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家>问世至今,曾被多次改编为戏曲.小说和戏曲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具有各自独特的创作规律和艺术品格.在改编的过程中,如何把握理解并尊重原著的内在精神,是改编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对改编者最大的考验.改编者能否遵循再创作的规律,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艺术样式的特点及其所具有的优势与局限,扬长避短,是不同艺术样式间进行转换最费思量的部分.本文意在通过新世纪根据巴金名著<家>改编的戏曲分析改编者对小说<家>的内容和含义的理解演绎创新发挥并分析新世纪在对小说文本改编为戏曲文本的劳动中改编者是如何演绎并最终实现接近巴金创作初衷的,以及适应新世纪的时代思潮又对原著有哪些开掘.  相似文献   

2.
<正>一中国传统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元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道教思想对于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中国传统戏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佛教道教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中国传统戏曲的故事文本、剧作审美、戏曲叙事、戏曲表演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郭琳 《美与时代》2006,(4):65-66
戏曲欣赏在戏曲实践活动中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环节,同时还是反馈的环节,直接影响戏曲的创作和表演。一个具有高水平欣赏能力的社会环境,必然能造就优秀的戏曲创作者及表演艺术家。因此,欣赏能力的培养对于振兴年轻观众群逐渐缩小的戏曲艺术而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艺术是对处于所谓后的语境中而出现的艺术的称呼。当各种后的理论出现之时,处于后环境中的艺术,也表现出不同于现代艺术的特征。当然,如同对现代和后现代的过程我们不能人为地划分开一样,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有时也并不能进行强制性的区分。可以说,它们共同存在于当代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与社会环境互相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戏曲文化是中华艺术的一块璞玉,是音乐、舞蹈、表演、叙事、美术、音乐、舞台、服饰等多种艺术的有机融合,并且具有良好文化环境,与多种艺术相互碰撞。时至今日,戏曲仍旧以其丰富的艺术元素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艺术工作者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由于特有的民族性、审美性和观赏性,戏曲中丰富多彩的故事可以作为我们动画创作、推动动画产业发展的素材宝库。  相似文献   

6.
作为最受欢迎的电视综艺节目之一,真人秀一经出现便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电影对真人秀的发展也一直保持着密切地关注,甚至早在其产生前就预测到了这种电视节目形态.批判真人秀电影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后现代的真实观、被看的困境以及封闭环境下的人性角逐.而《饥饿游戏》更是将这些探讨推向更深的维度.  相似文献   

7.
广义地说,凡是以纪实审美方式客观地反映某事物的电视节目,都可以称之为电视纪录片。这里说的电视纪录片,是指从电视专题片与电视文艺的交融发展中,新生成的一种纯属电视文化的新型综合艺术已不同于其他电视文艺的纯虚构,尽管它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8.
戏曲动画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类型之一,它是中国传统戏曲与当代数字媒体艺术跨界融和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戏曲基因"。因此,戏曲动画在叙事结构上具有一般动画所不具备的叙事模式。在整个叙事过程中,各种叙事元素和谐共生,共同构成了丰满多变的叙事模式,这也是当代戏曲动画在叙事模式上最为动人的闪光之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20世纪90年代当代水墨艺术中精英性与大众化的矛盾这个问题,陈述当代水墨艺术面临的种种困境(即传统与创新的矛盾、笔墨形式与当代观念的矛盾、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矛盾,而这三种矛盾又是相互关联的,并共同构成了精英性与大众化的矛盾),梳理各种立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壁画在城市空间环境营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庆 《美与时代》2004,(10):36-3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改善和文化水平的显著提高,环境艺术迅速兴起并日趋繁荣,开始成为城市、建筑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人文景观.壁画艺术作为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当代城市空间环境当中担承着其他品种的视觉样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丰富多彩的西海固民间艺术深深扎根于宁南山区。类型各异的地方性民族性艺术形式,以质朴和贴近群众生活反映人民生活美好愿望而生生不息。剪纸则是该类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剪纸艺术长期在宁南山区民众相对匮乏和单调的日常生活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已内化为民众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精神寄托。剪纸等各类民间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迁也遭遇了新的传承与发展困境,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思路便是将剪纸艺术形式寓于宁南旅游产业之中,使二者相互借力共同发展。在合理设计和规划的基础之上,剪纸和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既能提升地方旅游产业的内涵同时也对处于困境的地方民俗文化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有效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戏曲与绘画几千年独立存在,但二者本身亦有着天然的联系。以中国工笔画去表现戏曲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其在艺术创作观念与精神文化方面更加契合。创新在中国工笔绘画中固然重要,但艺术情感因素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它是绘画创作中的灵魂所在。一幅艺术作品若无灵魂而仅仅止步于形式与视觉效果上,那它绝非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其真正的魅力是体现在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与其观念和有效性的传达上。现将工笔戏曲人物画中"艺术情感"的体现作为切入点,结合创作实践尝试揭示"艺术情感"在工笔戏曲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电视相亲节目已经成为现今充斥电视荧屏的一类重量级的电视节目形态,作为以婚恋为题材的电视节目,既不同于以往的电视节目,也不同于现实中年轻人恋爱交往的方式。将相亲这一在中国文化中带有特定目的性和一般适用于私密场合的社交行为搬山电视荧幕,许多本应处在后台的话题被搬上前台,往往难以避免各种人性中和社会生态以往力求避免的因素的冲突。举办方电视台安排演员、编造剧情、参与者出言雷人、各种火爆话题频出,随着各类相亲节目的泛滥,表演胜过真实,各类作秀是否让以往定位于社会服务类的宗旨已经名存实亡?场由广告商和电视台联手制造的搏出位秀是。否也印证了消费主义时代赤裸裸的金钱动机蔓延  相似文献   

