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艺创造,扩大到一切美的创造,要使人产生美感,不仅要形式美,能吸引人,感染人,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内容美,思想感情美,精神境界美,而且要这种内容美和形式美统一和谐,水乳交融,溶合为有机统一的整体,难分何为内容,何为形式,何为技巧,何为材料。而且还不能满足于能使人产生美感,还要进一步加强美感的"五度",这就给一切美的创造者提出了更高的、更深的、更强的,也是更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维特根斯坦、阿多尔诺出发,再追溯到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美感与艺术的本质在于形象地展示幸福要素的一角以及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美的现象极多,山水风光,一丛鲜花,一个女孩都可以很美,却又各不相同。与此相类,幸福要素也是范围宽阔的,可以把所有美的现象都包罗在内。美是形象的、具体的,不诉诸抽象的概念与逻辑推理。与之相类,幸福的要素也是具体的,是凭借经验就可以判断的。因此,美的本质与幸福的要素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潘知水同志在本刊1985年第3期上发表了《“技术美学”评介》一文,从技术美学的内容出发,提出了技术美学能否成立的问题。同时,联系社会上出现的“恋爱美学”、“旅游美学”等等,指出美学分支学科的设置存在“泛化”倾向。本人感到作者在关于技术美学能否成立的立论中,有些提法似欠酌斟。此外,作者在指出存在某些缺乏科学严肃性的“泛化”时,忽视了美学学科内部也存在“分化”的趋势。作者立论中提到:“只有文学艺术作为审美对象才具有美的这种品格……现实的美不过是存在于想象之中的艺术形式而已”。这涉及美和美感的根源和本质以及艺术美与现实美两者  相似文献   

4.
刘丹 《美与时代》2014,(7):71-71
美是客观存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舞蹈讲究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是我们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基础之一,它既是训练一种表演能力,也是训练一种美的表现力,更是训练学生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事物真实性的遵循,对设计美的追求,及抑"恶"扬"善"给人们所带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使得真、善、美成为设计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的将真、善、美、用不同方式表达的优秀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美”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显示,其本义似应为“好”,现代汉语中主要衍生出“美丽”“美好”“优美”等词汇。从价值论来看,“美”是一种审美上的价值,往往与真和善成为人类的最高精神价值追求。从美学来看,“美”是指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学的核心问题。美的本质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的问题,从本体论上看,美是事物的一种社会属性或者价值;从认识论上看,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从发生学上看,美是社会实践的自由的产物;从现象学上看,美是显现为形象的价值。中西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本质大约有四种途径:一是从事物的自然性质上探讨美;二是从客观精神世界寻找美;三是从主观精神世界寻找美;四是从社会生活寻找美。现代还出现了一种完全否定美的本质问题的反本质主义的倾向。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一种“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思想,其表现为“和合之美”“美善相乐”“天人合一”的中华美学精神,它与西方“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思想相反相成。不同的美学思想体系有不同的美的范畴。一般来说,美的范畴有:美与丑、优美与崇高、幽默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美的形态,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相似文献   

