是孤立的形象,它必然反映真理,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达,当人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并追求它时,就会产生追求真理的动力。而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特殊门类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是统一广大群众情感的一种工具,一种组织力  相似文献   

4.
宗教造像是宗教艺术的范畴。世界上有大量宗教,但每个宗教对造像艺术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规定,人们往往通过一些雕像或形象就可以判别出它们属于何种宗教,例如,佛教寺庙里供奉着释迦牟尼像和天王像、菩萨像等等,道观里安置有玉皇大帝、土地老爷等等,这实质上都反映了一种崇拜现象,是人为宗教的产物,它与先民时代最早出现的图腾崇拜、山川崇拜、植物崇拜等自然崇拜有着本质的区别。  宗教艺术的产生时间很早,大概在宗教产生的同时或不久就出现了。人类在创造精神活动的同时,也开始产生了艺术创作和鉴赏的要求,不过最早的宗教艺术创…  相似文献   

5.
任何艺术都以创作形象为主要任务,歌曲作品也不例外。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能够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内容与风格。而歌唱是一门听觉艺术,一首歌曲创作成形毕竟只停留在纸上,人们不能直接从纸上听到它欣赏它,必须通过演唱者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将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后,再对它进行演绎。每一位歌唱者要想把歌曲真正地表现好,是要下一番苦功的。下面就如何艺术地处理与表现歌曲,浅谈一些笔者的看法:一、了解熟悉作品是前提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心思想和…  相似文献   

6.
我们不断经历视觉环境的进展和变化,对于今天的人们,接受其所在时代的艺术是艰难的。"当代艺术",或只有先使艺术家和评论家们理解并感到有责任提倡,才能逐渐也被大众所接纳。不是所有奇奇怪怪的艺术就是"当代艺术",好的当代艺术具有不同于药物的治疗作用。它可以作为人与作品、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使人心获得安慰,甚至可以影响社会上的一些认知,并间接地对大众生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顾约瑟 《天风》2003,(8):40-41
我们从圣经中看到,这里所说的“粮食”是指有关滋养人的灵性、心灵(包括“精神”)方面的供应。在这方面教会可以有丰富的资源供给人们,特别是对那些因经历市场经济而发生急剧转变的弱势人群,教会就可以用神的话安抚他们的内心,使他们从教会的真诚关爱中得着帮助,因此而努力向前,而对于社会的道德价值的重整,教会更可以藉着自己圣洁、诚信、相爱的见证,担当起当仁不让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同价值体系的变化与发展过程,建筑艺术也对应着不同阶段的人类价值体系。建筑艺术形态的发展显示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体现着人类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内心需求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升,对于建筑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简单的建筑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多种类型的建筑艺术形态应运而生,不仅在功能上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而且使人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有了寄托。  相似文献   

9.
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充满了哲学气息,他认为精神才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万物需要由心灵进行转化之后才能变成现实。他对于心灵活动非常重视,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精神创造的。在此基础上克罗齐建立起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他认为通过直觉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和感受才是美的,直觉是艺术的,在创造艺术的过程中也可以同时欣赏艺术;艺术是脱离现实而存在的。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庞大,其中包含的内容和思想相当丰富,在西方产生了相当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淑贞 《福建宗教》2001,(1):9-11,39
人有终极关怀,对终极关怀有自觉与自发、积极与消极、理智与狂热乃至痴迷之区别,也就形成了有神或无神的不同信仰。世界与众生都是多元多样的,人们可以钦佩无神论者内心的坚毅和有神论者因某种宗教信仰而获得的内心纯净,人们可能忧虑二者中的一些偏执的成员,但人们最厌恶李洪志式的惟我独尊、蔑视他人、残害无辜。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艺术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种门类的艺术在情感表达、灵魂净化方面都有着突出的价值。艺术教育可以把人内心隐秘的东西挖掘出来,通过审美实现心灵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解放。与其他学科不同,艺术教育是通过各种具体的艺术作品来完善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人格,加强艺术教育,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有利于其人格的完善、情感的释放和升华。  相似文献   

12.
油画主要分为写实主义油画、写意主义油画以及抽象主义油画三大类型.写实油画注重情感的表达,油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和组合,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从而使写实油画和观赏者心灵达到共鸣。只有用色彩完美地诠释情感体验,才能完美地表现出写实油画的精神与油画家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展现出油画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几米的绘本契合都市人的内心世界,如同一面镜子映射着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人生哲理。几米的绘本用简单的画面和文字表达对内心与现实世界的观照,具有娱乐、认识和教育价值。几米在艺术创作中将目光锁定在人们的心灵空间,无论是绘画风格的表达,还是文学主题的选取,都更倾向于开采内心世界的艺术特质。几米的绘本带给都市人一场诗意的心灵救赎,他用明丽的色彩呈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为现代都市人营造了心灵的温暖港湾和情感释放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李梦蕾 《美与时代》2023,(4):129-13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面临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加。新时代的大众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需要培养大众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是一种心灵教育,需要帮助大众解放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水彩艺术作为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众美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时代,应充分发挥水彩艺术在大众美育中的价值与作用,推动大众人文精神、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风格流派,艺术性是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公共性才是公共艺术的本质。现代公共艺术可以从雕塑、壁画、浮雕、装置为形式展开但它旨在通过一系列艺术手法激起大众的参与感,在场所中拥有"公共认同感",使人们开始关注到环境艺术与地域文化及其生态环境的关系。不仅如此,现代公共艺术也在美化环境、城市地标、纪念意义、保护环境、旧地改造、关注社会、治愈心灵方面发挥着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重塑城市空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跟一位书店创意总监聊天,聊天过程中,他突然问道,现在人们不愿意走进书店,究竟是为什么?我想,他内心想必是知道答案的,可透过他睿智却忧郁的眼神,我似乎可以读到他内心真正的焦虑——这个民族的文化归宿。书店是什么?书店是一座孤岛,它可以让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与争吵,是我们寻求内心安宁的场所。书店,不是家,却给予我们家一样的感受,让我们在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同时,种种的困惑、苦闷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导致心理的压力以及绝望,也给社会带来弊端。莎士比亚说:“隐藏着的痛苦,像堵塞的炉堂,会把心灵烧成灰烬。”因此,现代心理咨询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心理咨询不但为人们提供了倾诉内心痛苦的机会,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而且满足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需  相似文献   

18.
<正>暗示是影响潜意识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它超出人们自身的控制能力,指导着人们的心理、行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对象的暗示影响,其中积极暗示能给他们正向激励,使其不断进步,消极暗示容易让他们意志消沉,从而导致失败。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在家里他们会呈现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状态,会不自觉地向父母敞开心扉。当他们的言语、行为或情绪中出现一些消极元素时,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导师,要及时化解消极暗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调适心态,快乐生活。  相似文献   

19.
宗教信仰可以帮助人们净化心灵,正确的找寻人生的方向。同样宗教信仰还是使人弃恶行善,珍爱生命的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语境下,以审美反应论为基础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被一些学者提出.这一有关文学或艺术本质的理论言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以审美意识形态论为根本立足点,形成了独具一格且影响深远的理论体系.然而,从20个世纪末开始,它又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人们争论的焦点是文学是否可以被称为"意识形态",是否可以被称为"审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