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旋律军旅电影《战狼2》横扫2017年的众多暑期国产电影,从首映日开始便一路创造中国电影的神话,不断刷新各种票房记录,最终以近57亿的总票房收官,创造了亚洲电影进入世界电影票房10强的记录。同为艺术创作,《战狼2》的成功无疑为当今中国的油画艺创作带来很多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战狼》系列电影秉承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主旋律的宗旨,给观众们呈现了一场以"救援"为核心的视觉盛宴。充分反映与高度渗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建立在个体自由的基础上,依靠国家强劲的凝聚力,从而实现全人类命运与共的普世共同体。它符合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价值追求,满足当下国际治理集体行动的迫切需要,是真正尊重人的生命本源、捍卫人的价值的思想,是实现人类共生存、共发展、共命运的永恒之道。  相似文献   

3.
正"功夫小子"吴京自编自演的《战狼2》,爆红2017年暑期档,上映至10月中旬,票房已突破56亿元,超过了《美人鱼》创下的33.92亿记录,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新的票房冠军。吴京的《战狼2》凭什么这么成功呢?挑战未知在浮躁、跟风、速食的电影圈,特别是在好莱坞大片冲击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况下,吴京就想  相似文献   

4.
正电影《战狼2》的热播,让吴京的事业如日中天,一路飙升的票房收入令人羡慕;奥运赛场,庄严的国旗冉冉升起,许多运动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十几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面对高考录取通知书,许多高考学子梦想成真,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这些成功表面光鲜,人人所愿,但有多少人知道其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辛与付出。  相似文献   

5.
电影《狼图腾》对原著的改写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中西文化差异巨大的背景下,民族中心式的跨文化交际模式导致了电影《狼图腾》对于原著的文化过滤。导演及其创作团队从创作动机、叙事模式、主题表达以及电影的细节展现,都对原著进行了再创作。从文学之狼到电影之狼,从图腾降格到日常,究其根源,是导演及其创作团队受西方文化框架的影响而采取的归化策略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道 《天风》2017,(9):44-45
电影《战狼2》7月27日在国内上映,目前票房已经近50亿元,顺利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本片取材于轰动全球的“利比亚撤侨”事件,影片中那些常年饱受战火煎熬的非洲百姓,每天被死亡的阴云笼罩着,让许多人心生怜悯和同情。本文仅就影片中出现在非洲大地上一闪而过的十字架,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电影《我的长征》里有一句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台词——"跟着走",既道出了红军的心声,也浓缩了红军的决心,还展现了红军的意志。"跟着走"并非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激励着红  相似文献   

8.
主旋律电影一直以来以弘扬党、国家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为主要诉求。然而大多数主旋律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基本只注重借助电影进行政治意识输出的功能层面,而忽略了其作为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在当前大众文化全面繁荣的语境下,如何使主旋律电影在市场化转型中更好发展,借助于大众文化,彰显其作为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应该成为研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审视了聂敏里《意志的缺席——对古典希腊道德心理学的批评》一文中提出的几个基本观点,即古希腊意志概念的缺席、康德意志概念的优越性、行为之道德属性应归责于意志以及赖尔对意志概念的消解之无效性,并对其各自做了回应。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考量,本文提出如下观点:(一)与狄勒"古希腊无意志"一说中所发现的、在古希腊哲学中缺席的意志概念,对应的是康德的自由抉择(Willkür)概念,而非其意志(Wille)概念——康德将道德的善恶归责于自由抉择,而非作为实践理性的意志;(二)康德也认识到了赖尔所批评的身心间因果作用的问题,而重视赖尔所提出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康德将意志限制到道德领域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电影《火星救援》讲述了人类在火星的探险活动,片中男主角因为在执行任务中发生意外,和队友失去了联系,被独自留在了火星。面对补给不足、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男主角依靠顽强的意志和丰富的知识,硬是坚持了500多天,最终等来了救援。该片虽是一部科幻片,但男主角在逆境中迸发出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的态度,却值得敬佩,特别是片尾那句:"遇见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影片《寻龙诀》由畅销盗墓类小说《鬼吹灯》的后四部改编而来,作为天下霸唱的成名之作,其小说于2006年在网上一经连载便迅速集结了一批专业"灯丝",开启了"虚拟盗墓时代"。在电影工业时代,小说的生命力得到了增殖和延续,新的媒介传播方式使《鬼吹灯》很快进入市场开始了它的商业化之旅。一方面,在这种"极致的商业化"的包裹之下是电影文学艺术性的缺失;另一方面,电影《寻龙诀》成功的背后反映的正是2015年大行其道的影视IP热潮。作为电影制作的一种方法,IP改编是加快电影工业化的一支新生力量,也是电影产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自传和心境叙述的电影中常见"二我差"叙事手法,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之间争夺话语权成为人物形象变化的主要特征。赵毅衡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二我差"后,对自传中人物性格变化的分析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瑞典电影《野草莓》中的梦境与现实以拼贴的手法解读主人公"二我差"的形成,并从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上分类出:现在-过去式,过去-过去式,现在-现在式这三种"二我差"的存在方式。当下对"二我差"的分析不仅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分析、叙述学分析研究的热门,也是具有现代精神的一种体现,对青春电影中成长题材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Before系列电影"三部曲"包括《日出之前》、《日落之前》、和《午夜之前》,是美国著名独立电影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用近20年时间打造的。Before系列电影的深度审美是在现实世界的时间流逝中最终完成的。伴随着观众关于生命的自我想象与演员关于个体的自我确认,后一部电影都是对前一部电影人物形象故事发展的添加和再塑造。它考验着导演、演员、观众及电影工业的运行机制,它的成功源于与时间抗衡的勇气和决心,而恰恰是在影像绵延中它不断残酷地呈现并确认时间的单向性,显示出一种无法逾越的悲剧感,但同时情感在影像的绵延不绝中为人们找到了突破时间的法门。"时间影像"这一角色成为该系列电影最独到的存在。这种非典型、低成本的系列电影的成功,对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的系列电影创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三十年代初,以爱森斯坦等人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学派由于种种原因受到批判,苏联电影学派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与诗意现实主义不同,苏联电影艺术家们不追求华美的形式,而是在当时革命斗争的语境下寻求一种朴实的现实主义风格。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前史称"建国后十七年",最初十年,中苏关系友好的社会语境带来了苏联的美学风格和革命斗争思想,在这种感染下,新中国文艺与电影工作者们拍摄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有血有肉的"人民"电影,史称"十七年"电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方法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华语电影尤其是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创作,但本文仅从典型环境、人物形象、题材风格等几方面谈论针对"十七年"电影美学品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虽不像《心灵捕手》一看即可贴上"心理电影"的标签,但若采用象征的手法,从"心理"的角度去解读两部优秀电影中蕴含的心理学意义,确实能为我们对电影、对心理成长的认识添砖加瓦。不得不承认,笔者不止一次地看过这两部电影。近些天再看《千与千寻》时,突地生出了一个猜测:"公主"的制作,应该要早于"千"。百度一搜,还的确如此。从笔者的心理学知识来看,两部电影在制作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可以反映一个人,甚至是宫崎骏  相似文献   