14.
艺术以任何一种形式与面貌出现都离不开时代、环境和民族三种因素,它总是要在社会的环境中才能生根发芽。我们研究艳俗因素的产生,就要研究它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时代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5.
河南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河南戏曲音乐中的民族元素、民间元素也应该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首先从兴趣入手,让学生了解河南戏曲,掌握河南戏曲音乐的旋律特点,学习音乐创作中主题与旋律如何能够完美融合,把戏曲音乐元素融入到音乐创作与演出中,使河南戏曲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装饰艺术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部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我们的祖先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而设计的。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设计的关注和追求也越来越大众化与普遍化。而在现代设计中想要独树一帜、脱颖而出,便可以运用我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将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的思想相结合,使其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狮,并不是华夏先民的图腾,但自狮图形图像艺术传入中国的那一刻起,便紧紧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结合演变,直至成为了我国喜闻乐见的图形图像样式。狮形图像艺术作为我国艺术的分支而广为流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形式、样式,包含着不同时期对艺术的审美思想与理解,也部分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唐王朝的狮形图像艺术以唐陵墓狮为主要表现,以雄浑威猛的外形,高大的体量而著称。除此之外也多有小型狮形图像石刻艺术和唐三彩工艺的狮形图像艺术灯。在西安市大明宫艺术博物馆中收藏一件鎏金铜狮,是鎏金铸造器物中的一件珍品。  相似文献   

18.
武当道教在明代走向鼎盛,武当道观成为"朝廷家庙"。与此同时,庆赏剧这一独特的戏曲样式悄然形成,并在深宫内院的戏曲舞台上大放异彩。明代庆赏剧摄取武当道教文化营养,一方面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迎合了明代皇室崇信真武、希求长生的心理。本文以杂剧《宝光殿天真祝万寿》为例,从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两个角度分析明代庆赏剧与武当道教文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中国艺术属于精英艺术,有文化、有内涵;新中国以来提倡大众艺术,艺术大众化,要求创作老百姓能看懂的艺术,于是出现了大量粗俗、平庸的艺术作品,笔者认为这样的艺术创作是在照顾落后,这样下去中国社会整体的艺术水准会下降,这必须引起艺术家思考。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所有的道德学说及伦理规范,往往都是以常态的时空条件为背景得到建构、辩护、论证和践行的。但是,人类社会也难免遭遇非常态环境的冲击。非常态有三种表现形式:制度环境恶劣的状态、道德规范相互冲突的状态和人命之间抉择的极端情形。虽然在非常态下道德规范的选取与应用会出现极端困难和复杂的情况,但这并不能成为在困境中排斥一切道德考量的理由。恰恰是非常态让我们不得不正视道德规范的特殊应用问题,它要求我们必须对道德规范适用的环境背景因素(包括行为目的、预期后果等各种具体内容)、道德的规范性要求可能出现的变通性调整情形以及在极端特殊的两难困境里某些道德律令的一种变形性的应用方式等复杂问题,做出全面的审慎与精心的权衡,进行细致的辨析和深入的讨论,从而力求最终的行为体现出最大的道德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