7.
作为服装摄影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儿童服装广告摄影当前备受大家关注,几乎每个家庭都是儿童服装的消费者。大家在网购服装时,关注更多的是图片所能传递出来的信息和美感,尤其是对服装图片的色彩搭配更加瞩目。所以在摄影教学中,如何完美地表现儿童服饰的个性特征与色彩效果,是教师与学生需要共同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美学不仅要注重对报道客体的研究,也应对报道主体给予充分的关注。新闻记者作为报道主体,应确立积极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在求“真”的同时求“美”。积极的审美追求可以开启记者的形象思维之门,使新闻报道顺利达到美的彼岸,让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一、新闻报道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9.
美在哪里?     
一路行歌 《天风》2009,(9):58-58
离开伊甸园的人类,追求美,向往美,却得不到真正的美,因为人类的美感被罪性辖制了,因为撒但嫉妒我们通过审美的途径去认识上帝.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的"美之问"到底是问"美的本质",还是问"美的原因"?这是一个值得弄清楚的重要问题.此问题也导致其后的历代美学家对美本质问题的似是而非的解答.通过对西方的柏拉图.狄德罗、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中国的蔡仪、朱光潜等美学家有关美的本质的解答等进行分析,不难看出他们的回答与结论,大都是错位的."美"作为形容词.美学研究的目标不应该是美的本质,而应该是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美既不是客观物体自身固有的属性,也不是人的主观快感,它必然涉及到人和自然、人和物、人和人的关系,它是人作为人在与现实打交道过程中自由精神的显现。我们不能离开人去谈论美,也不能离开自然去谈论美,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的审美实践来辩证地理解美。因此从美的发生学的角度来说,美和美感是共同产生的,是确定无疑的。美和美感的先后问题应该从审美当下和非审美当下的区分来理解美和美感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2.
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贯穿了整个美学发展史。但美的概念是模糊的,导致我们对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一直争论不休。也许"美是什么"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探讨它,相反,我们应该更深入地探讨"美的本质"。只有通过不断的探讨,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美,发现美,找出美的最可能性的本质。从美的形成规律来看,必须先接触审美对象,对其习惯乃至接受,然后才能形成标准,进而产生美。但是这个标准是相对意义上的标准,是灵活的,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也随着审美者审美能力的高低而变化,会因固定群体的接受习惯的不同而变化。可见,美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美是个体意念中的事物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一美感(一)美感的矛盾二重性(二)美感是美的反映二美(一)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二)关于“美是生活”的定义和美的兩个基本性質三艺术的一般美学原理(一)艺术和艺术創作的基本美学問题(二)艺术批評的美学准则在这里我們不准备先給美学或所謂美学的对象下一个定义。定义是研究的結果,而不是开端。但是,从这篇文章中,也就可以看出,照我們的了解,美学基本土应該包括研究客观現实的美、人类的审美感和艺术美的一般規律。其中,艺术更应  相似文献   

14.
《易经》作为国学经典对儒家、道家、中医、政治、军事及武术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其核心论点是阴阳的"对立统一",揭示了宇宙间万事万物演变发展的规律。而借助照相机记录、再现万事万物向人类传递视觉信息的"新闻摄影"在其运筹中是否也存在"对立统一"的运动规律,摄影人该如何运用这种哲学观点探寻事物的新闻性质,实现其传播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数码高科技的不断更新换代,单反、微单相机以及高像素手机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深入普通百姓家庭,摄影越来越平民化、大众化,大有全民摄影之势,很多摄影组织和摄影讲座也应运而生。。摄影图片作为一种世界语言,而新闻摄影就是传递信息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影者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只有正确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才能促进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真、善、美是人类生活所追求的境界,城市设计也不例外。城市的美包括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艺术美、人文美、社会美。其中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是城市美的物质层面,是一切美的基础,是城市的"真";艺术美、人文美、社会美属于城市美的精神层面,是美的升华和归宿,是城市之"善"。城市的美是"真"和"善"的结合。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不少不美的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民主、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同时也离不开城市管理、建设、设计者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共同美”一词有歧义,有释为“客观存在的美本身对各阶级有共同性”;有释为“兼有客观的‘共同美',又有主观的‘共同美感'”后一说法说到底还是各个阶级对客观的美有共同的美感.为消除歧义,并基于这样的理解,即各阶级有公认的美,各阶  相似文献   

18.
关于美的本质这个抽象神秘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概念是美学中最根本的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美的本质应该是和美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对美的认识直接制约着人们的审美实践活动。通过雕塑美来论证美学在城市雕塑中具体表现及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以此来弄清楚两者关系决定了欣赏与创造,而且关系到雕塑与社会的进一步美化。  相似文献   

19.
李裴 《宗教学研究》2001,(4):106-111
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济世良医和高道,在中国道教史与中国医学史上他都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然而,对于这位道教学者在其医学著述中所表露的对世界、人生的独特的审美观照,对神仙人格美的追求,却少有研究者论及。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析孙氏美学思想,认为其“少欲终无事”、“非分”莫为及“大哲”不及仁医的观点代表了道教独特的人格美论。  相似文献   

20.
真实性及其伦理边界——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追求并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伦理准则。然而和任何准则都不可能是绝对的一样 ,真实性同样不是一条绝对性原则。在具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 ,由真实性引发的伦理冲突是经常存在的。新闻从业人员的职责之一 ,就是如何运用自己的道德智慧来解决这些伦理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