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书芬 《美与时代》2016,(10):108-109
围绕如何在水彩画中加入装饰性元素这一问题开展研究,探讨了装饰性的构图、造型、色彩、肌理在水彩绘画中的运用方法,为丰富水彩画的创作语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晶 《美与时代》2006,(9):62-64
水彩画创作的推陈出新,应该从挖掘水彩画传统软性用笔的表现潜能着手。在这个基础上探索和掌握现代水彩画创作的反传统的硬性用笔,以及其他特殊的用笔技法,这样才能创作出个性化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3.
<正>自水彩画传入中国以来,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着交流与融合,但就中国水彩风景画创作而言,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容易忽视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另一种情况是,过分强调水彩画的"西方性"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与绘画的修养与熏陶。这是两个极端,即"固守传统"与"全盘西化"。然而,作为中国的水彩画创作者,必须认识到这种在深层次上的"中西结合"的必然,才能在水彩画这一领域获得更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绘画的创作包含着题材、形式、语言、技法等多方面的因素,技法的创新是推动绘画创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彩画作为绘画中的一个分支,其技法的创新也值得探索。水彩画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其表现技法众多,除了传统的基本技法外,也包含着在绘画实践中不断探索出的新技法,我们统称为特殊技法。文章将对水彩画的特殊技法进行归纳与介绍,为水彩画的创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素描是绘画创作的基础,素描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写意人物画还是工笔人物画,中国人物画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素描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并且竭尽所能学好素描,才能为以后中国人物画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水平。同时,既要吸收西方素描大师的营养,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人物画的文化艺术传统,努力创新,走进生活,促进素描和中国人物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航 《美与时代》2023,(4):36-38
西方绘画领域非常重视光影的运用,借助光影打造的艺术感是艺术家创作中所极力追求的。随着时间的流转,曾经在西方绘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光影,走入中国绘画领域,并经过多年探索尝试,如今日渐成熟,已成为中国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水彩画中运用光影,能够为画作加上一层明暗交织的光,丰富水彩画的艺术表达,使水彩画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光影的融入加强了画面纵深与明暗对比,使画作更显立体,艺术水平上升到更高层次。阐述水彩画创作中光影的运用,分析光影之于水彩画画面效果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运用光影,使其成为水彩艺术的一种语言,助力现代水彩画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水彩画民族化的不断增强,黑龙江水彩画已成为中国水彩画的一个重要分支。近些年来,黑龙江水彩艺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经过几代黑龙江水彩画家的努力,黑龙江水彩画已经进入了繁荣的时期,并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模。黑龙江水彩画立足于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在表现形式、表现风格、绘画技法方面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成为中国水彩画民族化和地域性的代表。黑龙江水彩在保持水彩画本体语言的同时,强调了水彩画的绘画性和表现性,具有极强的笔墨韵味。黑龙江水彩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国文艺理论中去学习和理解我国本民族内在的本质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成熟,将中西方水彩画的思想理念和绘画技法相结合,在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大背景下以极大的包容性将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绘画方式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水彩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8.
光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在绘画中巧妙运用光线可以赋予绘画作品独特的艺术效果。光对主体的突出、光对物象的改变以及光对气氛的营造,可在中西名画的赏析中感受光带来的艺术魅力。中国早期水彩画并不十分注重光线的表现,现如今画家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水彩画中光线所呈现出来的通透灵动的艺术效果,在其他的画种中是难以体现的,因此,光线成为水彩画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当前,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画面的不同需求,画家主要是通过技法与色彩来表现不同的光线,使水彩画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水彩画中光线与色彩是构成一幅好画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光线与色彩的表现,产生水彩画独特的趣味与意境,表现画面的气氛,抒发画家的主观情感。文章主要探讨水彩画创作中常用的光线技法与色彩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玮 《美与时代》2023,(4):33-3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人们迎来了图像时代。由于绘画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当代水彩画的创作要积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断激发出水彩画的鲜活生命力。同时,要以图像为出发点,获取更多的创作素材,不断引发关注和重视,从而拓展水彩画艺术的进步空间。基于此,通过阐述当代水彩画的精神内涵、语言特征、创作优势以及其在当代水彩画创作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图像对当代水彩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彩画本来就是一个集东西方绘画于一体,熔各画种之长于一炉的综合体,发展空间大,邻居关系好,天生一个很好的生存环境,这正是它发展的优势,我们没必要也不应该往纯上苛求。