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羌族的民居建筑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了羌人丰富的宗教信仰文化。通过对主室空间平面形式、空间布局、内在装饰等进行研究,解读物质空间背后的民族精神文化,是我们深入了解神秘高深的羌族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川西羌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璀璨的一部分。但是当今传统的羌族文创产品形式趋同,文化传播方式单一,不利于其发展。羌族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创产品面临创新与发展的挑战。因此,从四川省博物馆的羌族文物上提取羊角纹元素,结合羌族当地的文化进行改良,设计出系列酒具的现代产品。试着将羌族文物中的特色民族元素,与当代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设计出具有羌族特色的文创产品,以无形的文化附加在有形的产品上,借用具象的产品帮助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随着"轻装修,重装饰"装饰风格和绿色生态设计理念的流行,软装饰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整个室内装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文章探析软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软装饰的优势,希望人们能更好地享受软装饰所带来的人性之美、个性之美,使它能真正成为家居文化中对昔日文化辉煌的承载和对精致生活的演绎。  相似文献   

4.
论羌族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原本是牧民之称号,“戎”是农耕民之称号。“羌”是牛羊崇拜和信仰的组合体,代表了羌人对牛羊神灵的自然崇拜。羌族宗教建立在万物有灵的基础上,是多神崇拜。羌绣以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及本民族的图腾纹样为常用的题材,是自然崇拜与多神信仰在手工艺术上的反映,表达了羌族人对大自然的爱护崇敬心情。 赵晓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图腾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其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流传久远,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并因自身具有极强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象征,以及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和蕴含深刻的符号意味,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注入了崭新的生机活力。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能进一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认同感,共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两地文化的交融、创新和发展。同时,对有价值的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将各民族图腾文化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有助于守护民族记忆,以使其能够共同融汇成为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羌族丧葬礼仪传承一种文化,保持一种传统,十分鲜明地体现了一个古老民族悠久的信仰习俗和文化特质.简而言之,火葬方式是古羌文化之遗风在今天羌族社会生活习俗中的表现,而土葬方式却是一种输入文化.考察这两种丧葬习俗,可以窥视羌族社会历史的变迁趋势,把握一个民族从远古保持至今的历史足迹和传统风貌.  相似文献   

7.
图腾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中非常早期的文化形式。对图腾符号进行衍生设计研究,将其与现代设计形式和媒体平台进行融合,是对传统图腾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创新。传统图腾符号因其独特的视觉性,可以很容易的应用于视觉设计领域,但是图腾符号也因其年代的久远性,不经加工的图腾形象很难与现代社会融合,这就提醒我们对传统图腾符号需要经历从模仿到再创造的过程。图腾形象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不仅需要人们对其特点有清晰的认识,还要积极与多媒体进行结合,与国际化潮流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8.
胡雪 《美与时代》2022,(8):17-19
羌族建筑受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有着区别于其他民族建筑的鲜明特色,从整体的选址布局到局部的空间营造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不同的羌族建筑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有着不同的作用。对羌族建筑做好细致的分类,也是研究羌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羌族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审美内涵.羌族艺术主要表现在文学,宗教、表演、设计和民俗等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蕴涵于羌族艺术中的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贯穿于羌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仪式、歌舞戏曲、建筑工艺、民族习俗,以及各种文化生活之中,是羌族民族文化思想的核心和艺术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一定的神圣性、神秘性和神奇性,是羌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宗教感召力、审美鉴赏力和艺术生命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羌族舞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一支,其风格特点具体表现为"S"型体态和"一顺边"的美;胯部动作的大量使用;舞蹈运动中"以左为上"的原则。羌族舞蹈与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体现着当地的宗教意识,并且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如何在文化的均质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保存、发展羌族舞蹈的文化特性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具体可以从"一个体系"、"两个中心"、"三种类型"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的民间信仰主要包括图腾崇拜(植物图腾和动物图腾)、人物崇拜(包括祖先崇拜与先贤崇拜)和各种巫术崇拜,其特点是以原始宗教信仰为主。这些民间信仰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民族认同的集体记忆和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2.
增头羌寨的垂花门是羌族传统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重要表现,其展现的装饰细节美、因地制宜的结构美与羌族民居建筑的融合美,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从增头村民居中的垂花门入手,具体分析垂花门的造型、结构、存在的空间和位置。增头村垂柱种类有方形垂柱、圆柱形垂柱、瓜形垂柱等;垂花门上的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文字等装饰纹样体现其装饰艺术特征。走进古村落,传承垂花门的建筑装饰艺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远古时代分布甚广,据说他们是汉族前身“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不少关于羌人的记载,在历史长河中,羌族的若干分支由于种种条件和原因,逐渐演变而为汉藏语系中藏缅语族的各民族。研究藏、彝、白、哈尼、纳西、傈僳、拉祜、基诺、普米、景颇、独龙、怒、阿昌、土家等民族的历史,都必须探索其与羌族的关系。羌族在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占有  相似文献   

