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家知道,歌唱发声时声带是发音的主体,而声带就是位于喉结中的两片白色肌肉.所以,歌唱时声带的伸缩开闭同喉结的活动状态有很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文章从三方面总结了汉语声调加工的脑神经机制研究:1)声调加工是语言性质,还是语音性质;2)声调加工和音段音位加工的异同;3)声调加工与语调加工的异同。首先,汉语声调加工是语言性质,虽然有右脑的参与,但主要表现为左脑偏侧化。其次,汉语声调是一个独立的语音单位,声调加工与音段音位加工的脑神经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最后,声调加工与语调加工在脑神经机制上有一定相似性也有很大不同,虽然汉语语调加工主要是语言性质,但存在明显的语音性质。  相似文献   

3.
汉语儿童汉语与英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押韵、首音、音位和声调(汉语)等语音学单位为基础考察了一、三、五年级302名汉语儿童汉语与英语语音意识发展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汉语与英语语音意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其中汉语押韵意识与英语各语音意识的相关最高,而声调意识最低;儿童在汉语语音意识的正确率显著地高于英语语音意识;汉语语音意识水平高的儿童在英语语音意识各任务上的正确率显著地高于汉语语音意识水平低的儿童。  相似文献   

4.
采用短期人工训练的范式,选取没有任何朝鲜语经验的二年级儿童、五年级儿童和大学生为被试,以一对朝鲜语语音为材料,探讨非母语语音学习的年龄效应。被试分别在学习前和每天学习后完成语音分辨测查。结果发现:(1)汉语被试辨别朝鲜语紧音/k*/和松音/k/时存在困难;(2)在学习前,大学生的语音辨别正确率最高,五年级儿童次之,二年级儿童最低;(3)学习后,二年级儿童辨别成绩的提高量高于五年级儿童和大学生。该结果支持了学习非母语语音的年龄越小,学习效果越好、学习速度更快的假设。  相似文献   

5.
汉语口吃者在不出声言语中的语音编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积家  肖二平 《心理学报》2008,40(3):263-273
口吃者与非口吃者在不出声言语中语音编码的差异是口吃者语音加工异常的有力证据。通过三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口吃者与非口吃者监控汉语拼音中声母、韵母及声调的差异。结果表明,口吃者对声母的监控与非口吃者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监控韵母及声调时,口吃者的反应显著慢于非口吃者。研究结果支持了关于口吃的“内在修正假说”,对研究汉语的语音编码有启发,对于口吃的诊断和治疗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汉语母语者对汉语声调的认知加工可分为亚词汇和词汇两种加工水平。亚词汇水平涉及对汉语声调的声学和语音加工,当无需主动注意参与时,现有研究在左右半球优势上尚未取得明确结论;当需要主动注意参与时,优势主要表现为左侧化,涉及左侧的布洛卡区、前运动区、前部脑岛、顶叶、顶枕联合区以及双侧听皮层附近脑区,这与语言加工双通路模型(HickokPoeppel,2007)中的背侧通路有很大重合。词汇水平涉及对汉语声调的识别,由双侧半球参与,顶叶、颞叶等部分脑区左侧优势更加明显,同时涉及颞中回等语言加工腹侧通路的核心区域。此外,个体对汉语声调认知加工的脑机制会受到语言经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对汉语儿童的英语语音意识进行研究,且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对方言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的研究很少。汉语是一种具有众多方言的独特语言,许多方言和标准语的语言体系有着显著差异。具有方言和普通话早期经验的双语儿童在汉语语音意识上是否存在优势,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从心理语言学层面上,母语学习中获得的语言能力或普遍语法能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二是从语言学层面上来讲,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存在干扰作用。那么双语儿童在汉语语音意识上比单一普通话儿童是否存在优势呢?本研究将进行调查。实验选取72名4岁、5岁和6岁学前儿童为被试,每个年龄组各24人,其中沪语儿童和单一普通话儿童各12名。采用听觉呈现方法对所选被试进行汉语语音意识水平的测试,包括声调意识、声母意识和韵母意识三部分,并收集儿童的口语资料。结果表明: 虽然沪语儿童声母意识和韵母意识主效应不显著,但沪语儿童语音意识总成绩和声调意识成绩均比单一普通话儿童高;沪语儿童汉语语音意识优势不受年龄的影响。本研究启示是,上海地区学前儿童学习标准语(普通话)之外应鼓励使用沪语。  相似文献   

