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籍的装帧是一门艺术,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本文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书籍装帧艺术:书籍装帧艺术的人文含义和视觉美,装帧艺术的隐喻性,装帧艺术的趣味性,书籍装帧的数字化和科技化。  相似文献   

2.
书籍的装帧是一门艺术,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本文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书籍装帧艺术书籍装帧艺术的人文含义和视觉美,装帧艺术的隐喻性,装帧艺术的趣味性,书籍装帧的数字化和科技化。  相似文献   

3.
现代书籍装帧应该是一种更加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运用传统元素是现代装帧中不可或缺的审美需求。在装帧艺术融入世界艺术发展潮流的同时,我们更需把握好本土传统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个性。但是无论何种应用,都要充分理解传统元素符号的意,只有真正引其意传其神,才能设计出至真至美的作品,从而与观者之间形成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产生由内而外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书籍装帧既是一门具有功能性的视觉设计艺术,又是一门空间造型艺术.书籍装帧应该满足读者的购买欲望和阅读兴趣,适应并提高人们的审美需求.色彩的情感魅力是装帧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类的书籍装帧中用色与色彩构成,发现了书籍装帧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5.
每一本书籍的封面都是设计者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升华,是设计者艺术构思的结晶,也是书籍内容的外在显现与展示,对其的艺术性展现是装帧艺术的灵魂。一个知性设计师从以有效的行为或直接的方法告诉人们信息的诞生开始,其设计活动在经由大量读者翻阅并获得内在体验后,人们对设计的要求已经远远突破了原本的专业局限,更多图形设计者都以丰富、多元的结构效应以及艺术拓展,来创新书籍的封面装帧。因此,只有形成独具特色的纯粹性质,才能使书籍装帧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曹凌 《美与时代》2006,1(2):37-40
书名在整个封面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它是书籍装帧艺术的“点睛”之笔。书名是设计者审美观照的反映和情感的载体,是读者关注的魅力中心。要使书名在封面装帧设计中具有视觉传达的艺术魅力,可采用位置排列法、字体变化法、字号选择法、个性表现法、求新追异法等手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书籍装帧设计激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作为文字、文化的载体,在上世纪初期脱离了古籍装帧的形式结构,开始向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方向转变。这一转变与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先进印刷技术的传入和国内外美术及文化运动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变革使得当时的书籍装帧在继承本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开始出现"美术字"、"装饰画"、"构成主义"等西方装帧元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囤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书籍装帧设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从设计的艺术性方面还是从设计的实用性方面来说,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特点逐步为设计师们所重视,以《藏地牛皮书》为例,阐述近年米我国书籍装帧艺术发徒的特点。着最就目前书籍装帧设计中面临的一些实用性问题逐一分析,将书籍装帧艺术中的实践性与互动性相互融合,力求统一。着重分忻书籍装帧设计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书籍以实用功能形式的出现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人们不仅注重书的实用功能,而且日渐注重它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整体性、本土性、材质美以及形式的简洁、奇特四个方面探讨了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特征。随着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的迅速发展,我们的书籍设计师要不断丰富设计语言,以一个书籍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新的设计角度,赋予装帧艺术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已被应用在现代的各种设计艺术中.它结合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在标志、书籍装帧、包装、服装、动画、室内装饰等设计领域中广泛使用,对现代的设计艺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油画艺术作为一种舶来品,自立足于我国的那天起,就始终处在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之中。西方油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具有中华文明精神内涵的油画形式,开始了向民族化、本土化方向的转变。这一时期的中国油画家必须在实践中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以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好地融入西方油画艺术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油画。  相似文献   

