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在参照并学习好莱坞工业模式的同时,也为探索中国电影的工业化道路打下了基础,但这绝不是照搬照抄好莱坞,而要遵循中国电影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中国电影机构和电影工作者要有积极的国际传播意识,主动利用电影媒介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并选取中国的优秀文化元素,通过恰当的"包装"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观,进而让国际民众看到我们的文化自信,确立自身的传播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艺的“道统”观念是民族传统文化结构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文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电影这种艺术形态尽管是舶来品,一经传到中国,使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消解而使之中国化。电影通过迎合传统的艺术观念,继承了功能目的论的艺术理论观,从文以载道的艺术观念出发来把握电影作品和电影创作方法,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一代代电影人所追求的,不是改良社会,唤起民众,挽救危亡,就是关注民族生存,思考人类命运这类极为崇高的人生目的。注重认识功能和教化功能的载道传统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了轰轰烈烈的张扬。中国电影始终在传统艺术理论的关怀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叙事智慧。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电影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电影从无到有,数量从少到多,取材更加宽泛、制作更加精良,为中国电影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批又一批知名的电影人,都参与过少数民族儿童电影的拍摄,体现出他们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儿童电影的关爱。从国家的层面来说,重视少数民族儿童电影的拍摄,既是为儿童烹制精神食粮的需要,也是增进民族团结、友谊的客观要求,因此使命重大。在两者的"合力"作用下,中国的少数民族儿童电影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文化的兴起,虽然是外国企业文化潮流涌入中国而引发出来的,但它的成因和外国并不完全一致。国外企业文化的兴起,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 历史时代的原因。国际企业文化潮流,是世界性文明竞争、全面开放、各国相互认真学习管理经验这几个时代特征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文明竞争、全面开放、相互学习的时代,向企业提出了一个不能简单地用资源、财务和技术来应付的挑战,企业文化则是对这种挑战进行应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包装设计要想在世界设计大潮的冲击下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设计经验,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塑造特色鲜明的新形象。但应该注意的是,在学习国外先进设计经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吸收其精华,不可全盘接收,还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二者融合,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是中国包装设计生存的必然,也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的一部以巴黎为中心展开的电影。伍迪艾伦采用穿越的超现实主义手法,主人公在午夜时分走进20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男主角是一个都市漫游者,在巴黎寻找着心灵的归宿。巴黎的城市意象也在无限延展着这座城市的魅力。酒神精神在这里散发,仿佛城市里的形式都是有意味的。"城市电影"也不禁引发我们对于中国城市规划的思考,立足于自身传统文化,建设有人文关怀与气息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郭海荣 《美与时代》2007,(12):140-143
作为中国新感觉派文学创始人的刘呐鸥,在转身投向电影事业后,以纯艺术的眼光提出"软性电影论",对影片艺术、中国电影描写的深度问题,电影节奏等一系列问题提出颇有见地的看法,并在拍摄中实现自己的理论要求。却在"内容与形式"等问题上与左翼电影人开展了长达数年的理论论战。  相似文献   

8.
书法在很多艺术设计院校里并不被重视,被大多艺术设计院校拒之门外,这在如今强调民族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无疑是一种讽刺。它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代表中国特色流传海外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集中展示。我们如果一味地吸收外国的美学思想或设计教育,对中国学生的学习并非是最好的示范。本文就是基于此观点通过具体案例解析书法对于专业学习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作为艺术设计类的院校书法课怎样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传统文化的价值,为日后专业课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传达强势符号的标志设计,在不断地吸收国外文化艺术的设计理念及表现形式,在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语境下,视觉形象设计如不确定自己民族的独特的文化个性,就将面临被消融的危险.在标志设计中,只有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我国独特而丰富的传纺图形语言,展示我们民族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并结合新的现代艺术视觉表现形式,坚持继承创新,才能创造出新世纪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标志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电影产业是当今社会的热门产业之一,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产业的发展不只关系文化娱乐产业,更时时刻刻对我们周围的生活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能够衍生出许多值得人们思考和研究的事物,但是如何定义一部电影作品是否成功?具备哪些条件才算是成功?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能带来怎样的影响?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吸取各方面的营养,无论是国外的还是本土的。本文从现代平面设计的角度研究探索中国文人水墨画审美风格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从设计的角度寻找一个向传统文人水墨画学习的途径,借助于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12.
正1999年的黄海不会想到,在15年后的2014年,他会因为电影《黄金时代》的海报设计,被国内影迷盛赞——"一个人将中国电影海报的设计水准拉升至世界级别"。而在2015年,他为《寻龙诀》《封神》两部电影设计制作的系列海报,在戛纳电影节上亮相,艺惊四座。自小,黄海就因为在美院当老师的舅舅,而对绘画情有独钟。1999年,他从厦门大学美术系毕业,却做了电视台的社会新闻记者。他想,既然设计师不被尊重,  相似文献   