8.
汉语儿童早期语音意识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四类语音意识任务(音节、首音、韵脚、声调)考察了幼儿园小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学前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已经开始发展,其中音节意识发展最早,其次是韵脚意识,声调意识和首音意识的发展相对较晚.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音在世界语言中具有独特美感。新闻播音是汉语普通话发音的标杆和榜样,能集中体现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审美特质。其主要表现在吐字的字正腔圆、声调的抑扬顿挫、语流的舒畅自然、表意的清晰准确、情声气的和谐统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声调语言,汉语词汇在语音构成上存在独特的特点。本研究利用汉语不同于非声调语言的特点,探讨已有研究中尚未澄清的问题,即汉语声调在早期自动加工和早期控制加工中对语义激活的作用,以及在不同认知阶段中汉语声调加工的神经机制。本研究拟采用ERP方法,结合LORETA源定位技术,通过Oddball范式考察以下内容在早期阶段,汉语声调加工的大脑激活模式,拓展以往基于非声调语言研究建立的口语加工理论的适用范围,为完善言语认知加工的理论模型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席洁  姜薇  张林军  舒华 《心理学报》2009,41(7):572-579
范畴性是言语知觉的一个显著特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但汉语不同语音特征的范畴性知觉特点及其发展模式迄今为止还很少有研究涉及。本研究利用语音合成的方法分别改变辅音的送气/不送气特征和声调的基频曲线,生成语音刺激连续体,采用范畴性知觉的经典研究范式探讨了汉语正常成人被试嗓音启动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和声调范畴性知觉的特点及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成人被试对VOT和声调的知觉是范畴性的;(2)对于汉语声调特征,6岁儿童已经具有类似成人的范畴性知觉能力;而在VOT这一维度上,范畴知觉能力随着年龄发展不断精细化,但7岁儿童也尚未达到成年人的敏感程度,说明汉语VOT和声调这两个不同的语音特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声调表现为每个字音都有高低舒促不同的读法。六朝时期,讲音韵的文士根据当时语音归纳出四个声调,定名为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分平仄两类,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一般认为平声较  相似文献   

13.
小学儿童汉语语音意识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徐芬  董奇  杨洁  王卫星 《心理科学》2004,27(1):18-20
运用纵向与横向研究探讨了小学一年级儿童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过程和小学一、三、五年级儿童汉语语音意识的年级差异。结果表明。在汉语语音意识各任务上,刚入学儿童的反应都处于随机的水平,其后声调意识先于其他语音意识而发展,其次为首音-韵脚意识,音位意识发展得最迟。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兴,语言强。近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日渐增长,但汉语二语学习脑机制的系统归纳及相关理论模型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汉语二语学习近20年的脑机制研究,以及最新二语学习脑机制的研究和理论,可以归纳主要发现为:1)汉语声调学习最初依赖右颞上回和右额下回,掌握后转而依赖左颞上回;2)汉字字形学习与双侧额下回及右梭状回有关,而汉字语音学习则与左颞顶叶区相关;3)汉语二语学习初期会依赖右脑重要脑区(额下回、梭状回等),随汉语能力的提升,这种依赖减弱。综上,汉语二语学习与右脑关系密切,经历了由右侧功能主导转向双侧化或者左侧化的动态大脑发展变化过程。汉语学习者所采取的二语学习方法及其语音听辨能力,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功能、脑结构及其脑功能网络连接方式。未来研究可以从被试语言背景、研究范式和内容、数据分析等角度出发,探寻汉语二语学习的有效方法,构建并完善汉语二语学习认知神经机制的相关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安静、语音型噪音、语音调制型噪音三种背景下测量了汉语母语者、汉语中、高水平的韩语母语者感知汉语元音和声调的正确率。安静背景下,三组人的语音感知类似,而在语音型噪音背景下,汉语母语者的感知正确率显著高于中水平二语者。进一步的检验表明中水平二语者在语音型噪音背景下的感知难度较大是由于其受到的语音型噪音中能量掩蔽的影响比母语被试要大,而其受到的信息掩蔽的干扰和另外两组被试相近。  相似文献   