14.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新中国建立前,羌族社会虽已进入封建制,但羌族地区仍普遍地保留着原始宗教的痕迹。羌族原始宗教产生于羌族氏族制社会,是作为羌族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而出现的。尽管羌族原始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由于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加上其他人为因素,故羌族原始宗教得以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15.
李莉 《美与时代》2014,(1):21-22
室内软装饰的文化溯源很久远,从远古时代的壁挂兽皮,到现代家装的名人字画,都在诉说着主人的文化另位和软装饰的风格。从室内软装饰的传统元素、时尚元素、艺术元素、风水元素探索其文化的内涵,探索了我国家庭软装饰中所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我国室内软装饰的前景,以期给室内软装饰以一点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物化表征,是区分各少数民族的显性依据。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造就了羌族服饰的独特风格。羌族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与生存环境、游牧生活方式、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古时中原地区对西部地区出现的游牧民族的一种泛称,是中华大地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从汉代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中的"禹兴西羌"到晋代500  相似文献   

17.
陶瓷装饰作为世界性的艺术形式,主要来自于自然,经过系列的艺术加工,可以形成一种赏心悦目的图案形式。在陶瓷连续纹样分析的过程中,其造型相对简单,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具有较为浓烈的象征意义。这种连续纹样被现代陶瓷装饰广泛运用。现代陶瓷装饰通过民族性以及现代性的艺术结合,可以充分展现出民族艺术文化的价值性,并突出传统文化传承特点。因此,应该认识到连续纹样设计的价值性,结合纹样设计艺术特点,进行陶瓷装饰艺术的创新,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产业的创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侗族鼓楼建筑是侗族富有特色的民族艺术形式,鼓楼建筑内部绘有大量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具有保护木质建筑和装饰审美等价值。它们多以侗族人的现实生活、图腾标记和民族吉祥物为题材,图案色彩绚丽,具有平面化和装饰性的特点,创作者以高度概括和提炼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侗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情趣,彰显了侗族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审美特性和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19.
图腾崇拜是世界灿烂文化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身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古老民族之中的成员地,澳洲和美洲这两个地区产生了这一独特的文化,他们信仰图腾并认为这是一种能保护部族成员,促进部落发展的方式,所衍生出的歌曲、画作、神话等艺术形式令人惊叹。据资料显示,澳大利亚土著地区和美洲印第安地区均有发现"蛙图腾崇拜"现象,但是将两地该现象进行对比的文献资料略少。比较出两个不同地域的"蛙神崇拜"图腾文化之间异同的同时,有利于发现世界图腾文化的趋同性和多样性,从而加深对两地社会文化的了解,也有利于对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羌族神话史诗《羌戈大战》描绘了岷江上游古羌人迁徙的历史图景,是我们研究羌族宗教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观察,神话史诗的形成和发展与古羌人的宗教信仰习俗相关,神话史诗的情节内容与古羌人的信仰心理密切相连.通过对羌族神话史诗《羌戈大战》的文化解读,对追忆古羌民族迁徙历史图景与信仰心理、保护其珍贵的文化传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