13.
国内动态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未做出禁带圣经的规定11月8日,针对部分外国媒体有关中国禁止外国运动员携带圣经到奥运村的报道,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这些纯属谣言。刘建超说:"我们注意到了这样的报道,并且立刻同有关部门进行了核实。事实证明这个消息纯属谣言,中国政府没有做过任何这样的规定,也从未这样表态。"他表  相似文献   

14.
本期《银屏玄语》介绍一部不甚知名的美国电影,它是德州达拉斯一家叫做“Black Wolf(黑狼)”的电影公司出版的。所以介绍这部电影,并非因为它有多大的名声,而只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东方文化、东方宗教的影响,尽管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今日西方社会虽然已经随处可见中国的、印度的、日本的文化痕迹,但其实一般社会大众,对于这些文化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扭曲变形了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是西方社会必然会有的再诠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动画艺术设计中的民族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动画艺术设计从中国文化传统中获得了取之不尽的灵感.因此,动画艺术不仅仅是寓教于乐的艺术作品,更是一种宣扬本民族精神的文化形象.当今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面临国内国外巨大的挑战,我们只有在对民族文化深刻全面地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创作出能够彰显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6.
《西小河的夏天》是一部以浙江绍兴为背景的怀旧电影,以三代人的视角还原了20世纪90年代江南的一个家庭、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文化记忆,斩获第2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观众奖。导演周全作为浙江绍兴人,在片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故乡情结。在城市文化迅速发展的冲击下,一座城市的底蕴和文化根基渐渐被湮没,怀旧和追忆成为众多导演表达时代情怀、返璞归真的文化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我们弘扬祖国文化,还是外国研究中国文明,都需要把握和探讨中国哲学。目前,讲中国哲学“史”的教科书或工具书也有一些,但是把中国哲学作为一个“论”的整体,以论为主、史论结合地全方位展现其总面貌的大型工具书,国内尚还没有。这部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诠释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之剧烈、思想进步之巨大,是翻译外国哲学著作对中国社会与思想产生重要作用之明证。翻译外国哲学著作这项伟大的事业为中国学界造就了一大批哲学翻译家,也给中国哲学库藏添加了一大批经典性的外国哲学翻译文本。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翻译是异质文化交流、会通与融合的关键,而哲学关乎思维方式,因此翻译外国哲学著作对于整个中外文化交流来说堪称关键之关键。一简略回顾翻译外国哲学著作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和中国现代学术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或可加深我们对翻译工作之重要性的认识。“从变法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这是一…  相似文献   

19.
八月以来,几乎是每间隔十多天的时间,就上映一部进口大片,《未来水世界》、《勇敢人的游戏》、《龙卷风》、《玩具总动员》……令人目不暇接.观众高兴,影院老板高兴,好莱坞的制片商其实更高兴.这样高密度集中引进外国影片,在美国以外的世界各国都属少见,中国自有中国的道理.95年只有中影公司一家引进,今年则下放到一些大的电影厂,如北影、长影、八一,都可以引进.就像在汽车、冰箱、饮料行业中引进外资、技术一样,久久处于低迷状态的电影市场,需要新技术与资金的刺激.于是乎,大片纷纷而进.我们发现,在引进大片激活市场的同时,有人开始感到了危机:大片不仅赚走了我们的钱,而且还拉走了我们的观众,现在应该象当年抵制日货一样抵制好莱坞了.引进大片,使我们的电影市场跟上了世界,有的影片甚至达到了与世界同步放映.可是,对国产片质量的提高有什么作用?引进大片到底达到了预期目的了吗?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影无论在关注的焦点,反映的角度,还是在工业体制和美学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完成了从现实到文化再到商业的转变。其中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透过对张艺谋的一系列创作轨迹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遭遇到的语境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张艺谋也是新时期三十年中国电影的某种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