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影视、互联网等为媒介的大众传播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尤显不足。研究在各高校广泛开设的影视艺术课程如何导入媒介素养教育,实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多元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影视艺术课程中引入媒介素养教育,也可从这三个层面分别展开:理解媒介;媒介批判;使用媒介。仅通过影视艺术欣赏课程这门高校普选课是无法完全实现其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素养教育传入中国近20年的时候,应该提出从美学的视角看待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审美主义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强调人们在网络媒介环境中通过自我呵护与自我建构,从而提升自己的网络道德素养、加强自身的网络自我行为管理能力,使自己具备较高的视觉素养,具有适当调节控制在网络虚拟时空的情绪和情感,并建立自觉的网络文化批判反应意识,从而达到较高的媒介素养水平。这种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青少年认清媒介背后的权利意识,并以自己的方式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施加影响,克服单纯感官刺激的诱惑,以此改变自己,达到快乐、纯洁、智慧、美好、甚至不朽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积极干预是指父母在孩子使用媒介前后或者使用过程中, 通过解释和讨论等互动形式对媒介内容、使用方式等提供指导。随着电子媒介在家庭中的普及, 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的媒介使用行为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父母对媒介使用进行积极干预对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例如提高儿童对媒介内容的批判能力, 有效减少暴力内容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等。影响积极干预行为的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家庭因素和儿童个体因素。未来研究可从完善测量方法, 探究父母干预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媒介使用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 建构影响因素模型, 提高积极干预的有效性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问题性社交媒介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以107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问题性社交媒介使用、技术冲突、疲惫感及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问题性社交媒介使用、技术冲突、疲惫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三者与主观幸福感均呈显著负相关;(2)问题性社交媒介使用能够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3)技术冲突和疲惫感分别在问题性社交媒介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单独中介作用,并且问题性社交媒介使用还能通过技术冲突-疲惫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问题性社交媒介使用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社交媒介、对其进行心理社会适应服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移动社交媒介已日益成为人们网络活动和人际交往的新平台。为考察移动社交媒介使用行为、网络自我表露、网络社会支持和友谊质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47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移动社交媒介使用行为会对网络自我表露和网络社会支持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网络自我表露会对网络社会支持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网络社会支持会对友谊质量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2)移动社交媒介使用行为可以通过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友谊质量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网络自我表露和网络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友谊质量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处于艺术表现媒介单一、班容量大无法兼顾每一个体、课时数难以满足课程的连贯性等短期较难改善的客观条件下,如何调整乡村基础美术教育发展战略?对当地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便成为了一种更为本质与高效的探索路径。结合实践经历分析雄安三县美术教师的自身素养,从而推演出乡村基础美育师资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促进教师自身思维的转变,这可成为师资培养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博日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微博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也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微博成为思政教育新载体:正视挑战,搭建微博交流平台;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开展朋辈教育。  相似文献   

8.
以56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考察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与友谊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行为与青少年友谊质量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并且使用行为可以正向预测友谊质量。自然分组的结果也发现,使用移动社交媒介组青少年的友谊质量显著高于不使用组。(2)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对男青少年友谊质量的影响要显著大于女青少年,即性别在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与友谊质量之间起着调节作用。(3)社交焦虑在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与友谊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法对60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移动社交媒介的过度使用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考察孤独感和焦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睡眠质量与移动社交媒介过度使用、孤独感、焦虑三个变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过度使用、孤独感、焦虑三个变量相互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孤独感和焦虑在移动社交媒介过度使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中起多重中介作用,移动社交媒介过度使用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直接效应不显著,移动社交媒介过度使用通过孤独感和焦虑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还通过孤独感-焦虑中介链对睡眠质量产生间接效应。移动社交媒介的过度使用会使青少年感觉更加的孤独和焦虑,从而对青少年的睡眠质量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海量信息高速传播、数字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品牌媒介推广已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诉求。因此在互联网媒介中,用情感化互动体验式设计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成为众多设计师关注的焦点。以无印良品品牌设计为研究案例,利用人本线索法挖掘用户需求,以用户研究为主线,总结出一套线上线下多维度情感化互动体验式设计来提高品牌价值,拓展品牌推广模式,并在实例中验证。通过互动体验让品牌设计与用户需求无缝对接,使得品牌与用户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品牌在视觉营销层面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在互联网媒介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在互联网媒介下品牌推广所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以590名青少年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移动社交媒介过度使用会对青少年的抑郁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考察睡眠质量和焦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移动社交媒介过度使用与抑郁和睡眠质量三个变量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移动社交媒介过度使用不会对青少年的抑郁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但是过度使用会通过睡眠质量间接影响青少年的抑郁。移动社交媒介的过度使用会使青少年睡眠质量变差,从而使青少年抑郁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设计形态,包含在丰富的生活文化、工艺美术与民间美术中的造物经验与智慧中。手工艺活动成为沟通技术,艺术与审美的媒介,它往往表现为制作与设计的直接统一,生产与生活使用的直接统一。  相似文献   

13.
