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渠县刘氏竹编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制作技艺代表了四川竹编工艺的最高境界。在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渠县刘氏竹编随时代发展在模式上也发生了一定改变。刘氏竹编制作的主题除了传统样式,还出现了更多的主题形式,《飞天舞》、《福娃》、《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的出现使得竹编品种发生了时代性改变。当前大量价格不菲的具有流行文化的符号性样式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国内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一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潮流。现根据论文和会议资料,对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有的观点认为,中国哲学在解决人生两大基本矛盾(即殊相和共相的矛盾、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的时候,是从伦理学入手的,这和西方文化从本体论或认识论人手的解决方式不同,因而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特质。这种从伦理学入手的解决方式认  相似文献   

3.
竹编作为江南地区优秀的民间手工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江南的地域文化酝酿了江南特色的传统竹编,旧时竹编器具和江南地区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处处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环境的巨变,传统的竹编器具离我们渐行渐远,其境况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4.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道家文化的特质予以全新诠释,认为道家文化有崇尚自然、重视个体、贵柔尚弱、擅长理论思辨、富于反省批判精神等五个方面特质,揭示了道家文化对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积淀以及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心理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永恒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道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关系,认为道家文化对拓展中国文化的宽度和高度,助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编织纹样与现代审美需求结合的竹编用品是笔者在竹编装饰造型上的设计理念,在竹编工艺中,竹材呈现为竹丝、篾片的形式,通过竹丝、篾片的穿插编织来塑造产品形态,其中竹篾的宽窄薄厚变化、编织手法的变化多端都会带来产品形式上的不同,因此,在竹编产品中,竹材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也正是这些不同的呈现方式带来了竹编产品的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6.
从思维方式和文化人类学的高度解读中国文化的诗性特质是一个新的视角.中国传统文化在以己度物、想象性类概念以及象形文字等诸多方面都与维柯等人所倡导的诗性智慧若合符契.而起源于远古文化观念的中国古代象征传统在本质上所体现的就是一种诗性精神,<周易>在这方面具有开创性和极为典范的意义.它确立了象征文化的东方传统、奠定了中国思维的基本范型、开创了"立象尽意"的审美传统、发明了"仰观俯察"的创造法则、开启了诗性言说的批评传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装饰材料方面的一大情结是恋木情结。自古以来,木材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经济、文化、宗教、技术、审美的多种因素直接影响了恋木情结的生成。恋木情结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观念。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木材装饰的特质与我国古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相适应,自然而然形成了独到又富有魅力的建筑装饰文化。  相似文献   

8.
弘扬民族精神与传承文化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是源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孕含在特定文化传统中,随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民族主体意识。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孕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代表传统文化优秀特质的文化精髓。在这个意义上,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注重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东亚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1~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东亚价值观的特质及其成因、传统东亚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东亚价值观的形成,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的郑万耕教授认为,《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价值理念,其中“保合太和”、“天…  相似文献   

10.
“礼”与“法”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有其各自的内涵特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两者逐渐发生合流,在经历发端期、发展期与成熟期之后,最终形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质。“春秋决狱”是一种凭借春秋大义断案的独特的司法制度,开启了儒家法制化的进程,对于礼法合流的促成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1.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和基础。儒学本身是在与诸子百家的争鸣中成长,在与佛、道的交融中发展的。儒学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也对佛、道等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宋明时代的儒学,其实是以原始儒学为基点,融摄了佛、道等多种思想,是儒佛道三教的合一。儒学的当代使命,与儒学自身的特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多元文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论特征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100700)孟庆云中西文化交汇和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引发中西医结合的契因。中医学是中国文化背景的产物,它的理论规范、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都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在天、地、人统一的大系统中把握人体的健...  相似文献   

13.
通过简要重述不同文化语境中异端与正统的概念内涵变化过程,说明在基督宗教和中国文化的语境中,这两个概念内涵的差异,进而说明对于异端和正统的基本内涵理解带来传统中国文化对信仰融合度和均质性的理解。以此为基础,提出以下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在面对中国宗教或信仰文化时,我们以源自基督宗教传统、并且带有明确基督宗教传统内涵的概念展开讨论,对于理解中国的信仰文化与历史在多大程度上会造成误解?这种误解的根源是一种在学术研究中出现的"削足适履"式概念套用带来的问题,还是在信仰特质理解意义上"张冠李戴"式的文化语境的错置?进而提出概念的重置可以从什么程度上凸显中国信仰文化的特质和进一步理论反思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墨学中绝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她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而这些不足,可以说正是现代化建设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学说地位平等,互有高下,古代文化的发展处于十字路口。特别是墨家学说,与儒家并为两大显学,具有许多边异于儒家的优秀特质,代表着中国文化另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历史选择了儒家,墨学中绝,汉代的独尊儒术,确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和特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质,并被人们引入到了日常生活当中。在我国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元素应用得十分广泛。中国传统元素具有条纹美、色彩美、艺术美、建筑结构美等优势,将其应用到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强现代建筑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给中国建筑装饰设计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深入探索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旨在为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经过数千年的递嬗演变,而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以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儒佛道成为传统思想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外来的佛教文化是如何得以与传统的儒、道融而为一的?其融合的基点是什么?根本契机何在?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重视现实的人与人生问题是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质。印度佛教之所以能够通过中国化的过程而在中土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与儒、道一同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社会历史的需要与佛教本身具有较高的思辨性等特点之外,与传统文化的“人学”特质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复兴之中国精神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凝聚当代中华民族实践理念的精神整体。用实践观点的哲学视域研究中国精神,其学术旨趣在于以中国精神的实践本性与文化传统为主题,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整体和历史逻辑中理解中国精神所具有的实践意蕴与文化传统;在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与"活的传统"中揭示中国精神的德性特质、心智结构,发现其民族性、世界性的意义;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语境中探索发现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传承的社会基础与实践逻辑,阐释中国精神的现代性境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首先,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现代社会理论,具有宗教神学所没有的开放性和传统无神论所缺乏的现代性;第二,马克思无神论是凝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力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中国政教和谐与宗教健康发展的思想保障;第三,从国际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中国文化传统深度契合,形成一种以人文关怀为特质的文化软实力,这种文化软实力可以化"文明冲突"的戾气为文化交流的祥和。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而禅法的流行,据佛经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灵山会上。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拈花示众,众皆茫然,惟大迦叶以会心的微笑获得了佛祖的禅法真传,这就是佛教禅宗史上“拈花微笑”公案。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与融合,禅宗在中国形成了“一花开五叶”的盛况,其间,宗师辈出,禅法多样。禅宗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界最具生机和影响的宗派,禅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佛学大师太虚法师曾说过:“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然而,明清以降,禅宗日趋颓废。如何在当下将古老的禅文化发扬光大,如何借鉴和继…  相似文献   

20.
东阳竹编历史悠久,在我国的竹编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加上东阳的地理位置优势,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东阳竹编的艺术市场价值一直以来也非常高。如今东阳竹编工艺的传承断层,产业规模逐步缩小,因此探讨东阳竹编的艺术传承与产品市场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东阳竹编的艺术市场价值分析,探索如何更好地传承艺术与开发符合东阳发展的竹编产品,以及将东阳竹编的艺术价值结合现代产品设计的美学原则,给东阳竹编注入新的市场活力,提升东阳竹编的艺术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