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的地域文化产生了各异的鬼怪传说。日本的鬼怪文化一直以神秘色彩大量出现在动画中,尤其是百鬼夜行更是众所周知。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在近几年得到重视,但是对于本土鬼怪的研究仍然浅薄,依旧停留在对日本鬼怪造型的大量模仿阶段,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增强国产动画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正"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是《道德经》中尤为鲜明的观点。以"牝""牡"的对比,阴阳交替的规律,雌雄恪守的位置,说明了"守柔贵雌"的道理。通过"牝鸡司晨",所造成颠覆性的结局,给人类以深刻的启迪。自古有"丘陵为牡,溪谷为牝"的形象比喻。《说文解字》讲,"牝"意为雌性的鸟或兽,与"牡"相对,凡指一切母畜。  相似文献   

3.
日本地狱绘的出现与当时社会的地狱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关于地狱的最原始阐释出自从中国传入的佛教,但随着中日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发展,"地狱"走出了佛教的框架,在日本社会民间广为流布和发展,出现了与中国类似的民俗化倾向,作为其意识再现表现方式的地狱绘,从日本古代时期狰狞恐怖的形象逐渐变化为近世社会中广泛传播的蕴含福德的形象,已然丧失了最初恐吓信众的原始涵义。地狱绘的变化真实反映了日本当时社会对地狱的理解,在吸收了汉传佛教中的冥界思想的基础上,随着日本佛教的发展,逐渐杂糅进日本的民间信仰和日本人民对地狱的理解,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地狱绘。  相似文献   

4.
《法音》1992,(10)
最近在青岛湛山寺佛经流通处购得《护生画集》。《画集》始作于一九二八年,是丰子恺为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五十寿时以漫画形式绘制的五十幅护生画。弘一法师六十岁时,依前例续绘护生画六十幅。二集合订一册,共画一百一十幅。每幅都配有弘一法师的墨书题画诗,图文并茂,堪称双绝。第二本画集问世后,弘一法师与子恺约,护生画当续绘,七十岁绘七十幅,刊第三集,……遗憾的是画未了,弘一法师竟在一九四二年(六十三岁)辞世!  相似文献   

5.
正《说文》解"师"为"两千五百人为师";《尔雅》则有言"师,众也"。"师"本意指人数众,后抽象化为集结众人智慧之人。唐人韩愈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天师"一词首见于《南华真经》卷四《杂篇·徐无鬼》,黄帝迷途遇牧马童子,感其神异而问为天下之道,而后"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1。"师"本就表尊敬之意,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7,(5)
<正>本刊讯为响应中国佛教协会在2017年4月19日发出的关于《遵规持戒去伪匡正共同维护藏传佛教活佛形象》的倡议,根据《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现对微信公众平台"活佛""仁波切"等称号的使用作出如下规范调整:1.用"活佛""仁波切"等称号注册或修改微信公众号昵称、功能介绍,需要提供中国佛教协会统一制发的"藏传佛教活佛证"、身份证等资质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周易》经文中"天""地""再""户""禽""高尚""富""童""莫""快""帝""履""时"等字词进行了深入考释,并对它们在殷甲骨文、西周金文、《尚书》、《诗经》等西周文献中的用法进行比较研究,证明它们在《周易》经文中的用法为西周晚期使用的词义,证明《周易》经文为西周晚期写成。  相似文献   

8.
从《封神演义》到《哪吒闹海》,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形象不断改变,其中反映出的人伦关系也发生了"古今之别"。《封神演义》更强调"父子相敬",并由之与古典政治相联通;《哪吒闹海》则突出"师"的地位,注重"师"对青年的引导;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反映出当代家庭伦理的基本样态,更强调亲子之间的"亲",追求纯粹的"爱","敬"则从家庭关系中隐去。  相似文献   

9.
绘本设计以学龄儿童5至12岁为阅读群体,设计绘本《寻宝记》内容题材主要体现友情、梦想及所面对问题考验时的抉择,设计题材以虚拟人物,搭配不同的主题场景,以冒险活动连结情境式的互动阅读,开启儿童对绘本阅读产生兴趣,从而获得课堂知识以外的生活省思。结合《寻宝记》绘本设计实践,探讨绘本的类型及表现,并基于马斯洛(Maslow, A.H.)的需求论,目的是让儿童透过阅读绘本中的图画从而学习事理。  相似文献   

10.
<正>《尚书》于儒家经典中最为古老,也最难懂。从语言文字而言,韩愈、朱熹等人已明白承认它的一些篇章"佶屈聱牙""已不可解"。而从思想内容而言,其所记多为上古帝王的为治"心法",因而为后世学者追溯"道统""治统"的主要凭借。唐代刘知几对《尚书》评价甚高,认为《尚书》是"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群籍。"(《史通》卷四《断限》)近现代学者对于《尚书》的研究,大体有两个方向,一是关于思想史的研究,因为学者不能完全看懂  相似文献   