今天,不同的画法、不同的材质都应允许运用。在一本《美国水彩技法》的书中,把丙烯画、树胶和酪蛋白画都列为水彩画。在中国这些画种也有人画,特别是丙烯画已相当的普及,但按我国目前画展的画种分类法,它是无门可入,都是悄悄进入画展的,好在大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如林风眠先生开先河的直接运用中国绘画材料、工具画出的水粉水彩画,如今不少画家也追求这样的品味。中国水彩画应该公开接纳各种流派并平等相待,促使各画派奇花竞放。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题材一直是当代绘画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为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因此,可以将广西三江侗族题材融入水彩画艺术创作之中,通过侗族题材的水彩画作品传递侗族独特的精神文化和乡土情怀,以此深层次挖掘和提取侗族的文化精神。同时,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水彩艺术中,能够为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西方思想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西方绘画形成了更加理性化的写实风格,它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绝对再现。而中国绘画却与之截然相反,强调诗书画相结合的浪漫主义表现,注重绘画创作主体精神生活的写照,现实同心灵的结合。水彩画自清末传入中国后,由于其在材质与审美等方面与中国传统绘画有许多相通之处,很快就受到了国人的喜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彩画面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水彩画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作品的形式均有极大的发展。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地域文化使得东北水彩画的绘画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近些年一大批东北水彩画家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东北地域文化的代表作品,在国内外暂露头角。通过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和气候特点分析总结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的绘画语言,研究东北地区水彩画语言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彩静物画经过几代水彩画家的辛勤耕耘,在传承西方水彩画语言的基础上,正朝着语言多样化方向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创作格局。文章从莫兰迪静物绘画中的精神观念、形式等几个角度出发,通过对莫兰迪独特的绘画语言进行解析,进而分析、梳理出其对当代中国水彩静物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打破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到今天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水彩画作为一类画种从西方传入中国,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绘画中一类独具特色的品种,散发着属于自身独特的魅力。近年来社会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水彩画的艺术语言也趋于成熟,种类变得纷繁复杂。水彩画中承载着许多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展现了属于自身的艺术语言特性,包括色彩、线条和构图。本文首先介绍了水彩画创作的三种艺术语言,即:线条、构图和色彩,随后从题材、创作风格、不同地域、不同思维等方面详细描述了水彩画创作中艺术语言的多样性,结尾处展望了一下水彩画创作中艺术语言的多样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观念和意识上的拓展与进步对水彩画创作中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彩画创作中题材和风格样式的多样性;二是水彩画创作在中国的地域性风格的多样性;三是新颖、独特的视角为水彩画创作带来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静物题材是绘画中重要的绘画题材,水彩静物更是水彩中被经常创作的题材。湖北美术学院的刘寿祥老师在水彩静物画创作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道路。水彩静物"鲜果"系列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他在水彩静物画中将东西方文化相结合,使作品成为中国水彩画民族化的重要代表。文章着重从绘画技巧、用笔、水分控制、色彩和文化背景方面分析刘寿祥老师水彩静物作品的绘画语言,并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8.
水彩画是一种绘画艺术,也是一种形式语言.绘画语言作为一种技术手法和表现手段,其目的都是为更好地体现画家的艺术构思,为作品内容即画家的观念、思想、情感的表现服务的.水彩画作为以水与色为媒体的画种,它在造型领域独树一帜,具有水色淋漓、色调轻快透明等特点.水是源泉,色是生命.水与色的结合构成水彩画的特殊艺术语言,充分发挥水色的韵味和透明性是水彩画艺术语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借鉴融合,水彩画在今天的中国以蓬勃旺盛之势发展壮大。高水平、高质量的水彩画艺术家日益增长。回顾水彩画的诞生,研究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虽然水彩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有地域、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但两者却也有着相似之处,比如水媒介。对于水性的把握与掌控是两者需要熟悉的技能之一。虽然一个尚写实,一个尚意境,但在用墨技法上,水墨画的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对水彩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水彩画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如何借鉴与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用水技法以及这种新的绘画语言对当代中国艺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彩画是一种古老又独特的绘画形式,基底材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作品的质感、效果和表现力。回顾水彩画的发展历史,了解其在艺术界中的演变历程,深入研究基底材料的含义,并探讨它与水彩画的完美融合。而后,进一步探讨基底材料在水彩画创作中的实际应用,包括不同材质的基底如何影响画面表现,关注基底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多重角色。其表现不仅仅局限于画面上的纹理和质感,更包含了情感和观点的传递。通过对水彩画中基底材料的深入研究,希望为艺术家提供更多创作灵感,同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水彩画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