16.
大卫·波德维尔和米莲姆·汉森都是美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电影理论家。波德维尔在《电影诗学》中提供了在社会历史、技术与文化迅猛变化的全球化语境中重新审视电影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和理论视角,也就是"电影诗学"。米莲姆·汉森的电影研究方法不局限于传统的研究对象,而是将电影作为现代主义的一种模式,作为一个在广泛的领域中与其他文化形式互动交融的现代性表征加以研究。探究两种经典视角之下的电影或电影相关的研究,或许能够启发关于电影研究方法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战”之词义,主要有两解:一曰交战,一曰交媾。本文认为“战”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为斗争与相合的统一,相合是其本质,“交战”义则违背了“生生之谓易”之至理;征之帛书《周易》和《焦氏易林》.认为“战”确有“交媾”义,怛“交媾”未能传达《易》“战”形神兼备之神韵:“战”既勃发着流宕不羁的野性,又凸现至情至睦之质;既充满情感,又饱含形象性,它是远古时代情蕴的写照。对于这样一个浓缩了《周易》精神的词汇,我们应该从哲学和情感两个层面上把握它。而不应该简单化、机械化地观照它。  相似文献   

18.
正齐宣王有两大爱好:一是听竽,二是斗鸡。于是衍生了两个成语:滥竽充数和呆若木鸡。现在人们把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形容为呆若木鸡,含有贬义。其实当初却是褒义词,木鸡表面看是呆头呆脑,实则是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的厉害角色,真正是公鸡中的"战斗鸡",是名副其实的"武林高手"。《庄子·达生篇》记载,齐  相似文献   

19.
赵颖  陈清华 《学海》2012,(3):176-179
从《小山回家》到《海上传奇》,贾樟柯用10多部电影记录了中国当代变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特别是底层人的命运。与冯小刚、张艺谋等由于影片题材及风格转变而只能贯之以"导演作品"的电影不同,贾樟柯的电影由于一些元素的重复已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类型",而贾樟柯也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形成自己"类型"的导演。本文从内在观照、风格、表演、定位等方面分析了贾樟柯的电影"类型化"元素,试图为他的"类型"电影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班扬著《人灵战纪》(原名《圣战》)于1884年由传教士慕维廉译出。该书以寓言体写成,其行文处处譬喻,与《天路历程》相似。《圣战》一书为在华传教站的图书馆和教士必备的书籍。笔者所见该译本现藏于牛津大学图书馆,曾作为展品参加过1884年伦敦"国际卫生博览会"。慕维廉或是为赶该次博览会而匆匆译完印出,其译文诘屈聱牙,较为难懂。本文还讨论了该译本的隐喻性词汇及其功能、劝说的修辞所体现的灵魂之战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