11.
"绘事后素"是孔子所提出的一个美学命题,讲究"素以为绚""绘事后素",这种审美观点的特点便是,"素"是"绚"的前提,随着艺术品整体效果的提升,达到和谐统一的毫无雕琢之感的高级美。这种审美主张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风骨"范畴有着十足的契合之处,二者都是主张一种不流于表面的、追求整体和谐自然的无雕琢的美感。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85,(6)
在纪念丰子恺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浙江省于九月十七日在杭州隆重举行了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广洽法师捐赠丰子恺所绘《护生画集》原稿仪式。浙江省博物馆负责人代表省博物馆接受捐赠,并向广洽法师赠送了感谢信和礼品。广洽法师和丰子恺先生早年同是弘一法师的弟子。自二十年代起,为祝贺弘一法师五十寿辰,丰子恺作了《护生画集》单页五十幅。此后弘一法师每十年整寿,丰子恺就  相似文献   

13.
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唯一的一所官办大学堂"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弟子职》作为稷下学宫的学术成果集成""《管子》中的一篇重要文献,历来为各代教育者所重视。《弟子职》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育和管理经验。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和梳理,可以归总为三个字"""三以律":即以"德"为先、以"师"为重和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14.
熊泽蕃山(1619-1691)是日本江户初期阳明学派的代表性思想家,其治《易》虽深,学界却鲜有关注。本文通过考察蕃山的哲学著作《集义和书》、易学研究著作《易经小解》《系辞传》中的"心法",探析其不以"心学"而以"心法"解《易》的特色,从而可以发现其"心法"融合了朱子学思想中的"诚""敬"和阳明学思想中的"知""善",且有意识地融入日本的神道思想,体现了江户时代神儒合一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阿波罗神形象发展经历了"自然之神"等三个阶段,代表"光明"与"预言"之神形象的阿波罗才真正显示了"日神"风貌;现存的阿波罗神像中以梵蒂冈博物馆贝尔韦德里宫的阿波罗像最为优美;而米开朗基罗所绘《最后的审判》中的耶稣基督形象,是对此神像形态的原样借用;梵蒂冈艺术中阿波罗神与耶稣基督的这种关联,向我们揭示了古希腊文明在基督宗教中的保存与演变,并启发我们深入探究艺术与神学、人性与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宣扬护生劝善,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近年精心翻印了《护生画集》,流布人间,实在是一项有益众生的善举。《护生画集》始作于1928年,是丰子恺为老师弘一和尚(李叔同)50寿时,以漫画形式所绘制护生画50幅,弘一60岁时,依前例续绘护生画60幅。二集合订一册,共画110幅。每幅都配有弘一的墨书题画诗,意景深邃,图文并茂,堪称双绝。第二本画集问世后,弘一与子恺约,护生画当续绘;70岁绘70幅,刊第三集,……遗憾的是画未了,弘一竟在1942年(63岁)辞世! 这部漫画的宗旨就是“斥妄戒杀,显正护生”。  相似文献   

17.
皇侃的《论语义疏》作为六朝《论语》注解的集大成之作,塑造了一个与汉儒和宋儒理解均不同的独特孔子形象。一方面,随着皇疏将孔子定位为有别于前代圣王的"圣师"角色,《论语》的性质发生改变,成了对夫子"平生应机作教"之迹的记载,因此,孔子在《论语》中呈现为一个深入凡俗世界的行教者形象。另一方面,皇疏中的孔子还表现出了另一种形象,即超凡绝俗、学不可至的圣人本体,借助"隐圣同凡"的说法,皇侃将孔子的两种形象统合于一。而透过这一独特的孔子形象,得以窥见汉学向宋学转向的一丝端倪。  相似文献   

18.
《声画集》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题画诗总集,极具研究价值,但目前对其研究尚少,无人梳理其研究史。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将关于《声画集》的研究史做梳理叙述,并将历代对《声画集》的书籍性质、作者家学及其版本与校考等问题的研究都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19.
焦循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易传》"利者,义之和"以及《周易》中的"君子""小人"可以互相转化为依据,不仅将其中的"君子""小人"解为"以位言",而且对义与利的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作了深入阐释,较日本荻生徂徕《论语征》的解读更为深入,并为后世清儒所接受,为刘宝楠《论语正义》所吸取,而成为一家...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宋末元初的画家郑思肖因酷爱画兰而为世人所熟知。作为"四君子"之一的兰花以孤寂、隐秘而又清香的特点成为绘画的主题。郑思肖所作的《墨兰图》堪称我国绘画史上的一朵奇葩,尤其是他独创的"露根兰""无土兰"以不着土的兰花象征着国破家亡而无所依托的漂泊之感。从郑思肖所绘的"兰花"题材为出发点,以郑思肖所特有的"无根之兰"为突破点,并从作品本身的艺术特色等三个方面可以对《墨兰图》进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