12.
张法 《哲学动态》2023,(9):103-114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形成的现代型艺术,其核心概念为“艺术哲学即美学”。20世纪初产生了与之不同的艺术科学。到20世纪中期,又回到“美学即艺术哲学”。这两次“艺术哲学即美学”的核心内容不同,前者重在艺术门类体系,后者重在概念分析。在艺术科学的演进历史中,艺术史取得成功,产生了“艺术理论”一词的两种不同内涵,由此造就了“艺术”概念的复杂性。美学—艺术哲学—艺术科学进入中国后,一方面仍以“艺术”为总名,体现在哲学和学科体系当中,另一方面则以“文艺”为总名,体现在体制和学科两个方面。“艺术”和“文艺”的语汇悖论由此形成。进而形成了“中国艺术”(或曰“文艺”)两种总名、三套体系和三套话语的局面。艺术话语在世界与中国均呈现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内蕴着世界现代性和中国现代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由于在思维方式、视觉感受、艺术观念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中西传统建筑艺术审美特性的不同。具体来说,中西方由于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在建筑审美趣味方面注重群体组合与单体塑造方面的差异,从而给审美主体在建筑审美感受方面造成优美感与崇高感的不同,也进一步形成了审美主体在建筑审美理想方面追求建筑形态与建筑意境的相异。归根到底,这些不同都是根源于中西方文化理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浅谈文字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对文字的驾驭艺术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灵魂.文字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文字在书籍装祯设计中的运用,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文字的可读性、文字的位置经营、文字的组合形式等.  相似文献   

15.
中西绘画美学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艺术理论体系,也可以说体现着两种不同的艺术境界.从总体上看,中西传统绘画都是和谐的艺术,即古典主义的艺术,两者都强调再现和表现的结合.然而,由于中西文化传统以及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绘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积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即:中国绘画侧重于表现和抒情,以写意见长,而西方绘画则侧重于再现和摹仿,以写实取胜.造成这种美学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根植于不同的民族土壤,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张蒙 《美与时代》2007,(10):87-88
虚拟现实技术与书籍装帧设计有机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使得计算机数字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创造艺术的可能性得以实现,已远非其他设计手段所能比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的书籍装帧,可以使商品(书籍)的特殊性与艺术性实现完美的结合,从而在国内外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增添了取胜的砝码.  相似文献   

17.
艺术设计与传统美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设计起源于传统美术,同属于视觉艺术,但也有很多区别。当今生活中仍有很多人简单地把艺术设计等同于传统美术,并相互替代,无法分清二者之间具体的差异。艺术设计与传统美术在创作目的、表现手法、审美的标准等很多方面都有本质的区别,属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属性的两种艺术形式。只有更好地区分艺术设计与传统美术的差异,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两类艺术形式,为我们的艺术创作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当代艺术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一是爱国主义-传统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二是非传统主义-前卫主义。这两种趋势相互交织,使现代主义艺术和传统的学院派艺术在多个方面相互碰触迸发出耀眼的艺术火花。早在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高峰时期),俄罗斯出现了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成立了一个与当时国家电视台播放的内容完全不同的一个电视频道"海盗电视台"。这是俄罗斯第一家独立电视台,面对的观众是"一群对当代艺术有浓厚兴趣的群体"。通过对"海盗电视台"的分析,不难发现,任何一种艺术现象、艺术流派的出现和产生都需要艺术家们孜孜不倦地争取和追求才能实现。无论是秉持艺术规则不放的学院派艺术,还是以自我为本体、以现代思想为标杆的当代艺术,它们在艺术场域中所展现出来的话语权力的争夺,正是当前俄罗斯艺术百花齐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阿拉伯纹饰精巧繁密、变化丰富、别具特色,是阿拉伯图案艺术的精髓,也是世界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纹饰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实用性,被广泛运用于伊斯兰建筑装饰、器皿装饰、细密画以及书籍装帧等方面。阿拉伯纹饰按照题材分为几何纹饰、植物纹饰和阿拉伯书法纹饰。其中几何纹饰构图严谨、精准均衡、秩序感强,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伊斯兰宗教、美学、数学的感  相似文献   

20.
书籍装帧与佛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出纸张,井且用纸张来书写或印刷书籍的国家。在使用纸张书写或印刷书籍的过程中,考虑到实用及美观,书籍的装帧形式不断改进,并逐渐趋于完善,而书籍装帧的每一次形式变化,都与当时佛教文化的兴盛及佛经的大量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汉代发明纸张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