16.
杨洁  徐芬  任萍  张瑞平 《心理科学》2007,30(6):1418-1421,1396
本研究选取3~5岁儿童为被试,从语音单位和操作水平两个维度研究幼儿期汉语语音意识和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在汉语语音意识的发展上,音节意识先于押韵、首音和声调意识而发展起来,3岁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节意识,并在3岁到4岁之间迅速发展。在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上,幼儿期的音节意识和末位音位意识先于押韵与首音意识而发展起来,从3到5岁表现出清晰的发展次序。首音意识在幼儿期没有发展。从任务的操作水平看,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语音意识,幼儿在辨别任务上的成绩显著低于分析和综合任务。  相似文献   

17.
口语感知是当前心理语言学的研究热点, 然而以往研究大多以婴儿和成人为被试, 缺乏对幼儿口语感知的研究。此外, 现有口语感知模型主要是基于非声调语言研究建立起来的, 对汉语并不完全适用。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 在语音构成上不同于非声调语言。本项目将立足于汉语口语特点, 以3~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 考察幼儿汉语口语感知特点及神经机制。综合使用眼动方法、ERP方法和LORETA源定位技术探讨以下问题:(1)幼儿在前注意阶段和注意阶段的听觉语音辨别特点; (2)幼儿汉语口语词汇识别过程中音段信息和超音段信息的作用; (3)幼儿汉语口语感知的神经机制。本项目研究结果将揭示幼儿汉语口语感知特点, 为完善现有的口语感知模型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汉语单音节词汇产生中音韵编码的单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清芳  杨玉芳 《心理科学》2005,28(2):374-378
采取图画一词汇干扰实验范式,以视觉方式呈现干扰单字、初步探索了汉语单音节词汇产生中音韵编码的单元。结果发现了在目标项和干扰词的音节相同和同音条件下都出现了促进效应,而在首音和声调相关、韵和声调相关、首音相关、韵相关、声调相关条件下都来出现显著的启动效应。这表明“音节”或“音节 声调”可能是词汇产生中语音编码表征的单元。最后讨论了英语和荷兰语的研究结果与汉语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语音范畴知觉是指听者能够区分不同音位范畴的刺激而不能区分同一范畴内的不同刺激。声调知觉的范畴化程度可能与刺激的声学相似度有关,相似度越高则知觉的范畴化程度越低。除了声调本身的特征外,影响声调知觉范畴化的因素还包括母语背景、年龄、刺激所在语境和刺激属性(语言和非语言)。电生理技术的使用加深了声调范畴知觉的研究,并有助于解决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Gating技术与汉语听觉词汇加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武宁宁  舒华 《心理学报》2003,35(5):582-590
尝试对Gating技术的实施和运用,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被试为47名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实验中被试听到依次加长的单字词语音片段,每听完一个语音片段要尽快判断该语音是什么字音,并迅速写出想到的第一个符合该读音的汉字,同时在七点量表上评定作出判断的确定性等级。结果显示,Gating技术作为探讨汉语听觉词汇加工的一条途径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它不仅能得到词汇的语音识别点(Isolation Point,IP),也揭示出它与声调存在一定关系。对错误反应的分析还表明:声调信息可以独立于音段信息而被识别;即时影响声调识别的因素不一定局限于区别性特征;听觉词汇识别受到听觉语言特有的方向性特点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音段信息、也体现在超音段信息的识别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