版画作品的语言拓展是版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从自身的创作入手,对比不同时期对人物头像的创作手法,分析了木刻版画创作的材料和技法的运用,试图探讨在木刻版画中让每种媒介材料都以某种形式参与到一个更大概念的创作意图中,使媒介材料脱离作为简单使用工具的状态,成为作品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长河中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革新都会对艺术创作造成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艺术与科技之间最大的发展就是计算机和生物技术对于艺术语言的特殊影响。诞生了很多偏重使用最前沿尖端科技和新媒体形式表现作品主题或传达艺术家思想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使艺术创作不仅给社会创造了视觉财富,同时又有声音、触感等多维互动的形式,继而对社会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不同的传播方式、材料、行为作为新媒体艺术中的媒介,所传递的情感、语言也大相径庭。准确使用及深入剖析每种媒介代表的语意,成为当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研究之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郭璟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79-179
如果说高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那么无疑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目的;如果说学生的人文素养决定着其能否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那么无疑作为政治教师的我们是否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则起着决定作用。新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四大模块,教材的主体内容涵盖古今中外的思想大家名言、重要的历史史实、诗词鉴赏、考古发现等,这让政治这门学科更加成为了提高人文素养的主阵地,同时也对政治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田田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36-236
高等学校是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同时也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公共场所,各类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快速、便捷,交互性强,加之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倾向使得高校危机管理难度加强,出现对新媒体重视不够、学校成员媒介素养不高、危机中媒体公关意识落后等问题。如何紧跟“微时代”步伐,在新形势下把握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迅速处置、化解网上舆论危机,科学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成功应对“微时代”新兴媒体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新媒体时代高校应完善危机管理机制,加强对新媒体的预警与利用;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优化校园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唐魁玉 《学海》2006,(5):47-51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和传媒在数字化、网络化意义上的深化,媒介元素不仅成为了现代性的工具条件,而且也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重构与塑形载体,发挥着人类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当代社会生活在印刷和电子媒介的影响下,正在或将要朝着现代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呈现和延伸,人类生活史也在媒介技术的变迁]进中不断地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8.
社交媒介对于公共生活的影响有着非常复杂的作用机制,因为在社交媒介的助推下,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成为公共生活焦点的可能。随着社交媒介成功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更为深刻地影响着人际关系和公共生活的发展。社交媒介的研究也成为当代最前沿也是最混乱的课题,研究者们当然不会站在同一种立场上,用相同的逻辑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9.
媒介在今天已越来越成为学术界不可回避的话题。特别是数码媒介出现后,给现代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样,数码媒介也给艺术带来了久违的惊喜。数码艺术在艺术传播、创作方式和艺术发展方面具有创新意义,并发展了艺术作为人类自由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艺术媒介的应用性和拓展性与艺术发展的时代性互为逻辑,紧密相连。艺术通过观念得以表现,以物化的形式传达观念,其实践的根本就是使用物质媒介作为载体去呈现艺术价值,媒介对于艺术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当代新艺术媒介的出现以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衍生发展为当代中国画艺术形态的转变、艺术语言的突破以及艺术观念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和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了中国画在当代物质媒介形态下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