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眼动实验方法,研究大学生词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四个变量在句子阅读中所产生的字词识别效应,以及效应作用的时间进程。对这四个变量与词阅读的首次注视时间、单一注视时间、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进行多元重复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词频和熟悉度在词识别过程的所有方面都具有重要性,获得年龄对词识别的早期加工过程敏感,具体性对各个阶段的词识别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结构对称性汉语成语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希庭  陈伟锋 《心理科学》1999,22(3):193-196
运用命名作业,从识别和再认两个方面探讨了结构对称性汉语成语的认知特点,结果发现:(1)成语识别有显著的结构对称效应和熟悉度效应;结构对称性成语的识别明显快于非对称性成语,高熟悉度成语的识别明显快于低熟悉度的成语。(2)成语再认的反应时有显著的结构对称效应,熟悉度效应不显著;而反应错误率则有显著的熟悉度效应,结构对称效应不显著。上述结果都不存在结构对称性和熟悉度之间的显著的交互作用。现有的西方拼音文字认知模型不能恰当地解释汉语成语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3.
陈茗静  王永胜  赵冰洁  李馨  白学军 《心理学报》2022,54(10):1151-1166
基于E-Z读者模型和中文阅读的整合模型, 词切分和词汇识别是否属于交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存在争议。通过转换阅读方向来操纵文本熟悉性, 研究其在词切分和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中文文本熟悉性和词间空格促进作用之间的权衡。使用Eyelink 1000记录40名大学生在中文阅读中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词间空格对中文阅读的促进作用在阅读训练后消失, 表明中文阅读中文本熟悉性和词间空格的促进作用之间存在权衡。实验2操纵文本熟悉性和词频来探究文本熟悉性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文本熟悉性和词频在早期指标上的交互作用; 阅读训练和词频不存在交互作用, 表明文本熟悉性影响词汇识别的早期加工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中文阅读的词切分和词汇识别可能是顺序加工, 支持E-Z读者模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熟悉词和不熟悉词为干扰材料,考察了干扰材料的熟悉性对语篇阅读的影响.实验第一阶段要求不同认知方式被试朗读插入熟悉度不同干扰材料的短文,考查被试的阅读效率;第二阶段采用学习—自由回忆任务考查不同提示条件下在短文中使用过的干扰词和新词的学习效果.结果发现:(1)对场独立者而言,熟悉词的干扰作用明显大于不熟悉词,而对场依存者而言,熟悉词和不熟悉词的干扰作用无差异;(2)在提示条件下,被试对干扰词的回忆量大于对新词的回忆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语篇阅读过程中,与场依存者相比,熟悉的干扰材料对场独立者的影响更大;熟悉词比不熟悉词产生更大干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激活了读者更多的经验,而非具有加工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陈传锋  黄希庭  余华 《心理科学》2000,23(3):265-268
运用词素启动作业,进一步考察了结构对称性汉语成语的识别过程.结果发现(1)无论是用成语的前二个字还是后二个字启动,在成语识别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词素结构对称效应,即结构对称成语中的词素启动效应明显大于非对称成语中的词素启动效应.(2)成语的结构对称性、熟悉度和启动词素位置之间存在显著的三阶相互作用.简单效应的分析表明无论成语前二个字还是后二个字启动,词素的结构对称效应均只在低熟悉度成语的识别过程中显著;在前二个字启动时,非对称成语的识别还存在熟悉度效应.  相似文献   

6.
高兵  高峰强 《心理科学》2005,28(6):1358-1361
该研究通过词汇判断作业考察了中文双字合成词的心理表征问题。目标刺激为高频透明、高频不透明、低频透明、低频不透明词各12个和48个假词,被试任务为即既又准的判断目标刺激是否是一个词。结果发现,高频词的词汇判断速度快于低频词,透明词的词汇判断速度快于不透明词,词频和语义透明度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透明度对低频词的识别所起的作用大于对高频词的识别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EyeLink-Ⅱ眼动记录仪,探讨了大学生阅读句子时的词跳读率.实验采用2(语境预测性:可预测语境、不可预测语境)×2(词语熟悉度:高熟悉度、低熟悉度)的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结果发现:(1)中文阅读中的词跳读率存在着语境效应,在可预测语境下对高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45%,对低熟悉度词的为27%;在不可预测语境下对高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10%,对低熟悉度词的为8%;(2)中文阅读的词跳读率存在着词汇的主观熟悉度效应,不论在何种语境下,高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28%,而低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18%;(3)中文阅读中,语境预测性和词汇的主观熟悉度共同作用于词跳读.  相似文献   

8.
胡琳 《心理科学》2006,29(3):621-623
本研究采用语音中介语义启动的实验任务,考察了语音表征在语义激活中的作用。实验一发现,在频率较高的词的加工中没有发现语音中介语义启动效应;在频率较低的词的加工中得到了语音中介语义启动效应,但是这种中介启动效应与直接的语义启动效应有显著差异。实验二进一步考察了当声旁读音与整字语音一致时,整字语音在语义通达中的作用,结果发现:不论是高频字还是低频字,语音中介启动对目标词的加工都有促进效应,并且高频条件下,语音中介启动效应与直接的语义启动效应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眼动方法,在图-图干扰范式中探讨了干扰图的频率和语义类型对语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义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与目标图语义一致的干扰图获得的注视时间长于与目标图语义不一致的干扰图,证实了语义干扰效应的存在,与Dell的交互激活模型相吻合。(2)干扰图命名的词汇频率主效应不显著,未发现显著的频率效应,对词汇选择竞争假设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方杰  李小健  罗畏畏 《心理学报》2014,46(4):467-480
汉语同音字音节的累积词频是同音单字词的具体词频之和, 即音节作为词被听到的频数, 也称为音节词频。它对词汇通达的作用还没获得一致看法。本文探讨听觉词汇通达中同音字表征的激活如何受累积词频的影响, 构成累积词频的具体词频和同音字数又会在其中起何作用。研究采用跨通道的音-字同音判断范式和配套的协方差分析分离出听觉的词汇表征激活作用。实验1固定同音字数, 同时变化累积词频和具体词频(其中具体高、低频同时也是同音字族内的高、低频), 结果发现具体词频的提高对表征激活有积极作用; 累积词频的提高仅在错误率上产生微弱的抑制作用, 而这个微弱作用可以归结为同音字族内高频字表征的激活对低频字表征的抑制。实验2固定具体词频, 同时变化累积词频和同音字数, 结果发现同音字数增加对表征激活产生抑制, 没有发现累积词频的作用。两个实验的结果说明, 音节累积词频对同音字的听觉词汇表征激活不起确定作用, 能够起作用的是同音字族内的具体词频和同音字数; 但同音字数变化的抑制作用仅在具体词频不变时才发生, 因此起决定作用的是同音字族内高频字表征激活和低频字表征抑制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利用Eyelink2000眼动仪,记录27名本科生阅读时的眼动轨迹。句子中插入四种空格(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字间空格和非词空格)标记词边界信息,并操纵目标词的词频,以考察词边界信息和词频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插入非词空格对低频词的干扰作用大于高频词,插入字间空格能促进低频词的加工;(2)被试对低频词的加工难度均大于高频词;(3)汉语阅读的基本加工单位为词而不是汉字。  相似文献   

12.
汉语双字多义词的识别优势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词汇判断法、命名法考察汉语双字多义词的识别优势效应。结果发现,在词汇判断任务中存在着多义词较单义词的识别优势,但这种识别优势只表现在低频词中。在命名任务中未发现多义词的识别优势。作者根据分布表征模型的观点对双字多义词的识别优势效应做出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项实验分别考察了目标词的词频、可预测性和合理性对读者眼动模式的影响。结果显示:(1)词频、可预测性和合理性对目标词语的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都有显著影响,但在首次注视时间上主效应不显著;(2)词频和可预测性不影响目标词的跳读率和再注视概率,而合理性对目标词的再注视概率产生显著的影响;(3)远注视点眼跳倾向于将首次注视位置着落于目标词的开端部位,而近注视点眼跳倾向于将首次注视着落于目标词的中央部位;词频、可预测性和合理性均不影响首次注视位置。  相似文献   

14.
周爱保 《心理学报》1996,29(1):53-57
讨论了词语使用过程中视觉使用频率和听觉使用频率的区分。通过两个实验对听觉使用频率进行了探讨。实验一通过量表评定法得到了两组视觉使用频率相同,但听觉使用频率不同的双字词,实验二利用实验一得到的两组双字词对被试进行了记忆测验,在单一的听觉条件下,发现在自由回忆,听觉再认和模糊辨听这两类不同的记忆测验中出现了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听觉使用频率自身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5.
WORD FREQUENCY AND WORD DIFFICUL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ares word counts made using four different collections of text, including one based on collections of electronic text For each of the collections, standard word frequency indices were computed and compared with a carefully developed list of words ranked in order of difficulty as determined by vocabulary tests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word frequency indices and word difficulty ranks show that word frequencies for all four corpora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word difficulty Despite these high correlations, the results show also that the difficulty of some words is not estimated accurately by word frequency The reasons for disparities between word frequency and word difficulty are not clear The high correlations obtained for the corpus based on electronic text suggest that this method of text sampling has potential but that caution is advisable in conducting such collections.  相似文献   

16.
词的具体性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陈宝国  彭聃龄 《心理学报》1998,31(4):387-393
采用词汇判断法、命名法两种方法考察词的具体性特征对词汇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任务中都存在着词的具体性效应;(2)词的具体性效应只表现在高频词中。作者给出了可能的解释并认为词汇识别中形、音、义的加工存在着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彩华  张必隐 《心理科学》2004,27(2):407-409
用字判断任务考察单字词的词频和累计频率(字频)的作用。实验一发现单字词有词频效应,词频和词素频率没有交互作用。实验二同时发现了累计频率和词频的作用。结果表明单字词的词素频率被部分累计,其词频和累计频率共同影响其加工,支持了汉语词汇加工的双频作用特点,也为匹配汉字频率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记忆编码与特异性效应之间关系的ERP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s)探讨了在“学习–再认”模式条件下的记忆编码与特异性效应之间的关系。选择首要特异性特征为深、浅加工,次要特异性特征为高、低词频。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数据支持了低频词的再认比高频词更精确;深加工的再认比浅加工更精确,并且深加工存在着显著的字频效应,浅加工没有显著的字频效应。(2)低频词比高频词有更大的ERP晚正成分(LPC);在低频词条件下,存在着显著的相继记忆效应,随后再认正确的ERPs比随后再认不正确的ERPs更正。因此,加工方式和词频间接地影响着记忆编码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